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驮盐队伍。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西藏,这里自古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一个藏族男人一生参加九次驮盐,就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千年来,藏北牧人每年都要赶着牦牛,历经艰辛从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的盐湖驮回盐巴,用于交换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可以说,去盐湖驮盐,称得上西藏男人的成年礼。

图为西藏扎布耶盐湖。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商桐林摄

       青藏高原北部以高原牧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湖盐资源;青藏高原南部有规模较大的种植业,但却缺乏酥油、肉和食盐。于是藏北牧民常带着牦牛前去驮盐,用以交换青稞等粮食以及茶叶、布料等生活用品。在年初的一部高分纪录片《极地》中便讲述了驮盐的故事。影片中介绍,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可以换来三袋青稞。

图为牧民与牦牛驮队,来源:中国西藏网 王柱臣摄

       牧民们往往在春季动身前往盐湖,因为春季干燥少水,易于取盐。盐湖靠北,而且纬度越高,气候越干燥,盐湖的盐越好。但是,北行路上颇多艰苦,可能遭遇风雪、甚至野兽。藏北的春天依旧寒冷刺骨,驮盐队伍一路搜集牦牛粪,这是他们唯一可用的燃料。他们唱着驮盐之歌一路向北,仿佛歌声能减少途中的劳顿。

图为藏族牧民围坐煮茶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杂志

       驮盐途中,驮盐人有自己的规矩,并且严格约束自己。驮盐队只能由男人组成,他们要组成临时“家庭”,各司其责。“爸爸”统管整个驮队的事务,“妈妈”负责做饭烧茶,法官执法,煨桑师念经。而且他们这一路上要用盐语交流,否则便是犯忌。

图为牧民将盐装入盐袋,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历经艰辛赶到盐湖的牧民们并不是很顺利地就能获得好盐。有些盐湖的盐与沙子等混在一起,为了得到更好的盐,牧民们还要继续向北寻找。取盐的过程也十分不易:首先牧民们要先用力凿开表面,把上层的废盐拨开,才能看到下面的好盐。凿完盐,要堆成堆,堆得越高越好。盐装进盐袋里后要砸实。

图为班戈硼砂盐湖 图片来源:新华网

       藏北牧民在取盐的途中心怀对盐湖女神的虔诚,取盐前要用最好的青稞酒和食物敬给盐湖女神,请求她赐予最纯净的盐。在凿盐时,大家也十分卖力,因为据说盐湖女神不喜欢懒汉,不卖力的话盐会瞬间化掉。而且不能浪费盐,否则也会惹盐湖女神生气。

       图为次仁旺青老人家摆放的相框,是央视拍视驮盐纪录片时拍摄的图片,再现了藏北牧人曾经采盐驮盐的场景。来源:《中国西藏》杂志

       纪录片《极地》中,藏北老牧人次仁旺青教育年幼的孙子,优质的盐越来越少,他们不能全部拿走,够使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贪得无厌。因为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全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

图为藏族阿妈在煮酥油茶,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洪世坤摄

       茶是藏族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藏族百姓习惯在茶中加入盐。藏族有谚语:“无谚之语难听,无盐之茶难喝”“放牧时不唱山歌,如同茶里没放盐巴”,都表明盐对于茶的重要性。

图为驮盐队 图片来源:新华网 

       几千年来,驮盐在西藏藏族百姓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出没在盐粮古道上的驮盐队,已经渐渐被汽车运盐队代替;碘盐政策以后,牦牛驮盐队逐渐赋闲起来,但是对于曾经的驮盐人来说,偶尔哼上几句驮盐歌曲,那段帮助磨炼他们、助他们“成年”的经历仿佛又回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