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1.jpg       7月11日,2021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暨“世界民族研究与百年变局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家民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等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100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50多位学者出席并讨论发言。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兰州大学副校长范宝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少青主持。

2021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2.jpg       范宝军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我国在新时代发展世界民族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兰州大学以民族学为龙头,紧密结合政治与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着力打造海外民族志研究、欧洲民族政策研究、中亚中东民族宗教与极端主义势力研究等科研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研究团队,建立了包括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在内的诸多学术平台,在世界民族研究领域呈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在今后的工作中,兰州大学将继续科学统筹中国民族研究和世界民族研究两个领域,为推动构建民族学的中国学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3.jpg       赵天晓在致辞中强调,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当今世界仍处于“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学者要深入了解国家需求,努力将世界民族研究与党中央“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在以下四个层面深耕细作:一是深入研究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内部的民族宗教问题与其外交政策的关系,为中国国家外交提供咨政服务;二是广泛了解全球具有投资价值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民族、宗教、文化等,为国家对外投资提供风险预测方案;三是研究新兴国家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及国家整合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广开视野、提供镜鉴;四是在民族宗教方面,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国家对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提供理论支撑。

       开幕式后,中国世界民族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研究员以“疫情冲击与世界民族问题的两个面向”为题作了60分钟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就冲击力而言,新冠危机是一起大规模全球性事件,对所有国家都属于外部威胁,其重要性已超过传统威胁。同时,所有国家都面对着内部治理规制和共同体意识的考验。就关涉“共同体”的广义民族问题而言,作为疫情的“衍生物”,近两年的世界民族问题呈现了两个面向:一是源自“口罩”的种族歧视以及西方国家反种族歧视运动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二是围绕“种族灭绝”罪责进行的清算殖民主义历史的社会运动。最后,他指出,“去殖民化”运动远未结束,发展中(民族-)国家建设任重道远,美西国家解决广义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正在悖论中摸索,抗疫的成败是对人类社会共同体意识的考验。

2021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4.jpg       主题报告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刘琛教授、浙江大学夏立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中民教授、兰州大学汪金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田德文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严庆教授分别做了“疫情冲突与民族问题多面向”“西方视阈下的中国民族问题:历史视角”“难民概念的演变及其三重逻辑”“巴以冲突:中东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民族问题:历史、现状与影响”“强化共同体意识的欧洲经验”“欧洲民族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影响”的主旨报告,对当今世界热点民族问题、新时代中国世界民族研究的方向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本次年会下午为分论坛会议,共设4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就“百年变局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百年变局下的民族文化与认同”、“比较视野下的族际政治研究”、“国家民族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一体化及其困境”、“百年变局下的中东与中亚民族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别民族问题”、“国家民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大会于7月11日下午圆满闭幕。

       本年度大会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百年华诞最好的祝福,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对百年变局下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热烈研讨,对新时代中国世界民族研究的新使命、新方向进行了充分思考和探索,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