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近照  (西北民大供图)
       56岁的西北民族大学藏族教师才让,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如今,他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多年,担任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2005年起,才让开始从事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让这些宝贵文献以出版的形式回归故里,极大地方便了资料的查阅。这项工作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在国内掀起了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热潮。2016年,才让被评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017年,才让被评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
       史海拾贝循新域
       “走上研究敦煌藏文文献的学术之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让说。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了6万余卷文献。这些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涉及汉文、藏文、粟特文、梵文等文字。其中,古藏文文献有上万卷,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其内容丰富,价值重大。文献包括历史著作、伦理道德著作、法律文书、社会契约、翻译著作、佛经等诸多种类,其中佛经约占九成。
       “这些敦煌文献解开了许多吐蕃历史谜题,呈现出吐蕃法典的原始面貌,展示了古代敦煌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与融合。”才让说。
       大量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现藏于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其中法藏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种类丰富,堪称敦煌藏文文献中的精华。1979年,法国学者主持出版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选》,但只选取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一小部分。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学者若要查阅文献,要么远渡重洋,要么就到收藏有微缩胶卷的个别单位借阅,很不方便。
       2005年夏天,西北民族大学联合上海古籍出版社与法国和英国的有关方合作,准备整理出版海外敦煌藏文文献。
       西北民族大学的领导动员才让参与此事,最初他有些犹豫,认为自己虽从事藏族历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却并不熟悉敦煌文献。后来,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专家论证会,一批敦煌学界的知名专家高度肯定了出版敦煌藏文文献的重大意义,现场旁听的才让被深深触动了,毅然决定参与这项工作。
       探赜钩深筑高城
       2005年,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成立,才让被任命为副所长,负责流失海外的民族文献和艺术品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同年,他开始着手《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整理与编目。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虽有法国学者编的目录及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但仍有许多文献没有被定名,或者定名定性不准确,编目工作有很大难度,任务很艰巨。为此,才让带领团队大量搜求和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不断熟悉敦煌藏文文献方面已有的成果,甚至从私人手中高价购置法国在上世纪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选》。
       由于年代久远、卷帙浩繁、写作不规范等原因,文献辨认难度较大。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文献,凡无准确定名的,都根据文献所提供的信息,查对藏文《大藏经》等相关文献,以确认翻译规范。
       编目工作十分琐碎,耗费时日,但又不能拖延,以免影响出版进展。编目组夜以继日地工作,看文献看得头昏眼花,但他们一直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加紧工作。至2018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22册,《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9册。
       国内外学者们高度评价了海外敦煌藏文文献出版的学术价值,认为这是我国敦煌文献出版中又一里程碑式的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对吐蕃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且对我国的佛学研究、敦煌学研究、藏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俯首甘为引路人
       从1985年至今,才让已经在西北民族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34年。34年来,才让从来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
       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的才让,多年来先后给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等多门课程。
       作为一名教师,才让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反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他采用启发、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教和学之间的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藏族史的教学中,他坚持结合历史事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学校教学督导们的好评。
       “学生既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谈起多年来的治学感言,才让说。
       “才让老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效果显著。”才让的博士研究生董晓荣说,“老师对我们每次的课程论文都详细点评,大到文章框架,小到遣词造句、标点、注脚等方面,都给予细心指导。”她介绍,刚读博时,自己对藏传佛教文献比较陌生,导师鼓励她旁听藏学院零起点班的课程,还请其他老师给她上藏文语法课。而才让则利用休息时间给她上了一门藏文文献原典研读课程,引领她走上了藏传佛教文献研读之路。
       在才让的精心指导下,许多学生进步很快,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例如,他指导的硕士生曾获甘肃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多名硕士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他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
       才让说,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学术研究要薪火相传。他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关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6年,才让申报获批的“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就是以敦煌多民族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主。团队先后完成了敦煌藏文文献分类辑录十种,如“语言类”“文学类”“佛教哲学类”等。在才让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扎西当知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将数千件敦煌藏文文献数字化,并实现了智能检索。他计划将所有敦煌藏文文献建立能智能检索的数据库,给学界提供更大的便利。
       对于才让甘为人梯的精神,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嘎藏陀美的感受很深刻。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藏传佛教大辞典”时,才让组织同事们边讨论边论证,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他都要求再三斟酌,要表达得恰到好处。他白天和大家一起讨论、撰写论证书,晚上一个人再次推敲、修改至深夜。
       最终,这个课题顺利入选,嘎藏陀美担任首席专家,而才让连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的邀请都拒绝了,只作为课题组成员。这种甘于奉献、无私忘我的精神,至今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想多给年轻人‘挑大梁’的机会,让他们快速成长,我们的研究才后继有人。”才让说。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