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中,西藏有17个项目榜上有名。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共有89个项目已入选前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入选率达56.67%

       较第四批提高23.53%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工作,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精神,西藏严格按照申报、遴选、论证、报批等相关程序,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形成30项能够体现西藏地域特色,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同时兼具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活态传承状况良好的项目予以申报。

       据了解,在此次公示名单中,藏医药(索瓦日巴——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及疾病的认知与实践)、门巴族萨玛民歌等17个项目入选公示名单,入选率达56.67%,与西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率比较,入选率提高了23.5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规定,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组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全国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中,最终产生了337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待公示期满后,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相关程序正式对外公布。

       潜心钻研积极探索

       脉泻(杂炯)疗法入选公示名单

       在公示名单中,门巴族萨玛民歌、扎念弹唱、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卓舞、赛马会、藏族唐卡、藏香制作技艺及藏医药等项目榜上有名。其中,藏医脉泻(杂炯)疗法,系青藏高原独有的藏医学疗法之一,于2009年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了解到,那曲市索县丹松扎巴、旦增加布父子作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传承精华”,潜心钻研、积极探索不同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目前,藏医脉泻(杂炯)疗法应用于子宫痞、脉痞、妇血症扩散等妇科疾病,还对中毒症、陈旧性热病、痛风及头部外伤所致的毒邪扩散与陈旧疮疡、索日亚病等多种疾病有疗效,特别是对肠道疾病和黄水聚集症有显著疗效。来自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接受治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

       西藏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别

       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保护与传承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交流交往交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西藏国家、西藏自治区、市(地)、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已建立,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别。

       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9项、96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60项、522人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80项、334人列入市(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54项、716人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