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藏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文化理念在建筑学领域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并在与周边民族和地区文化交往中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的建造技术及优美的建筑风格,不断完善自己建筑风格特征,不断提高建筑的文化元素及寓意,使藏式建筑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写下了不朽篇章。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

       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乡愁是城乡规划建设对诗境规划思想体现和诗意栖居的表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用诗一般的语言给予的表述。乡愁是情怀——乡愁是一捧土,一朵云;乡愁是一溪水,一片林;乡愁是一条路,一扇门;乡愁是一杯酒,一生情。乡愁是传统——热爱故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尚德行和品质。把“乡”与“愁”连在一起来形容思乡情的,最早要数唐代早期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种故土情怀几千年传承至今,仍然凝聚并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乡愁是心灵——乡愁是对往昔生活环境的思念同记忆;乡愁是对故土养育之情的感怀并感恩;乡愁是对人生情怀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乡愁是对乡土文化纯真的寻求及抒发;乡愁是对地域特色文脉的诗咏和传唱;乡愁是抚今追昔高情感的升华跟呼唤;乡愁就是历史与文化,文化遗产就是乡愁。乡愁是人性——乡愁是人生情怀升华的最高境界;乡愁是人品的历史情结和文化修养;乡愁是人性孝道文化精神的典型表现;乡愁是建筑伦理文化空间的集中体验。乡愁是力量——中华民族的乡愁是华夏民族文明传承的根脉,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渴望,是实现中国梦的追求,是民族复兴的力量。记住乡愁是我们这一代感恩先人、无愧子孙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藏族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留存着民族的记忆。藏族建筑寄托了民族的乡愁,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

       一、自然环境与聚落分布

       四川藏族的历史和文化同西藏地区一样古老悠久。其民居主要分布于阿坝和甘孜两个民族自治州,该地区地广人稀,占了全省面积的一半左右。海拔平均4000米,河谷高差大多在3000米左右。在马尔康、丹巴、理塘等地以南的河谷有一些不大的冲积平原,较为湿润肥沃,是主要的农牧业区。这些地方有较多的人口居住,形成大小不一的城镇村寨聚落。同时,这种南北纵向分布又与东西横向的川藏茶马古道相结合,沿茶马古道,城镇村寨聚落也有不少分布,如泸定、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巴塘等地主要交通线及其邻近都是藏寨聚落较集中的地方。

       二、自然人文条件对藏居的影响

       (一)地方材料

       由于高原气候寒冷的影响,建筑防寒保温室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般藏族民居多为石碉房结构,有很厚的石墙及土覆的屋盖在建筑材料上都是就地取材,大部分地区如折多山一带多片麻岩,丹巴、马尔康一带多片岩,其他地区多变质页岩、灰绝岩等,都可以用于砌筑石墙。河谷地区的灰炭土、黄土,粘结性及强度都很好,用作夯筑墙,铺屋面楼面,也是极好的材料。草甸地区可用草甸砖或草甸皮来砌墙防雨。森林资源除大量灌木外,还有松、柏等乔木。除了门窗用材外,藏族民居的支柱梁枋板壁等不少部分需用木材。

       (二)气候因素

       藏族民居还注意发挥日照长的优势,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大多朝南,屋顶设置晒台。在房屋布局和造型上有不少处理手法和经验。此外,风多雨少对建筑处理要求也不相同。降水量少是该区气候的一大特点,民居大多为土泥平顶。

       (三)地震因素

       甘孜、阿坝两州是地震多发区。藏居积累了不少抗震的经验,在结构构造做法上采取了种种可能的防震措施。

       (四)社会人文习俗

       传统的藏族民居是在长期的农奴社会政教合一制度下形成的,建筑形制和布局都表现出半奴隶半封建和宗教影响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同汉族、羌族、彝族的相互交流共处及杂居中,又吸收融汇了互相的经验和长处,表现出汉藏结合的特点。但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如康巴藏族、嘉绒藏族、白马藏族、安多藏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建筑风格上,靠近汉族地区更多受汉式建筑影响,白马藏族多平坡屋顶结合,嘉绒藏族多数有平屋顶,并常建高大碉楼,康巴藏族则更多是石墙平顶碉房。在生活习惯方面,为了防寒取暖,几乎全年都要在室内生火,设置锅庄(火塘),日夜不息,同时兼煮食熬茶。因此一般人家常卧室厨房共处一室,全家合住。牲畜牛羊等圈养在碉房的底层。在房屋布局和设施装修等方面,不同的阶层住房都有自己的特点。

       (五)宗教的影响

       藏传佛教喇嘛教是每个家庭的信仰,在房屋中必须有相应的宗教空间及设施,一般住宅都有经堂供案。住宅前面立大经幡,屋顶、墙角有“嘛呢堆”,顶层墙头有焚烟孔等,这些设施在藏居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寨落选址及形态

       藏族民居自然村寨大多只十几户至几十户,个别多者有上百户,三五户的仅是一个组团,分布选址必靠近农牧耕地草场附近。凡有土司住地,称为“官寨”。如阿坝州的马尔康官寨、卓克基官寨,甘孜州的孔萨官寨、白利官寨,官寨周围则有不少农奴的住宅群落。凡处于交通要冲之地,清代曾设台、站、府、县的地方,便形成城镇。除此之外,在聚落的具体定位选址上,依山傍水,视线良好,避风向阳为重要原则,即将房屋选在能够挡风,又能有较多日照的山麓、山洼之处,特别是重山围合前方向阳的小盆地台地。如甘孜城位于雅砻江支流磨房沟西边山头的南麓,理塘城四山围合,康定城在雅拉河与折多河交汇处。

       一般的藏寨房屋多自由散置,各户朝向基本一致,疏密不定,缓坡平行等高线布置,陡坡垂直等高线布置,均依地势,不拘定法,显得十分松散。寨子周围常有小寺庙、白塔、转经房、嘛呢堆、经幡等。有大型寺庙或官寨,一般住宅都要朝向它们表示崇敬。如马尔康卓克基寨,建在南北向小河的两岸山的南麓,以朝东朝南向阳为主,官寨建在东岸台地上,东北西南向,视野良好。西岸寺庙及农牧民房屋朝向前排均向着官寨,其余则多朝南。各家房屋之间有疏有密,呈自由分散的状态。

       有的藏寨分布在湿润的河谷地区,有着良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风格独特、造型别致的藏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绿树丛间,构成色彩绚丽、对比丰富的生动聚落图景,恍若香格里拉般的人间仙境。

       (一)牧民住宅

       在阿坝、甘孜两州北部的若尔盖上阿坝、壤塘、色达等地为高原草地牧区,藏族牧民大多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使用可拆卸的活动帐篷,到了冬天才住进固定的“冬居”住宅。

       1.账房。账房即帐篷,蓬为牛毛织成,可张收,形状为四折两坡顶,直接罩覆在地上,再在四周用斜撑拉牛毛绳撑开。账房平面近正方形,房边长4米~7米,高3米,帐篷内用两根木柱支撑,短边设门,账顶脊处开长方形天窗采光,透气排烟,有活动遮盖护幕。帐篷接地四周用草甸砖砌矮土墙,高约50厘米,掩住幕脚挡风。中设火塘取暖煮食,周围铺羊皮毯坐卧。一般帐篷拆卸卷叠用一头牦牛即可运走。

       2.冬居。冬居为牧民在冬季休牧时的临时住所,平面简单,长方形或横方形,厚土墙封闭,有的内设小天井或院子。主室中设有火塘,周围住人。在主室后部有的设佛台和念经处。屋顶多为平顶,也有做成平缓屋顶的。屋外用石墙或草甸、木栅做牲畜圈栏。

       (二)农民住宅

       典型的藏居,常称为“碉房”,有的地方也称为“庄房”。大多为普通农民居住,所有墙体均为乱石或片石砌筑,以石墙和木梁柱承重,也有一些为夯土板筑墙的。多为平顶,少数局部采用坡顶。碉房藏居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独特。碉房外观封闭厚重,粗犷敦实。一般多为三层,有些高达四至五层。形体较为方正,呈多体量错落台状组合。墙体有较明显收分,墙顶角部有翘头的做法,窗户包以梯形宽边装饰,朝南向有大面积板壁及各种挑楼、挑廊。这些都成为藏居明显的造型特征。

       2.功能分层。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按居住功能划分,每层有不同的安排。底层为牲畜圈房及草料储藏等用房,为防卫外墙多不开窗,只设气洞。二三层用于住人和日常起居生活及经堂等,二层以冬室为主,三层以夏室为主。顶层为经堂、喇嘛房、晒坝等。一般晒坝在前向阳,经常在后。晒坝是碉房的重要部分,可用于打晒粮食等生产活动及休息家务,冬可纳阳,同时兼做瞭望防卫。

       3.主室形制。农民住房的生活层以主室为中心来组织平面。主室又称“茶房”,藏语叫“嘉康”,是全宅活动中心,相当于汉族民居的堂屋,并兼厨房。平时起居活动如休息、睡眠、熬茶、待客等都在这里。有的也并入经堂,一室多用。一般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中设大火塘。火塘上方开设天窗排气,有类似账房天窗的意思。

       4.经堂宗教空间。藏族笃信喇嘛教,经堂作为宗教空间在藏居碉房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设在最高处屋顶层。经堂旁边常有喇嘛室,都是住宅中最神圣庄严的地方。

       5.灵活的小空间。梯井、敞间、走廊、挑廊、厕所等小空间是碉房中最活跃的部分。梯井常与敞间、走廊等连通组合在一起。梯井不大,设独木梯上下。独木梯为圆木上掏挖出踏步,很陡,可搬动。较缓的板梯只有头人、土司可以使用。尤为生动活波的处理是木板壁及长挑廊,多设于主室南向一侧,同石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十分别致的是厕所的设置,多为木架板壁一小间悬挑于室外,上下层错开粪便直接落地面,因天寒而无臭味,虽不雅,但却丰富了造型。

       (三)城镇居民住宅

       阿坝和甘孜州的城镇住宅,有少数受汉族影响采用汉式坡顶,绝大多数仍为藏族碉房体系。平面空间布局组合基本同农宅相似,只不过底层因临街不作为牲畜圈而设为店面对外营业,后部为仓库账房。

       (四)官寨住宅

       “官寨”是人们对土司头人住宅的称呼。土司官寨既是民族上层人物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从事经商、管理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一般官寨住宅都是规模庞大的碉房组群,一般高达四五层,十分坚固高大。其平面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大多以天井、院子为中心组织各部分功能安排。土司一家及管家贵宾等一般住在四层。官寨周围常修建高大碉楼,周围还有许多农奴的住宅。

       (五)僧人住宅

       这类住宅在藏族住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寺庙内建有大片僧人住宅连同殿宇俨然如同一座城市。大多数一般僧人住宅同城镇居民住宅一样,相互毗邻,多为一楼一底,少数为三层,而上层僧人住宅如活佛住宅功能及布局类同于官寨。

       四、结构构造与装修装饰

       (一)结构技术

       1.承重墙结构。阿坝州的藏居多为石墙承重结构体系。室内不用柱子,所有的墙不论是承重墙还是维护墙,墙厚1米左右,均连接在一起,整体性强。因此,房间划分较为简单,平面类型较为单一。

       2.梁柱承重结构。甘孜州多为这种结构类型,不论住宅官寨或寺庙都是如此。土墙或石墙仅为外部维护墙并稳定梁柱结构。室内以木柱间距2.3米方格柱网承托梁坊、椽子支撑楼面或屋面。柱高一般2.2米左右,分隔间墙可以灵活设置,多用木板壁或半圆木井干壁,故上下层不必对齐。

       3.防震与稳定。一般藏居碉房少则二三层,多则四五层,有的甚至高达30米以上,所以稳定及其防震十分重要,在当时条件下积累了不少经验。墙身的稳定一是从基脚起与墙身一体开始收分,基脚一般较宽厚,下部收分多,降低整体重心;二是砌墙四角加生起,即边高中低,形成墙身的向心挤压力;三是内外墙连砌并加设墙筋,起拉接整体作用,墙身中每隔1米加衽木条一道。版宽土墙则采取斜面搭接增加结合力度。此外,有的采用井干墙的做法,较利于抗震。

       (二)构造装修

       1.主室装修与陈设。藏居室内空间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主室的装修与家具布置上。甘孜州住宅的主室常在东西墙安炉灶火盆,其他墙面则设落地壁架,顺墙铺床垫,窗间墙上安壁橱,整个室内大都沿墙布置。

       2.门窗。藏居大门和房间门一般以板门为主,与汉式略似。土司住宅的主要房门安装格栅门,上为糊纸的花格窗,下为雕花装饰板。只有经堂、佛殿的大门有较为华丽的装饰,如各种线脚、连续花饰,并施油漆彩画,安铜门钹等。窗户依位置可分为天窗、外侧窗和内窗。天窗主要用于顶层房间采光,在屋顶上开方形小口,边长25厘米左右,孔边安拦泥板,略高于屋面,有石片或木板作盖板以防雨雪。外侧窗分两种:一种是在石墙或土墙上安窗,窗洞外小内大,以利纳阳和瞭望,窗分两层,外层为固定窗框,内层为双扇木板窗。窗口的两侧及下边用白灰涂成梯形宽边装饰,即有特色的“藏式窗”。另一种是在木墙壁上安木窗,多用于主卧南向一面。窗扇多为花格窗,尤以经堂的花窗形式较为多样。内窗为院子里面向天井的窗,一般面积较大,多为格子窗,花格纹饰仿汉式做法,根据花饰繁简可知房主的身份与地位。

       3.雨搭檐口。一般外墙上的窗多有雨搭,具有装饰作用,成为藏居立面造型的一大特征。构造做法与屋顶檐口相同,从窗过梁上出纵横彷二至四层,逐层挑出,上盖石片一层。较讲究的用红、蓝、黑、白等色施彩,成为重点装饰部位。檐口一般出檐廊较短,约30厘米~40厘米,主要为保护墙头,做法是将屋顶栅伸出,上置横枋,在叠置“飞缘”一层。多数外墙较为简便均做女儿墙压顶,排水集中于晒台,置木排水槽出水。

       4.楼面屋面。因该地区雨水较多,气候干燥,故楼面及屋面多就地取材,用粗细树枝、泥土铺成泥楼和泥屋顶,具有很好的保温防寒效果。只有主室和经堂较为特殊,在泥楼面上再铺设拼花硬木地板,显得豪华气派。

       5.挑楼、挑廊、挑台、挑厕。大量采用出挑的方式,争取更多的居住空间,是藏居普遍的做法。一般多在主要居住层出挑廊,或在侧面,或在正面。有时尤其是在顶层再出挑楼或挑台,层层出挑,与挑廊连成一片,有的甚至挑出3米以上,而使用挑厕更是非常独特的方式。这些大面积的木构悬挑不仅同生活使用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是建筑造型十分重要的构图要素,大面积木板壁同大块石墙形成强烈的对比,既活波生动,又粗犷有力。

       (作者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链接

       新民族主义——新藏风的创造

       1、仿古藏式——以传统藏式建筑风格为主,采用现代建造方法。

       2、建筑符号式——现代设计手法为主,点缀藏式图案装饰符号。

       3、有机融合式——按现代设计思想把藏式特征用现代手法去表现藏族文化精神,即为有藏族民族地域特色风格和文化品位的现代建筑。

       4、汉藏结合式——在传统建筑中汉藏结合有悠久的历史,如承德避暑山庄。现代建筑也可采用平坡屋顶相结合的手法,体现汉藏建筑互融的综合特色。

       传统藏式建筑风格八大地域特征:方正敦厚稳重朴素的土石墙碉房,平屋顶檐墙突出的立式翘角,独特别致的倒梯形藏式窗,色彩鲜艳浓烈的藏文化图案装饰,自由活波对比轻盈的木构悬挑,适应地形丰富多样的分台式造型,平坡结合生动灵活的屋顶形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群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