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历史上,霍尔39族部落首领的府邸便设在一个巨大的黑牛毛帐篷中,称之为“赤堆东雄”,意思是“聚千容万”。相传最早的黑牛毛帐篷(以下简称黑帐篷)由百户长赤杰杰庆于1720年搭建,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为了传承发扬游牧文化,今年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巴青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巴青县群众自发组织重建“赤堆东雄”黑帐篷,历时两个月将“赤堆东雄”成功重建。重建的“赤堆东雄”黑帐篷占地1万多平方米,使用面积2225平方米。整个“赤堆东雄”黑帐篷由四壁、356根撑杆、1根横杆、13根立柱、408根桩子、356根琼塔(拉绳)、83个铁扣、40个锁子组成。重建的“赤堆东雄”黑帐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同类黑帐篷,巴青县正在就现有面积最大的“赤堆东雄”黑帐篷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数百年来,藏北牧民都过着择草而牧、逐水落帐的游牧生活。在藏北牧区,黑帐篷与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牧文化的历史内涵。黑帐篷由篷顶、四壁、横杆、撑杆、橛子等部分构成,篷顶正中是天窗,天窗上有一块盖布,白天打开起通风、采光的作用,夜晚盖上抗风防雨,篷顶与四壁交接处的四角和四边的中部各缝有一根长绳,一顶帐篷通常有八根称为琼塔的绳,绳长七八米到十几米不等,一般是结实的牛毛绳或牛皮绳。帐篷四壁的底部还有若干小绳扣,用橛子固定,帐篷的门大多是由左右帐壁重叠合拢充当,有时是一道可掀开的帘子,平时合上,进出掀开。帐篷的大小是根据家庭人口状况和经济条件而定,牛毛帐篷还可自如地加大和变小,如家庭人口增多,可将琼塔绳下移,在帐篷底边接上一截,帐篷内的使用面积便增加,反之则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