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是春秋战国时期青衣羌国所在地,国都在今宝兴县灵关镇,因青衣羌人多居住在青衣江沿岸,青衣江又有羌江之称。

        位于青衣江上游东河流域的宝兴县硗碛嘉绒藏族乡历来就有举办塔子会的传统。岷江上游羌族的塔子会又称“祭山会”“转山会”“碉碉会”,是羌人祭祀山神,祈祷风调雨顺,答谢天神赐予五谷丰登的大典,一般以寨为单位举行,通常只允许寨子里男子和未婚妇女参加;祭山程序及所献祭品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祭礼由释比或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主持。而硗碛“塔子会”又叫“转塔子”,是以村为单位举行,由僧人主持,村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本地村民习惯称为“唱嘛呢”,因为在塔子会上,他们会饶塔三圈,口中反复念唱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赶往丹谷底

 

        农历八月十一是硗碛藏族乡咎落村朝霞组和嘎日村冰丰组丹谷底塔子会。为了能看到塔子会全过程,天刚熹微就从宝兴县城出发赶往硗碛。

        到硗碛新场镇,天已大亮。正是国庆大假的前一日,街上只有零星的几个本地人。旅游人潮来临前的安谧,让夹金山下这个嘉绒藏族聚居小镇愈显得祥和、安宁。五色经幡在晨风中吟诵,色彩艳丽的嘉绒民居在纯净的蓝天下与四围的高山绿树和谐相融,远处的雪峰在阳光下映照出耀眼的银白色。。

        丹谷底是个地名,位于亚西拉姆神山半山腰,因建有亚西拉姆白塔而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圣地。

        当地人指点沿硗碛新场镇派出所旁盘山公路可达丹谷底。盘山公路是咎落村村民自发修建用于上山放牧牛羊及运送木材之用。行至半坡我们的车被一辆停在大路中间运送景观树的货车挡住了去路,只好弃车步行上山。

        顺着水泥路蜿蜒而行,沿途风光无限,风清云淡、天蓝云白。道旁繁茂的松树荫天蔽日,地面铺着厚厚的松针,鸟儿在林间跳跃,野花开得自在肆意。

        走不多远,一辆拖拉机赶上我们,开拖拉机的是咎落村的熬华红,他也去参加塔子会。很多年没有坐过拖拉机了,看着茂密的树往后退去,站在车厢里既紧张又兴奋。行至坟山坪处,水泥路面便到了尽头,熬华红说前面的路是泥泞土路了,拖拉机上去很危险,我们再次弃车步行。为了减少行程,我们舍弃了公路的盘绕,从树林里沿直线攀爬。林密树高坡陡,林下少有杂草,蓬松的松针铺满一地,成团成团的野生蘑菇躲在松针里露出一个个小脑袋,听熬华红说大多数都是能食用的,脚步再也无法沿直线而上,忍不住边走边采蘑菇。

        “女神亚西拉姆是硗碛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其它山神都归她管辖。祭祀亚西拉姆的塔子有两个,一个在丹谷底,一个在嘎谢梁子。噶谢梁子的祭祀是农历三月三,嘉绒历法这天恰好是龙日,正好祭祀以蛇为化身的亚西拉姆,她所居住的卡尔贡阿山被称为龙神岗亦源于此。祭山后,要封山禁止上山砍树、打猎,否则会得罪山神带来冰雹、风雪等灾难。已经砍到的树要用树叶盖好,并由喇嘛念防止风雪、冰雹、灾难的经;也要开始赶牛上山放牧,并祈祷牲畜在山上一切顺利,不被野兽吃掉,也不会病死、摔死、走失。”虽爬得很慢我们几个依然累得气喘吁吁脸红脖子粗,熬华红却如履平地,轻松自如地边采蘑菇边给我们介绍。

        “丹谷底的塔子会一年两次,一次是农历正月十一,是为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事事顺利,并封山禁伐禁猎,祭祀后,就可以下种了。一次是农历八月十一,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次祭祀为酬神还愿,酬谢山神对一方百姓的护佑、还春季祭山时许下的愿望,此后就可以砍伐树木,储备冬天用的木柴,也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打猎。”

        不知不觉到了山顶,手里已拧着一大袋子鲜嫩的蘑菇。

        还在岗这边就听到嘈杂的人声,在岗梁子上碰到一群身穿艳丽藏装的女子边走边叽叽喳喳嬉戏说笑。

        翻过岗梁子,一个大草坪出现在眼前,熬华红说这就是丹谷底了。草坪上绿草如茵,四周都是密林,林子里红若玛瑙的野果挂满枝头,林下野花开得兀自欢喜。草坪往中间低凹,虽在岗梁子迎风处,却因四周环绕的树林和低凹的地势,反倒安谧。草坪四周有一人多高的木条钉在地上缠上铁丝网围着,熬华红说是为了不让敞放的牛羊进去惊扰了神灵。草坪上或坐或站,都是身着嘉绒盛装的男女,以中老年居多,还有年少活泼的孩子,牵在母亲手里蹒跚学步的娃娃。身着鲜艳亮丽嘉绒藏装的村民像一朵朵移动的鲜花开在绿草如茵的丹谷底。

        远远就望见建在草坪边至高处的亚西拉姆白塔直指蓝天,缭缭青烟绕塔而上,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火味。白塔脚下的山梁一直延伸到硗碛湖心,与湖相接处正是硗碛唯一的经堂永寿寺所在。

        要进到草坪里,须得翻过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幸而在木栅栏进口处两面都搭了木梯。

        爬上木梯翻过栅栏下到草坪便是亚西拉姆神庙,在庙宇外遇到了久居永寿寺的杨树全老人,他一眼便认出我,热情地打招呼,篝火旁熬茶的乡亲端给我们一人一碗暖呼呼的酥油茶,闲坐或站在草坪上的乡民们围上来不断往我们手里怀里塞包子、牛羊肉、糖果瓜子,还把一杯杯蜜甜的蜂蜜酒直接递到嘴边。杨树全老人说热情好客的藏家人都豪爽大方,参加塔子会的人都会提前准备好煮熟的牛羊肉、蒸好的大肉包子、各种吃食、糖果糕点饮料水果、熬好蜂蜜酒背上丹谷底,在塔子会上自家的东西被越多的人吃、自家的酒被越多的人喝主人家就会越开心。

        他带着我们进到庙宇内,僧人正在做贡品。杨树全老人说整个塔子会都是在僧人的主持下完成,他和主持塔子会的僧人及随行人员天刚亮就到丹谷底了,他们要赶在村民们到来前除秽及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僧人一边念经,一边用净水瓶给白塔和煨桑塔除秽,随行者会在四周点上香,在塔、庙宇及四周树上挂上簇新的风马旗。

硗碛嘉绒藏族的山神信仰

 

        硗碛藏族乡处于藏区边缘,是藏、汉,藏、羌的交接与过渡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硗碛嘉绒藏族呈现出多层次多种信仰相互交织的状况,但仍以藏传佛教占主导地位。

        硗碛观音岩的观音庙、夹金山顶的王母庙都是汉地信仰的标志;硗碛“上九节”是为纪念道教玉皇大帝诞辰的节日;硗碛锅庄房外部顶梁有垂下约1米左右、被雕成日月形状的木饰件,是当地藏民敬奉日月、敬奉玉皇大帝的;和嘉绒藏区其它地域一样,硗碛人也有着虔诚的山神信仰。

        硗碛人认为世间万物山神为大,初一、十五、节庆都要在自家庭院烟祭山神。修房造屋、修桥补路或家里添丁进口、结婚等也要烧香告知山神,祈求其护佑。村民们还会在每年春季举行大的祭祀并封山不许砍伐狩猎,到秋季收获后举行酬谢山神的祭山会(即塔子会)。

        硗碛人认为自己居住地的山神掌管着居住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未来,一家人是否顺利、平安、富足,村寨的安危、繁荣都全靠自己居住地的山神。他们通常只为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山神修建祭坛——白塔,村民也都只会去祭祀自己所在山的白塔,他们认为每个山神都有各自的领地,无论大小,其权力都不能超出自己管理的区域,他们只会保佑居住在自己区域内的居民,所以一个家庭搬迁后,房名也要立即随之改变,迁来的人也必须马上改为祭祀新居地的山神。山神祭祀像一条纽带将居住在同一座山上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平安相处荣辱与共。

        硗碛嘉绒藏族崇尚白色。每个村的白塔都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它的蓝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这种覆钵式塔一直被藏传佛教所惯用,所以被人们俗称为“喇嘛塔”。由于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顶部供奉有白石,又俗称“白塔”。硗碛藏民称塔子叫“却奥登”“却的穆”。一般塔子高2米左右,塔基呈正方形,层垒而上,内部中空,修建塔子时,信徒们可在里面放入金银珠宝、藏文经书等。

        除了墨尔多神山是全嘉绒地区共同的神山外,硗碛还有5座神山,分别由5位山神掌管。

        处于跷碛乡中心区域的卡尔贡阿山(当地人习惯称为龙神岗)是最大的神山,由女神亚西拉姆掌管,她是硗碛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其它山神都归她管辖。硗碛乡唯一的一座寺院曲科绕杰林(本地人习惯称“永寿寺”或“硗碛经堂”)就建在龙神岗上。咎落村朝霞组和嘎日村冰丰组村民分别居住在“卡尔贡阿山”两侧,他们共同修建了亚西拉姆白塔祭祀共同的山神亚西拉姆。

        第二大神山善卡尔底山的山神是仁占喇嘛,仁占喇嘛白塔由居住在此山的夹拉村和平组和硗丰组共同修建。

        掌管第三大神山丹木卓的山神是一只大鹏鸟嘉琼嘎尔布,硗碛女性都戴有一个母女代代相传可避开各种灾难的首饰嘉琼。嘎日村丰收组和嘎日组共同修建了嘉琼白塔。

        位于柳落的第四大神山洛绒错尔巅是狮子山,山神叫多喔嘎森格若达。居住在此山的勒乐村柳落组修建了多喔嘎森格若白塔。

        第五大神山色尔孟克山的山神白色达若达,是一位住在路边的洞里头发长得拖到地下的女神;白色达若白塔是夹拉村灯光组修建。

        在硗碛,除了五大神山,每座小的山也都有山神如嘎日沟将军岩的山神叫杨目绒达。琼拉美谷是夹金一座峭壁上的山神。这两个山神管辖区域内没有人居住,因此没有建塔来单独祭祀他们,只是在举行一些可能受到他们影响的活动时,才把他们一并请来祭祀”。

        塔子会对居住在同一座山神区域的人们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祭山会规定的封山期间,谁也不能上山砍柴、打猎。如果谁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祭山会未允许的时间内上山砍柴、打猎,就会受到大家的非议,这种压力对当地人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如果当年有了大风雪、冰雹、或自然灾害,影响了庄稼牛羊,所有人都会责怪偷偷砍柴或偷猎的那家人,这样,那家人在当地就会失去好名声,也会永远都抬不起头。

        硗碛每个村子塔子会议程大致相同,只是举行的时间各不相同,但目的却是大同小异,都为敬奉山神,祈祷村子平安和乐,人畜无灾,家和财旺。

 

丹谷底塔子会

 

        咎落村朝霞组和嘎日村冰丰组寨子里的村民们一大早就背上青香、酥油、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麦子或大米、黄豆、菊花等物品陆续从各处赶上山来,并将所带物品交给僧人制作供品。

        来自永寿寺的僧人们完成了除秽后,就进入供奉有亚西拉姆神像的石砌庙宇内,支起案台,摆上经书,安放好锣、号、铜铃、钹等法器,并在案上摆放一瓶清水,开始分类制作供品。

        杨树全老人指着案上的供品告诉我们:“供品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测巴、扎乌拉、扎、雍拉。雍拉是僧人带来的,在仪式中会反复使用。测巴、扎乌拉、扎由僧人用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共同提供的糌粑现场制作的。另一类是放在木盘中的糌粑、香、煨桑粉、柏枝、煮熟的麦子(或大米)、黄豆、菊花。每户人家一盘(件),有多少户人家参加仪式就有多少盘,代表每户人的利益。每户人自己带来一个干净的木盘或硬纸盘,放在塔前的供桌上,排成一排,僧人将人们交来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麦子或大米、黄豆、菊花依次撒在所有的木盘上。由于代表每户人家的木盘上都有全体参加仪式的人带来的物品,因此每家人的利益既是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还有一类是为有特殊要求的人家准备的,主要是仪瓦和日瓦,一般是有很多牲畜的人家才会准备。僧人在做好仪瓦后,也会将各户带来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麦子或大米、黄豆,菊花等均匀地撒一点在仪瓦上。这类人家虽然有自己特殊的祈求,但在祭神的过程中也会给大家带来好处。供品的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把所有人家连在了一起,大家的利益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也间接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和睦团结。”

        僧人在庙里专注地制作供品,陆续到来的人们会自行去白塔前点三支香,然后在每个“日瓦”(有特殊要求的人家用带来的柏树枝、白桦树枝、竹枝、慈竹枝、忒卜榴卜草等搭成塔形的树枝堆并有序地一字排开摆放在白塔前草地上)上插上一只香,再到煨桑塔点香、煨桑。

        先到的人点香煨桑之后,会自觉地去树林里捡干树枝,在草坪上烧起篝火,架上大铁三脚,烧开水,熬酥油茶。人们三、两一伙,五、六一堆聚集在草坪上或供休息的木板房内任意交流、摆龙门阵并拿出带来的糖果瓜子花生共同享用等待仪式开始。

        我们随一众老人们在草地上盘腿坐下,听他们讲龙门阵。

        待僧人做完供品,村民也陆续到齐了。吹响仪式开始的号,并点燃柏枝熏塔,僧人念经,众人点香磕头。然后开始转经唱嘛呢,僧人手持号、钵、鼓走在前面,从庙子的南边开始,所有人顺时针绕庙子和塔外的小路转三圈,一边转一边唱嘛呢,我们也加入了转经的队伍。转完三圈后大伙就随意在草坪或木屋里休息,僧人则继续在供奉着神像的庙里念经,这期间僧人会走出神庙三次, 第一次拿“雍拉”顺时针绕塔,第二次端着“扎乌拉”出来,村民们排成两排,僧人从中间走过每个村民面前,从扎乌拉里拿出几颗麦粒放在每个人的掌心,各人对着麦粒吹一口气,然后将麦粒放回扎乌拉上,再低头用额头触碰一下扎乌拉,待所有人都触碰完后,僧人端着它走向煨桑塔,将盘中除正中直立人像外的其它东西分两次放入煨桑塔焚烧,同时在煨桑塔边放三响鞭炮,再将有直立人像的托盘拿回供有神像的庙里,放在面向亚西拉姆山神、石墙和木板结合处高约1.8米的平台上。杨树全老人说这个仪式是保佑人的魂魄一直依附在人身上,以消灾驱病。僧人第三次是拿着“扎”出来,在每个人的头顶触碰一下,然后拿到山上,放在一颗大的青冈树下,在前面插上三炷香。大家焚烧日瓦,以仪瓦敬神,同时磕头,再次焚香。

        人们在塔子会上共同祈求村落的平安,也祈求每户人家吉祥和乐、丰收兴旺。塔子会像一条纽带把村民们连接在一起不分彼此,亲如家人。

        祭拜结束后,主持人汇报活动的准备、开展情况,报告收入和支出,给村民提出一些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肃穆庄重的仪式之后,村民们在草坪上铺上油布,开始互相发送糖果、花生、瓜子、饮料等食品,拿出自己带上山的包子、煮熟的香猪腿、牛羊肉和各种菜肴,围坐在一起享用。开吃前各家都会将包子和菜放在盘子里,送到房里请僧人们先吃然后才端出来大家一起吃,谁带的东西被别人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热情的村民们争相拿着吃食等各种佳肴直往我们手里放怀里塞,一杯又一杯蜂蜜酒满满的都是真诚与祝福。阳光温软地洒在草坪上,人们席地而坐,边吃东西便随意摆谈就像一家人,笑声、歌声欢快交融。那一刻,闲适、安逸、平和、满足……所有人的笑意里都是真诚友善。

        下午五点左右,僧人再次吹号,所有人又起身开始转经唱嘛呢。僧人依然手持号、钵、鼓走在前面,众人跟在后面,边走边唱嘛呢并撒龙达。顺时针转三圈后,停在供奉有神像的庙子大门附近继续唱,唱完后所有仪式结束。

        仪式之后的村民们开怀娱乐,在草坪上手拉手围着篝火放声高歌、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并继续共享食物和酒水瓜果,任夕阳染红山峦,任晚霞退守天际,欢快的歌声在林间久久萦绕。

        一抹夕辉染红了天际。站在白塔前极目远眺,新场镇及臧家村寨尽收眼底。硗碛湖面波光粼粼,掩映在绿林里的永寿寺沐浴在嫣红的晚霞里,静若一艘晚归的航船,任由时光在尘世里流泻。身后的草坪上,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快地唱着、跳着……

 

摄影:高华康

 

        胡雪蓉,笔名雪冰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有文字散见《诗歌月刊》《散文诗》《四川文学》《四川日报》《星星》《青年作家》等。著有古诗评论集《流泉》和散文诗集《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