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布达拉宫


黑夜妩媚 

星月的灵魂翻越千山万水 

如一颗颗久经雕琢的绿松石 

幸运地镶入了佛像与灵塔 

千年的时光

就停在了高高的红山上 

我美丽的月亮 

你照着那夜的月光今夜一般洁白 

尽管叠加的足迹不足成为你的影子 

但所有的目光唯有仰视 

才可一睹你的芳容 

我洗了又洗的双手不敢轻易合十 

弥漫在你气息中的生命 

怎能用俗世的意念狂妄地惊扰 

我这一世的肉眼 

无法离开红色和白色 

不要走得太远 

只要收集一夜的月光 

红山上的布达拉宫 

就会照亮你我的内心



八廓街的清晨


阳光打在大昭寺的金顶上

然后一束束落下来

照亮了

合十的双手

弥漫的桑烟

沉沉的诵经声

和一颗颗帖在石块上的心


沾满泥土的破旧的衣裳

阳光从磨损的缝隙间穿过

绕着八廓街


那一个个顶着阳光的背影

在泛光的石块上流动

和每一天清晨相遇

一天,一月,一年   

那些帖在石块上的心

也一样有了阳光的气息

于是,生活的细枝末节

不再和过往的目光对视

他们就这样

无以计数地匍匐在地

把今生擦拭得像清晨一样

明净,清纯



成为一条河流 


有些低沉的云层 

拢住了高原上的每一种声音 

比如盛夏的傍晚 

傍晚的草场 

草场上低飞的鸟儿 

还有成群结队的马匹 

这个夏天 

高原解冻的红花绿草 

蔓延飞翔跌落 

一枚枚散落的石头 

也有了寻根究底的热情 

伸手嗅一嗅 

天空的清香 

藏着雪莲的心瓣 

越过小小的宇宙 

飞翔和飞翔的高度 

内心悬挂的音韵 

让高高的双眼 

成为一条河流 

一条河流的源泉



月光如水


没翻过那一道山梁

我就看不到你如水的容颜

当你爬上山头的时候

我在明净的湖畔眺望

落满月光的湖水

牵着梦一样的旧时光

渐行渐远的湖水摇动月光的背影

一湖的碎月捞不出十六的模样

你美丽的影子在轻风中滑过

我迎风的泪珠还闪着明媚的光亮

月光如水

循环往复不过一月

我亦如水

洗尽岁月

浑浊一生

又几世轮回



月亮下的村庄


月亮下的村庄

跨在2500年的门槛上

似风拉直的路面,揉皱的水

坦荡如砥

又像迈向死亡的步履

收拾干净满地的落叶


云朵上的湖水

挂在雪山之间

抽身离去的雪花

遥望着冰封的冬季

守候冰川的村庄

隔着山、隔着水

隔着千年又千年的时光


蹄印眷恋的赶马人

崖壁间开出了血色的花朵

弥漫的清香在骨髓里浩荡

冬去春来的麦苗守着泥土

反刍着老去的记忆

牧场上盘旋的鹰

穿越祖辈的木桥

亲吻阳光的温度

秃鹫带离尘土中飞扬的灵魂

月亮下的村庄

牵过来世的双手



穿孔的时光滴落的海水


穿孔的时光滴落的海水

无意背叛脆弱的人类

像万物凝视风云雨雪

时光碾磨过的

不只是幸福和忧伤

还有深深浅浅的足印

交给黑夜的黑暗

把白天交还耕牛

爱恨留给执着和不断抛弃的岁月

悲悯地行走于日渐密集的经纬

花朵在雨露的背脊上泪流满面

交还大地吧

每一枚叶片每一滴水

每一具直立的骨骼

即使时光穿孔

海水滴落

一粒尘埃终将带不走阳光

带不走星辰




大地、天空、宇宙

没有谁失去

树木、山川、河流

又有谁拥有

花开了、雪化了、风走了

谁敢判定它们来过


东升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傍晚,那一抹云霞

总会映红我们的双眼


闭上眼睛,聆听内心的声音

感谢这个世界

我们来过



执着


我想到老地方看一棵树

或许树干粗实了

枝叶繁茂了

而我匆忙的步履

怎么也找不回起初的地方

走过的路没有记忆的划痕

远远放置在路的另一头的自己

早已和树一同背着太阳下山了


再回到那棵树

高扬的枝条

已不再过问我是否曾经来过

可我还是那么执着地端详着

被我一再定义的树

不肯放手

紧握风的裙裾


擦肩而过的夕阳

没有撩动风的影子

却把时光

放回我的手中

并郑重地告诉我

十指如山

没有必要去翻越

看看那些脉络

自己的树就长在手心里


原刊于《西藏文学》2021年第1期

耶杰•茨仁措姆.jpg

        耶杰·茨仁措姆(和欣),女,藏族,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夺通村学贡人。鲁迅文学院第十三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香格里拉》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有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各种刊物。合作编著文集《光阴·香格里拉》《特稿·香格里拉》,出版诗集《我的卡瓦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