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几张在巴基斯坦的巴尔蒂斯坦(英语:Baltistan;藏文和巴尔蒂文:བལ་ཏི་ཡུལ་། 或 སྦལ་ཏི་ཡུལ་།)的居民学藏文(在巴尔蒂称之为巴尔蒂文)的图片在网上广泛传播。他们喝酥油茶,吃糌粑,并传唱《格萨尔王》。历史上较早的时期,这里被称之为“小西藏”,英语:“Little Tibet”。文化上,伊朗与西藏文化相互交融,有别样风情。

巴尔蒂服饰虽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但人们也穿藏装,并戴传统藏式首饰གའུ།(嘎乌盒)

       距今一千多年前,吐蕃雄踞亚洲腹地,叱咤中南亚大陆。帝国已不复存在,然而藏文化在环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力依然深远。现今拉达克(ལ་དྭགས་)和木斯唐(ཀློ་མོན་ཐང་),之前我们都有介绍过。

       近期,甜茶馆做了一些功课,撰文让大家认识一下,现今在巴基斯坦境内的藏族后裔巴尔蒂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与吐蕃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巴尔蒂斯坦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巴边境,北临中国新疆,西临Gilgit(རྒྱལ་སྐྱིད་ 吉尔吉特)大区,东南是拉达克地区,西南边是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之前,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都同属Jammu & Kashmir(查谟和喀什米尔邦),后来这个区域分为Skardu(斯卡度)Kargil(ཀར་གིལ 格尔吉尔)和Leh(ལེགས 列城,今拉达克首府་)三个区,巴尔蒂斯坦当时属于Skardu区。之后,在Jammu & Kashmir的大公归附印度后,Gilgit区的军队推翻了大公在Gilgit和巴尔蒂斯坦的政权,自此,这两个地区正式由巴基斯坦统治,Kashmir Valley(克什米尔谷地),Kargil和Leh,则归属印度。1971年的印巴战争后,本属巴尔蒂斯坦,位于努布拉河谷的Turtuk(特图克地区)也被并入拉达克。

巴尔蒂已成为种族、民族与文化很多元化的地方,人们和谐相处

       巴尔蒂斯坦现在有大约32万人口,巴尔蒂人是由藏族人和Dards(达尔德人)在此地定居形成,所以,现今真正意义上保留着藏族传统的是巴尔蒂斯坦的Kharmang和西Khaplu地区,在Skardu, Shigar和东Khaplu地区的大多是Dards。

巴尔蒂境内的石刻佛陀像,到公元八世纪时,在巴尔蒂佛苯共存

       巴尔蒂人在这里生活已近千年,据传,现在的巴尔蒂语是藏语的方言之一,与古代吐蕃语基本相同,目前仍然保留着50%以上的藏语词汇。藏族的文化,服饰,语言,艺术雕刻甚至马球运动至今依然广传于此地。1911版本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巴尔蒂斯坦形容为“西藏的最西边”。此地群山环绕,河水包围,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保留他们的传统文化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赛马,依然是巴尔蒂很重要的一项运动

        “小西藏”的说法第一次出现是在16世纪左右,有穆斯林作家将巴尔蒂斯坦称为“小西藏”,将拉达克称为“大西藏”。巴尔蒂人称自己的家乡为Baltiyul (བལ་ཏི་ཡུལ་),又和拉达克并称为Maryul (མར་ཡུལ་)。

典型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村落,巴尔蒂

       在公元七世纪初,象雄王国还存在的时候,巴尔蒂人是属于象雄文化圈内。在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巴尔蒂斯坦归吐蕃统治,由此这里深受藏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也由苯教渐渐改变为藏传佛教,寺庙佛塔等颇具佛教特色的建筑也开始出现,僧人在巴尔蒂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在16到17世纪时期,苏菲派的传教士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这里,所以,现在这里的穆斯林大都是苏菲派穆斯林。

Skardu (Urdu: اسکردو‎, 巴蒂尔文或藏文: སྐརདུ་)为巴蒂尔首府

      历史上,拉达克的Namgyal royal family(朗杰王室 རྣམ་རྒྱལ་ཚང་)也曾统治过巴尔蒂斯坦,在Jamyang Namgyal(འཇམ་དབྱངས་རྣམ་རྒྱལ་)国王时期,他歼灭了Skardu的守卫士兵,并且刺杀了Kargil公国的穆斯林领导人。随后,Khaplu & Shigar邦的王公Ali Sher Khan Anchan带着军队打败拉达克军队,并且占领了列城,拉达克的国王也随之被捕入狱。在Ali Sher Khan Anchan的统治下,巴尔蒂斯坦前所未有地扩张,成为了巴尔蒂斯坦王国,据记载这是一个很繁盛的国家。

具有西藏文化风貌的房屋建筑结构和装饰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经历了很多大的变动后,目前,在部分巴尔蒂斯文化人中,对伊斯兰化之前的藏文化为核心的本土文化的一种寻根与回归思想正在形成。在他们的推动下,开设了一些藏文学习班,希望借此重新寻思自己的文化根源与族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