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信以为真,原以为高原生态退化的主因是牧业,结果发现牧业是修复高原生态的重要力量。

—— 尼玛才仁

       尼玛才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委书记,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基层工作。多少年来,他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倡导高原牧民敬仰自然、崇尚自然、仰慕自然的文化理念。一方面让高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另一方面又让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

尼玛才仁:牧人是我的生态老师1.jpg尼玛才仁在第二十七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留影

       以下是尼玛才仁文稿中与老牧人的对话(摘篇)

       问:什么叫农业?什么叫牧业?农民为什么能定居?牧民为什么要游牧?

       答:高原牧区冰天雪地,气候寒冷,植被脆弱,若牧人长期呆在一处,牛羊很难吃饱喝足,也会影响到畜牧业发展,所以逐水草而居,是高原牧民的生存之道。

       平原农区四季如春,气候温热,适宜种植,若农民全年在田间春播、夏育、秋收、冬藏,定会丰衣足食。所以就能安居,是平原农民的生活方式。

       说明,农业好经验不见得使用于牧业,所以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

       农宜居,牧宜游,顺则兴,逆则衰

       问:牛羊与草原之间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

       答:草原不能没有牛羊,牛羊不能没有草原,它们之间如同鲜花和蜜蜂的关系。春风吹,嫩芽破土而出,秋风起,枯叶沙沙作响,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离不开动物对植物生长所起的关键作用。

       一、牛羊超大体重和锥形蹄子对草地踩踏有夯实作用,(1)防止落地的种子不被风刮走或被水带走,(2)避免落地的种子长期不被太阳暴晒或严寒侵袭,(3)种子不会因为土质松散而抓不住土,扎不了根。

       二、种子没有能力直接消化或分解枯叶,只有通过牛羊的咀嚼,通过牛羊分泌胃酸,蠕动肠道,实现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最终分解出种子的来年养料--牛粪。

       说明,相生相克,互为依存。

尼玛才仁:牧人是我的生态老师2.jpg       2018年波兰,尼玛才仁应邀参加在波兰卡托维斯召开的第二十七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时接受媒体专访

       问:草原退化是过载放牧所致吗?

       答:“过载放牧”这一说法由来已久,牧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合乎逻辑,甚至认为人类永远做不到“过载放牧”。

       比如,某个草场牲畜承载量是100头,只有这种状态下草畜是平衡的,人畜也是兴旺的。倘若人为再增加50头,这就造成了所谓牲畜过载现象,这种现象理论层面可以认定,但在实践层面人类无法做到过载放牧。

       一、增加牲畜——伤牧

       在一定草场面积上超载50头,就会使所有150头牲畜进食量严重不足,如果持续时间越长,营养供给不足的问题越发严峻。最初大面积牲畜体质愈来愈差,体能下滑又直接导致牲畜免疫力每况愈下,最终牲畜的抵抗力无法抗击各种疫疾而出现大量死亡,直到牲畜死亡数达到草原可承载的区间内,方可停止牲畜伤亡。

       二、牲畜减少——损草

       原本可牲畜承载100头,但人为减畜50头,只使用一半的草场。结果会出现一半的草场处于闲置状态。长此以往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存链条渐渐断裂,植被长期缺失动物护理,又无法供给动物有机养料,最终植被根茎萎缩,能源枯竭,甚至有些植被就会出现永久性死亡。直到人类遏制退化势态,方可风吹草动见牛羊。

       说明,过载放牧,牲畜必降灭顶之灾。

       减畜放牧,草原必受黑土肆虐

尼玛才仁:牧人是我的生态老师3.jpg       2019年北京,尼玛才仁应邀在中央民族大学做“藏区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

       问:围栏里的植被为什么会出现退化?

       答:草也是生命,既然是生命,都会为生存竞争。健康的草场,土壤肥沃、植被多元。但在很多时候人们由于缺乏对草原管理的知识,给草原生态循环造成了很多不良的人为干预。

       比如,使用网围栏必须要掌握好草畜之间的覆盖面、合理性、调节度、采食量。尤其要掌握好围栏使用的时间跨度。反之,围栏中封闭植物因长期缺失与外部动植物的互动,出现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一、封闭草场的生态反应

       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期禁止动物和牲畜进入草场采食,自然对植物自身营养跟进和植物种群优化形成严重制约。

       二、草种之间的生存竞争

       在自然界中植物种群都会遵循“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的原则,但长期使用围栏会对植物的营养供给带来困难,最终导致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侵占、碾压、吸食等现象。

尼玛才仁:牧人是我的生态老师5.jpg       2020年北京,尼玛才仁应邀在清华大学“清华三农论坛”上做专题演讲

       问:游牧对高原生态有何意义?

       答:游牧是高原牧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是高原牧人亘古未变的文化根基,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

       一、 山势高低划区

      盛夏采尽高处草,入冬可享低洼福,一句草原民谣道出了牧人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通常牧人把大牧场分成夏秋草场(气候相对温热)和冬春草场(气候相对寒冷)一高一低两处牧场。冰雪封山之前采尽高处草,寒冬来袭之前进入冬窝子。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充分展示了牧人有效的生态经营理念。

       二、食草长短轮牧

       牧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从古至今最生态、最绿色、最有机的环保行为。

       深入了解游牧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的游牧方式,可以有效调理牲畜食草与草原休养生息的关系。通常牧人把大草原分为春季牧场、夏季牧场、秋季牧场、冬季牧场,每季牧场一年使用三个月,(3月×4季=12月),一年循环一轮。这就意味着整体牧场一年只使用3个月,实现9个月的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