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JPG多吉院士肖像画(资料图片)

       “早上揣着馒头怀着希望上山,晚上背着石头带着收获回到帐篷。”几十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几乎踏遍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谈起当年翻山越岭找矿的经历,多吉脑中涌起无数幸福难忘的回忆。

       1953年,多吉出生在西藏加查县一个贫穷的牧民家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科考队经常在我的家乡进行地质勘探工作,那时在我心中就种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多吉介绍,1978年,他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他在把西藏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方面不懈努力,为我国地质理论创新和地质找矿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退出行政工作岗位4年多的多吉,仍然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地质科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我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带学生、搞科研以及参与国家地质方面的咨询工作,也就是当老师、参谋和顾问。”多吉说。

       当年多吉所在的勘探小队是先遣队,角色类似侦察兵,即在前期寻找地质线索。在高原野外进行地质勘查,多吉经历了数不清的困境和危险:无人区一个人的孤寂、大雪中患上雪盲的痛苦、从高山上滚落的伤痛……但他凭着对地质勘探事业的执着和信念,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地质工作是一个凭良心办的事,只要你认真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你一个慷慨的回报。”在地质勘探找矿生涯中,多吉始终恪守地质人这一信条。20世纪90年代,西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需求与日俱增。为缓解用电压力,国家和自治区决定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但是在高温地热勘探方面,国内并没有可学习借鉴的经验,而且国内外专家对羊八井深部高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颇有争议。

       多吉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羊八井不仅有可供开采的高温流体存在,而且储量极大,可以打深井。1996年,他受命承担羊八井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重任,先后攻克了施工中特大井喷、深层热储温度高等技术难题,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羊八井高温深井成为国内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

1592183309445617.jpg多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探调查。资料照片

       此后,多吉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的指导合作下,一起完成了西藏主要热田含铯硅华地质调查、铯硅华矿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项目,为在西藏首次发现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新型铯硅华矿床和我国高温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

       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多吉还曾担任过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自治区科协副主席、党的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等职务。身份角色的转换,让多吉把对地质勘探事业的思考融入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这让多吉为之一振。他认为,我国铜、锂、铬等矿产资源还依赖进口,加快西藏地质勘探工作,把西藏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意义重大。为此,多吉经过充分调研,牵头向国务院提出“加强西藏高原资源的勘查工作”的建议。之后,国家有关部门为此专门设立了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由于在我国地质勘探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多吉于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还先后获得了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奖等众多荣誉称号和奖项。

       从走出故乡的高山深谷,到踏遍世界屋脊的广阔大地,多吉将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40多年时间,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勘探事业。当被问到为何如此痴迷这项工作时,他这样回答:“地质勘探关乎国家利益,能为国家勘探储备资源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倍感光荣和欣慰。我爱家乡的这片土地,更热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