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梭磨大峡谷

马尔康
放在手够不到的深山里
去那儿要穿过梭磨大峡谷

众山,像红原草场上
下来的牦牛
被梭磨河牵进了黑夜

车子行进在弯弯曲曲的路上
像一个人憋着一口气
难以下咽

凌晨一点
我发现天上的星辰
先于我们抵达了马尔康


嘉绒锅庄

一圈一圈地跳
一层一层围拢
不留太大空隙

困在中间的篝火
像挣扎的灵魂


卓克基土司官寨

“古有郿坞,今有官寨”
鹧鸪山下,官寨盘踞
纳足河,早年土司
腰带上滑落的一缕月光

假如我拾起来束在腰上
干咳两声,背着手进门
就可以在一楼训斥几个下人
到二楼见见甘肃来的几个朋友
上三楼吃顿菌子炖鸡
没有大事四楼不去了
五楼空着任日月穿梭

假设经幡旗杆上有一只老鹰
它会惊奇地发现多少年前的土司
又坐在窗前诵经


西索村

一些石头趴在纳足河
咕咕地喝水
一些石头垒房子
时间久了,有了人的肤色

黄昏,我坐在石房子前
想干一件大事:
叫卓克基的历代土司们
从高处的石板路上下来
和我们围坐在一起
就着菌子火锅喝酒、抽烟
看万家灯火一盏盏亮起

不管我是不是土司
核桃饼子,还是那么香


松岗天街

山下的青稞慢慢地黄
山上的雨慢慢地下
两座碉楼像双管猎枪
对着天空
土司老爷不在
天街上的事都是小事

进一家酒馆
讨一碗青稞酒把自己灌醉
醉了就想吹吹牛皮

把高耸入云的碉楼当筷子用
给碉楼装上耳朵听神仙说话
若是雨还不停
一根当拄棍,一根送人
如果雨过天晴有道彩虹
也可当高拐子踩着与她比肩


直波石碉

为了离云端说话的人
近一点,清朝乾隆年间
梭磨河的石头
一个踩着一个的肩膀
爬向高处

三百多年,站得足够长
足够累了
现在,它们也想俯下身子
长成两株青稞
松岗土司不在了
用不着征求北山脊上两兄弟的意见


毗卢遮那圣山

寺在洞中,洞在崖上
美好的愿望
不一定要走危险的路去表达
可装进衣兜
挂在青杠树上
陪着菌子慢慢生长

野棉花比天上的云多
山风清凉
野鸡喝凉水只长毛不长肉
松鼠看见我们
从寺窟的旋梯上来
亲热地摇着尾巴,似有话说
还有多少看不见的草木、羽兽
和露水一起睁大了眼睛

圣山给它们隐秘的
自由和喧闹
这些,也被毗卢遮那
和仓央嘉措悄悄地喜欢过


阿坝黄河大草原

阳光和雨水一样丰沛
山翻过日尔朗山
转亲戚去了
看不到大地的影子
草把红原、若尔盖、阿坝连接起来
兀自玩耍

牦牛和羊群只吃草不说话
我估计它们吃腻了
想吃点别的
嘉绒锅盔?还是静宁浆水面?

从阿坝到红原路途遥远
一朵云跑的辛苦
眼巴巴等着马吃完了草
驮它去白河喝水


若尔盖九曲黄河第一湾

白河、黄河
一左一右
弯弯曲曲的样子
像两个人见面前的隐约羞涩
扭扭捏捏

再往前走几步,就是生死之交
好日子在前头
只顾风雨兼程,埋头前行


扎尕那

起床之前
光盖山已经背披万丈光芒
拉桑寺睁开眼睛,佛出门
桑烟缭绕。石峰守了一夜
卓玛开门相仰。青稞和燕麦说话
不用翻译。它们在山坡
像一寨子的人聚在一起晒太阳

晨曦里的扎尕那最好看
耳朵冲出了身体,寻找鸟鸣
眼睛冲出了身体,村寨里瞟
手也冲出去,想把那缕桑烟攥在手里
舌头冲出来,翻拣最好用的词

剩下个肉身子坐在石匣子里
被露水泡着


腊子口

鹰翅上驮着火种
悲伤比石头更坚硬
炮声轰轰的地方
树木葱葱
每一根枝条长的战战兢兢

峡谷间,惟有腊子河懂得纪念
碰见一块石头,开一朵白色小花


铁尺梁

想发三条短信给周家琴
一条:山高路险,十八弯
离马尔康越来越远
二条:牦牛角上挂着三五人家
生活窘迫,寄点锅盔和菌子
三条:站久了肩膀酸疼
打发挤奶的姑娘给揉揉

        陈宝全,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省静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潮》《星星》《飞天》《延河》《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绿风》《文学港》《六盘山》《四川文学》等纯文学刊物,获第四届甘肃黄河文学奖、崆峒文艺奖。著有诗集《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