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米亚:藏文化包含宏达的叙事内容

       萧米亚, 女,本名萧婷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独立作家。长沙市作协副秘书长, 理事,长沙小说文学协会副主席。
       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被中国作协列入优秀作家代表举行全国宣传。著有长篇小说《海藻花》,小说集《被爱情调戏》,杂文集《长沙滋味》专栏合集《寂寞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及其他若干合集。2005年长篇小说《海藻花——告别处女时代》获得全国文学比赛最具文学潜力新人奖,优秀长篇小说奖,最具市场潜力奖。
       关键词:独具生存力

       提起藏文化,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记得我是2002年就去过西藏了,那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高海拔的藏区,我看见了满地的鲜花与牧草,骑坐高大的马儿游牧的男女,单纯而淡然的眼神,无忧无虑。一身厚厚黑色皮毛的牦牛,与成片的绵羊,西行路上相隔不远就有七色的经幡,在纯净的蓝天下,被风吹动。荒野外随处都是嘛尼堆,放上一块石头,即是一个美好心愿。文化是什么?文化即风土人情,千年留下的生活习性,在藏区,红墙雄伟,寺庙众多,穿着土红色的袍子的藏人,在寺庙里修行布道。藏文化的特征,就是符号化,宗教与生活,融为一体,随处可见痕迹。
       您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等,跟藏区有交集吗?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故事或感受?
       作为作家,对于世界上的每处角落都会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中国的藏区,当然更是具有近水楼台去了解的便利,在藏区的旅游热之前,我就去过很多次,从四川地区的藏区以及云南境内的藏区,以及西藏地区的藏区。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藏区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是充满了特色,我曾经写下过一些藏区的小文,比如这篇在稻城附近的观感:《佛在我心》
       离稻城约10公里的路边,有一片傍溪而立的古寺,依绝壁层层延伸,错落有秩,黄红色的建筑有些古旧,虽然不象拉萨的布达拉宫那样的雄伟壮丽,却也是庄严肃穆。
       经过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桥,一坪黄草和雪松铺在眼前,天空那样蓝色的小喇叭花贴在地面开放着,我绕道一路拍摄着,心忽然就沉淀了,我对内地佛教道教的观寺从来未有的沉静在这里忽然涌动,特别的明显,也许是因为传说中对藏寺威严神秘的心神勒抓住了我的神经,我心里还有种莫名的恐慌和心悸。
       走近寺院,朱红的大门处有黄铜做的转轮,上面刻着藏经,据说转一圈就是一篇经文,我上去转动了几轮,木头在中间吱吱作响,我不敢乱动,走进门口,迎面的不是大院的操场,而是一块平整的刻着图案的石块,两旁才可以进去。
       一进去是乱石的大坪,石块与石块之间有些草生长出来,大殿的墙高高的,我需要仰望,灰白石砖砌的高墙,顶上部分以紫红的油漆大面积的涂抹,几根木柱盘旋着怪异模样的龙,突出的眼球张望着世界。
       大殿门前挂着白色底的布帷,右是蓝色的太阳,月亮和星辰画在一起挂在左边,中间是黄色的神像,一起都是那么的与汉族的神庙不同,汉族的帷一定是用大红色来镇殿,而藏庙却用了与天空和大地同样的色彩。
       有喇嘛们穿着大红的袍子,靠着墙坐在地上,围着木盆捏着油耙,笑容自然,我从侧门走进了大殿,天花上有个窗口射进一些光亮,室内很昏暗,有喇嘛用银壶往碗里在倒酥油茶,只有一座菩萨供奉在最后的角落,上面有班禅大师的照片,佛台上供放着一堆虫草,想来是藏民进献给佛主的,一群喇嘛低头念经,一个约是活佛的喇嘛坐在高台上喃喃有声,我小心的怀着崇仰之心围着他们转了一圈,那坐在高台上的喇嘛见我进来,手中镰刀型的杖敲响了牛皮藏鼓,咚---咚----咚,低沉有力,刺入我心,我脚一软,无力的就跪在了佛前的毛毡上,双手合十,高过头顶,低身拜下,鼻头一酸,有种无端想哭的感觉。
       佛在我心,请保佑我幸福平安。
       以及:《松赞林寺的微笑》
       我跪在年仅13岁的小活佛面前,敬畏的等待那佛主的摸顶,他的手轻柔的滑过我的头顶,继而亲手给我带上那条红色丝线的平安结,我退身而出,回头看见藏人信徒全身伏地,正在行五体投地大礼,我呆立在活佛门前半响,心有不安,空气间浓厚的酥油香让我思维混乱,那人的大礼更让我有泪想流的冲动,一个声音喊醒了我,身边有人说,这个结你不可打开。
       是那微笑着的喇嘛,在告戒我如要得到佛主赐与的平安,总是要有禁忌才可得到。
       我走上最高的平台,看见那长满尺高的青草坡上,有几个巨大的文字“松赞林寺”,站里很远也可看到很完整的结构,他气势磅礴,对着山下蜿蜒流动的河水,蓝天在举手之间,似乎就可以抚摸到,据说那条河叫牛奶河,建立这座藏区“葛丹松赞林寺”的达赖,在众多信徒为他端来仅有的那罐牦牛奶时,不忍喝下,于是怀着美好的祝愿把满罐的牛奶倒进了寺前那条小河里,说,让我的信徒世世代代在这有我布下佛泽的河边安乐生活,喝上牛奶。
       我久久的站立在用五彩颜料涂抹的寺庙顶上,盯着那条河流,河流周围端庄整齐的青稞和庄稼翠绿鲜艳,我在6月的天空下再次回到香格里拉的土地上,青翠的草原和青稞染绿了我的眼睛,我走下顶院,在被酥油花和不灭的油灯包围下的屋顶高深,帷幔悬空而垂,昏暗有中我看见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的包金释迦佛像、在绿松石和五彩珊瑚宝石的镶嵌下,睁着眼睛看着我。人群是那么的多,隔离了我与他们的距离,那贝叶经在高空中用红布缠绕,我不是佛门弟子,无缘揭开一看,五彩金汁精绘唐卡在点点油灯的光线下神秘的在风的吹拂下飘着,藏人古典的故事,就描写在唐卡上,被万世信徒顶摩,黄金灯就在你身边,而你不知道罢了。
       这个人称小布达拉宫的藏庙,居住着700多名信奉黄教的喇嘛,在层层延伸的平顶白墙的各个庙宇里,不同年龄的喇嘛端坐在殿内,低头捧着手描在牛皮上的藏文经书,喃喃有声,镏金的转经筒咯吱咯吱的在清净的偏殿里侧耳可听。
       一个年轻的喇嘛,抬起头对我微笑,枣红的袍子和他的脸色同样大方,身边有女子在悄声说,看啊,这年轻的喇嘛,竟然是这样英俊,羞涩的眼神就好象神明的微笑,温和安详。
       请从您的视角,谈谈您认识、理解的藏文化的特点和关键词是什么?
       藏文化包涵了很宏大的叙事内容,从格萨尔王的传说,到古格文化的消亡,都是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历史,在游走在无人区的时候,我总觉得这片土地及其坚强,孕育出来的万物都是与低海拔地区不同的东西,气候与地理位置,造就了藏人与平原人体质的耐受力不同,动植物也独具生存力,这些都是藏区特殊的文化背景。
       都说“神秘的西藏”,您觉得藏区神秘吗?为什么?
       神秘源于不了解,去接触过了解过,神秘就解开了面纱,具有探索精神人类,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揭开所谓的神秘背后的东西。觉得藏区神秘源于遥远的观望。当走藏区,这一切都可以得到解答。
       您觉得青藏高原、藏族文化乃至藏传佛教等概念,和您的民族,乃至共同的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有哪些进步或者可资借鉴的意义?
       我觉得民族这个词汇很狭隘,世界在全球化的此时,大家都是同一个地球人。文化可以互相包容与融合,历史故事应当好好回顾。古时的佛教传入藏区也被藏人消化并加以传承,追溯源头,会发现人类的智慧跟记忆是相当惊人的了不起,藏传佛教在当时的藏区广为流传,是文明的印记,在当时,缺氧并缺少物质的藏人依靠宗教的单纯信仰,生存下来,对精神上给于的力量上巨大的。
       您对藏区的旅游、生态、农业、牧业、文化、艺术、医药、美食、互联网、人才、教育、金融、非遗、气候等领域,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请谈谈您的看法!
       藏区在近年与内地沟通接触很大,发展也日新月异,2017年我再去藏区时,发现公路交通的发达程度与内地已经并驾齐驱,无论是旅游还是其他文化的沟通,以及物质上的汇通,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在开发,所以,整体上的提高,对藏区来说,应该是获益更多的,我希望藏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毕竟这片土地那么与众不同。
       从您的专业角度,您是否会关注藏区在这个领域的现状、发展,您自己是否希望有机会参与进去?
       当然,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希望能为藏区做一些事情。
       藏族人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叫“卓玛”,您知道她的具体含义吗?能否把您熟悉的藏族名字写下来?
       卓玛应该上仙女的意思吧,藏人名字很有意思,都是与天地与生物植物相关的。
       藏人文化网是海内外关注度最高的民间文化网站,请您对她的网民们说几句您的心里话!
       祝愿藏人文化网用文化的力量,链接人类的共同追求,生活平安富足。
邮箱: 9660974@qq.com
萧米亚 湖南长沙
请关注“云端藏地”公众号
让我们共同——“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