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

每年10月下旬,1300余只珍贵的美丽天使,辞别遥远的青藏高原,长途跋涉,来到云南昭通大山包。被誉为“鸟类熊猫”的黑颈鹤,是人类发现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带生活的珍稀鹤禽,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广泛宣传和保护黑颈鹤,普及环境科学和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在中国科协和云南省科协的支持下,云南省曲靖市科协从2008年开始筹备科普电视片《鹤舞高原》,预计分三期完成。

《鹤舞高原》科普电视专题片于2008年12月13日在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黑颈鹤保护区开机。2008年月10月至2009年4月,《鹤舞高原》分别在曲靖会泽大桥和昭通大山包、巧家马树完成黑颈鹤越冬习性、行为、集群形式、越冬环境等拍摄。在第一期拍摄完成后,曲靖市科协组织召开科普电视片《鹤舞高原》远征拍摄座谈会,邀请了曲靖市科技局、林业局、环保局、曲靖电视台等单位的专家出席,对第一期完成的片子进行点评,对整部片子的构架及拍摄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2009年5月中旬到6月,《鹤舞高原》科普电视专题片摄制组一行6人开始了第二期的拍摄任务。从曲靖出发,到青藏高原黑颈鹤繁殖地——青海玉树县结隆乡隆宝滩、四川松潘湿地黑颈鹤繁殖区,计划用1个月时间,完成黑颈鹤在青藏高原产卵、营巢、孵化、育雏等拍摄工作。

在青藏高原拍摄黑颈鹤时,摄制组为了能拍到黑颈鹤的孵化繁殖过程,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野外找寻、观察。有时还要深入沼泽腹地去观察、记录鹤的繁殖巢穴。常常靠方便食品充饥,有时候一天只吃得上一次饭。五月份的大草原,天气变化无常,早上还在飘雪纷飞,中午灼热的太阳就会毫无遮挡地照到脸上。“虽然很苦,但我们都很快乐,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与天使为伍。”一名摄制人员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到。


黑颈鹤

“追随黑颈鹤”的云南科协摄制组从2009年5月15日离开曲靖,经昭通进入四川,到达阿坝洲松潘湿地,若尔盖草原无人区,翻越青藏高原海拔4240米巴颜喀拉山来到黑颈鹤保护区玉树隆宝滩,最后到达西藏,2009年6月16日返回曲靖。在32天里他们行程12000公里,在一望无垠的黑颈鹤繁殖区,他们经历了对黑颈鹤的艰难找寻,体验了高原气候带来的生命极限挑战,追随拍摄了黑颈鹤孵化、育雏过程的珍贵高清影像478G和1万多张图片资料,更多的收获是他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装满着那份高原圣洁的美丽。据悉,《鹤舞高原》科普电视专题片将于2009年年底至2010年5月完成后期的制作。

《鹤舞高原》科普电视片是一部以反映有“高原神鸟”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与湿地环境知识的科普片。影片分别由黑颈鹤越冬习性、行为特征、集群形式,黑颈鹤越冬环境,黑颈鹤困境,民间黑颈鹤文化,黑颈鹤与人五个专题组成。影片中力求充分展示高原珍禽唯美与理性,科普知识与审美趣味相结合,做到“识”——观众了解野生动物科学知识;“趣”——观众观赏有趣味;“美”——画面美、好看;“味”——观后能引起反思和回味。让公众在影片中进一步理解只有珍爱多样生物、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类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