对于音乐我知之甚少,如果说还有一丝感觉,那仅仅是处于人的本能。对于音乐家我知之不多。然而,在多年的草原生活中,却结识了一位作曲家。桑吉扎西,一个相貌平平并稍显口吃的藏族作曲家,没有人会将他与素有灵性艺术之称的音乐联系起来。语言的迟钝并没有阻碍其对音乐艺术的敏感与执著。他将那一个个神秘的音符信手拈来,比我运用一个个铅字还得心应手,这令我感到惶恐,也是我迟迟不敢动笔写这点东西的原因。

    既然是一个外行写,那就得从外行说起,鉴于“诗”与“歌”的渊源,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扯到“歌”这个内行话题了。在我国古代,诗与音乐的关系相当紧密,在《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如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按照音乐的分类,分成了风、雅、颂三大部分,《毛诗序》中说:“风通讽,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说的就是民间流行音乐,这也是我拟定这个题目的原因之一。

    我只能以对诗的感知来触摸音乐的脉搏,角色的转换及意象的重新定位,对我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在桑吉扎西的一大摞作品中我只欣赏过像《献给阿妈的歌》、《黄河首曲恋歌》、《想起我的阿妈》等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其旋律或优美柔和,或跌宕互踏;其曲调或婉转含情,或奔放高亢;其歌词或质朴纯厚,或哲思隐含,真正达到了“它刺痛你同时又释放你”的效果,这是一种境界更是音乐无限性的一个归结点,或称之为延伸。在某种层面上说,歌词的创作与诗歌的创作是一样的,都揭示了诗意之外存在的更深刻的精神实质。如他在《黄河首曲恋歌》写到“春夏秋冬追赶着太阳,一顶帐篷,一缕炊烟……”,多么诗性化的语言,将这个“太阳之子”的民族逐水草而居以及对光明的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色泽艳丽的水墨丹青。曲调更是深沉而绵长,一开头的散板描绘出曦光中草原的亮绿和宽广。由散板引出叙述般的草原近景,牛羊、河流、帐篷以及袅袅升起的炊烟,再到远景,蓝天、白云。不由人生出万种依恋之情。他在《永远的玛曲》中写到:“太阳捧出了云霞追逐格萨尔留下的马蹄……,鲜花铺满了草原传播神马留下的回声……”,给我们勾勒了一个诗情画意兼具的英雄史诗长卷,仿佛看见在星光铺就的草地上格萨尔王打马飞逝的背影……。每当桑吉扎西的这首《献给阿妈的歌》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深深震慑,这首歌曲创作于1 7年,恰逢桑吉扎西的母亲因病辞世,作为孝子的他却远在玛曲,没有承欢膝下侍奉病榻,这将是一段刻骨的疼痛和持久的抱憾。从作者笔下流出的泪水,打湿了曲稿也打湿了所有听众的心境,牵引着听众的共鸣,生出一股强烈的人间真爱、真情,瞬间让人由情而歌。

    我很难想像桑吉扎西创作时的状态,那应该是黑暗或明媚,抑或神秘而富于沉思性,更或几者皆不具备。在一种淡淡的青稞酒香与酥油茶的涩味中,呈现悲凉与诗意的并存,用毫不保留的热情和藏族禀赋虔诚地歌唱爱与失落还有内心深处的希冀,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欲望在作品中被完美地组合起来。因《香巴拉信使》的《乌玛主题》而获第26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青年作曲家舒楠说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在找寻一种声音,一种能够让所有生灵都能听懂并愉悦的声音。比如说你把音乐哪怕放给一个小动物听它也会竖起耳朵;哪怕是一朵花也会静静张开……直到我为《香巴拉信使》创作的《乌玛主题》辗转再辗转后终于完整诞生,我再一次静静聆听,那一刻,我知道,我找到了这种声音……”。我终于听懂了一点音乐,大概这就是听懂音乐的开端吧。

    大提琴,一种近似于马头琴一样神秘而古老的西洋乐器,陪伴了桑吉扎西十多个春秋。大提琴的声音带有一种悲壮的浑厚美,有种先天的忧伤和历史的沧桑感,这样的一种声音不会强迫你接受,就像你不能拒绝一位老者为你讲述故事一样,但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一定会为这种声音所打动。在这样一种声音的长期熏陶下,桑吉扎西对音乐的感知力度以及对走上这条词曲创作道路都获益非浅。再者就是童年的艰辛和成长的艰难都为他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桑吉扎西的挚友、玛曲县文联主席常凡是这样评价他的成长经历的:“生命最美好之处在于,只要内心温暖绮丽,生命定会以绽放的姿态呈现……,外面风起云涌,内心波澜不惊,把风的狂吼听成歌,把鹰的鸣啼听成曲。这便是桑吉扎西。”

    歌德曾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说得有些极端,不然我也勉强只算半个人。桑吉扎西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的阅历,在于他对生活的洞察和对音乐的痴狂,更在于他有一颗平常之心和感恩之心。

    不是每一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人,都处世不惊,都能够怀一颗感恩之心。但,桑吉扎西是。

    任何一曲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必定是要蕴藏一份深厚沉静的美好及人类灵魂深处的祈求。

    而做到这点,惟有无论经历什么仍然有着音乐的花园和梦里的春天,仍然内心温暖虔诚并知感恩的音乐家才能做到。

  桑吉扎西,即如此。


相关连接

桑吉扎西 藏族,1968年6月出生,甘肃天祝县人,1983年参加工作,玛曲县作曲家,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与本团演职人员合作录制的《黄河涛声》1~8集在中国唱片公司、成都分公司出版,其中曲目《草原赞歌》、《献给阿妈的歌》、《今天我们快乐》、《月亮赞美诗》、《太阳的儿子》、《马背民歌》、《故乡》、《草原小城》、《草原黄昏》等作曲独立完成。另外《母亲传授的歌》、《草原风情》、《隆达》、《醉卧藏乡》、《英雄故乡》、《首曲恋歌》(被定为县歌)。2003年为州庆创作了千人弹唱《格萨尔》词曲,并在光盘《香巴拉在呼唤》中收集出版。

曲目《母亲传授的歌》、《草原赞歌》在2000年甘南州“西凉杯“本土歌曲比赛中获创作一、二等奖。《想起我的阿妈》在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荣获“百首金曲”金奖,被收入《中国之春·民族歌曲赞(四)》一书,为中国民族歌曲演唱大奖赛指定歌曲。其作品《黄河首曲恋歌》新近荣获2008“中国杯”作曲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