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尖扎,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宛如一条碧绿弯曲的哈达镶嵌在尖扎谷地,由西向东贯穿尖扎百公里;神宝山,仿佛是一位巍峨高大的将军屹立于尖扎北部,背靠贵德,面向尖扎。尖扎背倚神宝山,面临黄河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神宝是尖扎的躯体,黄河是尖扎的血液,这是尖扎地理的基本特征。

在黄河谷地与神宝山北坡,蜿蜒百余公里的青山绿水中,自东向西分布着昂拉八大部族、霍莫三大部族联盟、多加部族、尕布部族、俄赛部族、直岗拉卡部族、坎布拉部族等,其中昂拉八大部族是解放前遗存在尖扎境内最大的部族,其首领即为赫赫有名的昂拉千户项谦。

追溯昂拉千户的族源,民间传说及史书记载昂拉千户前身为尖扎首领(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尖扎首领是吐蕃第41代藏王赤热巴坚(མངའ་བདག་ཁྲི་རལ་པ་ཅན། 赤祖德赞ཡང་ན་བཙན་པོ་ཁྲི་གཙུག་ལྡེ་བཙན། (公元802—841)的后裔。吐蕃第41代藏王赤热巴坚时代,为戍守边界和征税,将其后裔(即后来的尖扎首领)与丞相(税收官)尕乙西达杰(སྒ་ཡེ་ཤེས་དར་རྒྱས།)派驻东北边界——安多。尖扎首领作为藏王(赞普)任命封授的军官,最初的官职是军队编制。战事结束后逐渐演变为管理一方的军政首领。由于当时的军事据点主要在现今的尖扎滩,因此,历史上习惯称作尖扎首领。

尖扎首领作为吐蕃藏王赤热巴坚(མངའ་བདག་ཁྲི་རལ་པ་ཅན།)的后裔,1959年之前,昂拉千户府邸护法殿里始终珍藏着几件传家之宝:

一是珍藏着藏王赤热巴坚的马刀(ཤང་ལང་།),家族内部将其称作香香笛俄(ཤང་ཤང་དེའུ།),据查,香香笛俄原本是当年吐蕃时期打制这把马刀的匠人名字,后演用为马刀的名称。

二是珍藏着赤热巴坚的铠甲(ཁྲབ།)和头盔(མོག)。

三是珍藏着赤热巴坚的宝剑(རལ་གྲི),这把宝剑的手柄以大象皮包裹。

千百年来,历代昂拉千户府邸珍藏着这些传家之宝,但1959年后,这些宝物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公元8世纪初(唐代末期),吐蕃王赤热巴坚任命其后裔义扎将军(དམག་དཔོན་གཡུ་རྩ།)负责驻守唐蕃边界,义扎将军即为尖扎首领之子。当时安多地区还有一位吐蕃王室后裔的将军,叫义察将军(དམག་དཔོན་གཡུ་ཚ།),《甘南史书资料选辑》记载:“天有日月一双,地有将军兄弟(གནམ་ལ་ཉི་ཟླ་ཟུང་གཅིག  ས་ལ་དམག་དཔོན་སྤུན་གཉིས།)”,据此分析他们是同胞兄弟,均为尖扎首领之子。   尖扎首领内部由于内讧,使尖扎首领之子义扎将军离开尖扎另辟领地,来到桑科(བསང་ཁོག)即今之甘肃夏河地区,在此义扎将军迎娶了三位明妃,小明妃生有番尼(ཕ་ནེ།)、晁加(ཁྲོལ་རྒྱལ།)、南拉(གནམ་ལྷ།)三子。长子番尼的后代为卡加(ཁ་རྒྱ)部族头人,次子晁加的后代为甘加(རྒན་རྒྱ།)部族头人、三子南拉即为南拉部族的祖先。  合作部族(གཙོས་ཤོག་ཀ)的先祖勒加贤(ཀླུ་རྒྱལ་བྱམས།)和扎油部族(ཙ་ཡུས་ཤོག་ཀ)的先祖勒杰合(ཀླུ་རྒྱག)兄弟二人也系义扎将军的后裔,被人们称为“大小祖沃”( གཙོ་བོ་ཆེ་ཆུང་གཉིས་སུ་འབོད།)。据此,笔者认为甘肃省甘南州的合作(古籍中称黑错)部族、扎油部族、卡加措周部族(ཁ་རྒྱ་ཚོ་དྲུག)、桑科部族、甘加部族以及若尔盖部族(མཛོད་དགེ)均为义扎将军的后代。这些部族及部族头人在历史上与尖扎首领家族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同根同族。

姓氏考

尖扎在整个藏区属于十八大察之一(ལྡོང་ཚ་ཆེན་བཅོ་བརྒྱད་ཀྱི་ནང་གསེས།)。尖扎或昂拉地区的姓氏基本为“董”(ལྡོང་།),“董”是藏族四大(也称六大)姓氏之一。 尖扎首领之子祖多杰被昂拉头人赘婿后,昂拉首领家族中出生了一位大师级的活佛,即嘉木杨二世晋美旺布大师(1728年——1791年)。据《嘉木样二世晋美旺布大师传》记载,昂拉头人家族的姓氏为董(ལྡོང་།)。但同时由于一世嘉木样大师出生于现今之夏河县甘加草原的佤西部落(དབའ་ཤུལ་ཚོ་བ།),晋美旺布大师本人或许是出于对一世嘉木样的忠心追随和坚定信仰,或许是鉴于昂拉民众姓氏之缘故,随合了一世嘉木样之姓氏——佤西(དབའ་ཤུལ།),可简称董佤西(ལྡོང་དབའ་ཤུལ།)。但这仅仅是晋美旺布大师个人当时的一种随缘,并无改变姓氏之意,再者藏族人不像汉族从无以个人意志改变姓氏的习惯。因此,尖扎首领或昂拉首领家族的姓氏仍然为“董”,在董氏中属于某波董(སྨུག་པོ་ལྡོང་།)。

青海昂拉千户渊源考略8.jpg领地考

据《安多通史》等史料记载,在吐蕃赞普时代(即唐末宋初时期),尖扎首领(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及其后代义扎将军是安多地区最大军官和地方首领,也是历史悠久、领域广阔、势力强大的首领和部族,其领地跨越现在的尖扎、化隆、贵德、同仁等地,还包含现在甘肃甘南、临夏等部分地区。

尕乙西达杰(སྒ་ཡེ་ཤེས་དར་རྒྱས།)原前曾担任吐蕃赞普赤热巴坚的丞相,后成为辅佐义扎将军的粮草官、税收官。

现今甘肃省临夏(ཀ་ཆུ།)市曾一度成为义扎将军与尕乙西达杰的政权所在地之一。由于战事频繁,战线过长,退居尖扎滩。尖扎滩之所以成为尖扎首领和后来千总驿站的首选据点,是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这里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即可迅速出兵,又易守难攻,东南可控制今之同仁、甘南,东北可控制现化隆、循化,西可控制现在的贵德等地,尖扎滩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来军队与千总演变成地方军政首领后这里仍为政权所在地。

当时尕乙西达杰已生有三子。老大叫姜特(སྤྱང་ཐི།),姜特的后代即为卓尼杨土司(གྲོ་ནེ་དཔོན་པོ།)。老二叫俄特(དངོ་ཐི།),俄特来到现在化隆东部、中南部,大约今之塔加、金源、初麻、石大仓、巴燕、二塘等地,化隆东部的厄扎千户(འགག་རྩ་སྟོང་དཔོན།)和中部的科才千户(ཁོ་ཚེ་སྟོང་དཔོན།)都是老二俄特的后代,均为同根同族。从临夏撤离后,尕乙西达杰移居现在的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尕氏家族后繁衍为十多个支系。群科的阿佳囊素(ཨ་རྒྱ་ནང་སོ།)是尖扎首领与尕乙西达杰的后裔联姻后出现的政权,是尖扎首领的附属政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化隆藏族简志》等史料中多处提到章砸,据笔者考证“章砸”即为尖扎,实际指阿佳囊素。

尖扎首领政权最早在尖扎滩,之后出现两个政权所在地,一是昂拉,二是群科,古时群科一带藏语称木合龙(དམག་ལུང་།)。尖扎首领同时拥有两个政权所在地,古代,黄河是最大的天险,为有效治理和统治,主要为便于税收,尖扎首领又在现在的群科设立了第二个象征政权的衙门。群科的阿佳囊素(ཨ་རྒྱ་ནང་སོ།)为尖扎首领之后代,舍仁头人(ཤེས་བཞིན་དཔོན་པོ།)亦为同族,尖扎首领、阿佳囊素、舍仁头人既为同根同源的同一家族,又为独立门户的割据势力,但在战事不断的过去,尖扎首领与阿佳囊索互相扶持,互为依赖,你衰我扶,我衰你扶;在尖扎黄河两岸,阴山阳坡(རྨ་ཕ་རི་ཚུ་རི། གཅན་ཚ་ཉིན་ལྟ་སྲིབ་ལྟ།),书写了荣辱与共的历史篇章。

尖扎首领的这种强盛局面究竟维持了多久尚不清楚,现在难于考证,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强盛局面或许是昙花一现。在多秋的古代,在战事不断的安多,尖扎首领或许经历了时强时弱、时大时小、时盛时衰的历史变迁。对于尖扎首领之领地,史料过于吝啬,尽管记载不多,但《安多通史》中对当时尖扎首领的有些领地有这样一段的记载:“名医直那巴(ལྷ་རྗེ་བྲག་སྣ་བ།)1210年左右来到安多,后因名医直那巴医治了尖扎黄河两岸许多孩童所患的天花(ལྷ་འབྲུམ།),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名医直那巴由于控制天花疫情有功,尖扎首领将其领地格荣(古浪提)南段即奴荣河以西赏赐给了他(དགུ་རོང་སྣ་འཁྱིལ་ཡན་ཆད་ལྷ་རྗེ་བྲག་སྣ་བ་ལ་འབུལ།”),作为其供养之地。《安多通史》进一步记载,后来,尖扎首领本雅加(འབུམ་ཡག་རྒྱལ།)将其女儿拉亚卓玛(ལྷ་ཡག་སྒྲོལ་མ།)许配给名医拉杰直那巴的儿子——荣乾多德本(རོང་ཆེན་མདོ་སྡེ་འབུམ།)做妻子。由此得知,现在的同仁地区是当时属于尖扎首领的领地,受其控制,尖扎首领本雅加任职时现在的同仁地区作为其赏赐的领地,才成为名医直那巴的供养之地。名医直那巴之子荣乾多德本与尖扎首领本雅加之女拉亚卓玛的后代成为第一代热贡囊索(རེབ་གོང་ནང་སོ།)。因此名医直那巴之子荣乾多德本与尖扎首领之女拉亚卓玛是热贡地区最大首领——热贡囊索的祖先,尖扎首领与热贡囊索具有血缘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昂拉头人原本只是现今尖扎昂拉沟之头人(相当于百户),受尖扎首领管辖。元代后尖扎首领家族开始败落,至清代尖扎首领下辖的昂拉部族却日趋强大,一方面侵吞尖扎首领的许多领地,另一方面尖扎首领之子祖多杰(གཙུག་ཏོར་སྐྱབས།)流落至昂拉,被赘为昂拉头人之婿。赘婿后,昂拉头人跃居尖扎首领之位并开始统领整个尖扎黄河两岸,即现今尖扎、化隆和现今贵德县部分地区,成为当时势力强盛的一方霸主。 

青海昂拉千户渊源考略6.jpg官位承袭考

昂拉千户的官位传承,应从吐蕃赞普赤热巴坚的后裔——尖扎头人开始算起。在尖扎首领和昂拉头人联姻后,族内有一本只记有昂拉头人名字的小册子,专门用来发愿回响历代头人,藏语称作俄尤(བསྔོ་ཡིག),意为回向文。回向文记载了25位昂拉头人的名字。在此需注意的是,尖扎首领和昂拉头人联姻后,昂拉家族族源和官位承袭出现了两个源头即父系源头和母系源头,父系族源为尖扎首领,母系族源为昂拉头人。按照母系源头推算,昂拉头人世袭传位在祖多杰之前有25代,祖多杰之后传位9代,昂拉头人官位至少传承了34代,末代千户项谦至少是第34代首领。从昂拉家族先祖吐蕃赞普后裔算起,昂拉家族的父系官位承袭应当不少于34代。但昂拉家族母系官位承袭,明确有文字记载的首领、千户至少共承袭34代。

据现有史料看,尖扎政权中心在尖扎滩时,尖扎首领之承袭为:

尖扎首领达桑(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ཟླ་བཟང་།)

尖扎首领本雅加(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འབུམ་ཡག་རྒྱལ།)

尖扎首领吉先加(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ལྕགས་བྱམས་རྒྱལ།)

尖扎首领娘格先(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སྙིང་དཀར་བྱམས།)

尖扎首领杨忠加(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གཡུང་དྲུང་རྒྱལ།)

需要说明的是,尖扎首领达桑(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ཟླ་བཟང་།),在此虽列为第一,但绝不是第一位尖扎首领,之所以列他为第一是因为有明确文字记载始于首领达桑,在此之前尖扎首领至少传位20几代,但我们现在无法获知尖扎首领达桑之前首领的名称,因此只能暂且将其列为第一。

尖扎政权中心转移到昂拉后,首领的承袭为:

尖扎首领奏祖杰(གཅན་ཚའི་དཔོན་པོ་གཙུག་ཏོར་སྐྱབས།)1683年赘婿于昂拉头人之女。

尖扎首领本美(དཔོན་པོ་འབུམ་མེ།)生卒不详。

昂拉千户永美(སྟོང་དཔོན་ཡུམ་མེ།)生卒不详。

昂拉千户洛智(སྟོང་དཔོན་བློ་གྲོས།)生卒不详。

昂拉千户更桑(སྟོང་དཔོན་ཀུན་བཟང་།)生卒不详。

千户洛桑尼玛(སྟོང་དཔོན་བློ་བཟང་ཉི་མ།)生卒不详。

昂拉千户拉旦(སྟོང་དཔོན་རབ་བརྟན།)生于1826年,卒于1856年,享年30岁。1845年任职,任职1年。

昂拉千户拉贡太(སྟོང་དཔོན་ལྷ་མགོན་ཐར།)生于1856年,卒于1934年,享年78岁,1895年任职,任职39年。

昂拉项谦千户(སྟོང་དཔོན་དབང་ཆེན།)生于1904年,卒于1959,享年55岁。1933年任职,任职19年。

尖扎首领本美(དཔོན་པོ་འབུམ་མེ།)是末代尖扎首领,是最后一代尖扎首领;昂拉千户是首领永美开始的,永美首领是第一代昂拉千户(སྟོང་དཔོན་ཡུམ་མེ།)。

青海昂拉千户渊源考略7.jpg千户衙门组织机构考

昂拉千户属于大门千户,据了解大门千户一般高于大于的普通千户,这是因为昂拉是清朝皇帝直接由首领、土官任命为千户的缘故。千户衙门位于现在尖扎县昂拉乡尖巴囊村即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千户府邸,此为第一衙门,化隆群科的阿加囊索府为第二衙门。  衙门内设有三个部门:

一是法务部,藏语称曲东康ཆོས་དོན་ཁང་།,负责处理宗教事务,其负责人藏语称格仁巴སྐུ་རིམ་པ།即为经忏官。

二是税务部,藏语称差东康ཁྲལ་དོན་ཁང་།,负责收缴农牧各项税收事务,负责人藏语称差巴ཁྲལ་པ།即为税务官。

三是司法部,藏语称尼东康ཉེས་དོན་ཁང་།,主要调节处理矛盾纠纷,惩办违法分子,其负责人藏语叫程巴ཁྲིམས་པ།即为司法官。每个部门有1至3个管理人员。

千户衙门由千户长、艾姜囊索(ཨུས་ཇང་ནང་སོ།)、八大部族头人(即百户,藏语称嘉宏བརྒྱ་དཔོན།)、若干三老(རྒན་བསམ།)、大管家和秘书等组成。

昂拉有一个囊索,称作艾姜囊索,艾姜囊索住地为东加村,艾姜囊索一般均由千户的兄弟、侄儿等家族内部人士或直系亲属担任。艾姜囊索是元朝廷通过八思巴对昂拉首领直接任命。所为艾姜囊索其实已变为昂拉千户下辖相当于百户职位。

无论是尖扎首领时期,还是昂拉首领或昂拉千户时期,部族头人(百户བརྒྱ་དཔོན།)原本是世袭的,但倘若有些部族头人即百户长不能胜任,不能有效管理和组织辖区部族民众时,千户长将视情免除部族头人的官职,并物色出新的部族头人人选。百户下辖几个或十几个村落,八大部族原本共有八名头人,即八个百户长。可能是受时局变幻影响,有些部族由两个头人共同担任和管理,有些部族无部族头人,在这种情况下千户指定三老履行部族头人的职责,行使权力。

三老(རྒན་བསམ།)不是世袭的,三老一般由德高望重者、能言善辩者、社会能人担任,三老在部族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昂拉八大部族共有多少个三老不确定,有些部族有一个三老,有些部族同时有两个三老,而有些部族长期无三老或暂无三老,所有这些情况均由千户长根据实情来决定。三老既是辅佐千户的丞相,也是代表千户管理部族的头人,三老身份特殊,权力很大。很多时候,三老可抛开百户长与囊索,直接对千户长负责。

无论是部族头人、囊索,还是三老和大管家,都要对千户长负责,都要服从和听从于千户长的指挥、调遣和安排。

昂拉八大部族的重大事宜一般由千户主持,三老、各部族头人(百户长)和囊索共同参与的昂拉八大部族会议决定,因此,昂拉八大部族会议是昂拉八大部族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在长期的政务处理中, 千户长主持召开的三老会议成为昂拉八大部族联盟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昂拉八大部族联盟的经济社会活动和政务活动中三老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拉贡千户考

千户拉贡太(དཔོན་པོ་ལྷ་མགོན་ཐར།)生于1877年,卒于1946年,享年68岁,1934年就任千户职位,任职37年,系第33代昂拉首领。拉贡千户的父亲为拉旦(རབ་བརྟན།),母亲叫加雷,母亲加雷是今四川省理塘人,是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侄女。拉贡千户共兄妹七人,其中尕尕(དགའ་དགའ་།)与拉贡千户是同父同母之姐弟,其余还有大弟南太、妹旦果、二弟贡保拉旦、三弟柔盖(头人)、四弟曲达尔等均为同母异父之兄妹。拉贡千户的另外三个兄弟曾在茫巴夏三地(མང་འབའ་བྱ་གསུམ།)分别担任头人。茫巴夏三地是指:现贵南茫拉མང་ར、同德巴沟འབའ、贵南沙沟བྱ་མདོ,三地统称茫巴夏三地。

拉贡千户年幼时,爷爷洛桑尼玛(老千户)和担任千户长只一年的父尊拉旦(父子俩)被家族内兄弟即昂拉艾姜囊索父子杀害。致使千户家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整个部族联盟群龙无首,内外交困,危急时刻小拉贡提前上任千户职位。拉贡千户历经磨难,遭遇众多坎坷,他的一生布满荆棘。尽管如此,在多数部落头人与部族民众的支持下,拉贡千户忍辱负重,奋斗不止,终于掌握了家族命运,当拉贡千户步入中年时已屹然稳坐于千户之位,领导八大部族民众,重振雄风,成为非常杰出、深受民众爱戴的一代英明首领。    

拉贡千户英勇聪慧,信仰虔诚。他主持修建了昂拉赛康围墙,重建了昂拉大佛塔,被称作安多大佛塔等。他邀请夏玛尔班智达、拉科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讲经说法。在昂拉八大部族各村庄确立年度经忏制度,尤其创立了昂拉地区念诵大伞盖经与度母经的经忏活动,每年念诵《大伞盖经》(སྣང་ར་སྤྱིའི་ལོ་རྒྱུན་དུ་གདུགས་དཀར་རིང་བོའི་རིམ་གྲོ་སྒྲུབ་པའི་སྲོལ་བཙུགས།)100万遍,成为安多民间规模最大的佛事活动之一,名扬整个安多地区。

拉贡千户时期,针对昂拉地区耕地不均、农税存在诸多差异等情况,重新丈量耕地,按照人口多少,重新分配耕地,合理实行耕地均等化。又根据耕地的多寡决定农税,在此基础上普遍减少农业税收。千户拉贡组织民众兴修水渠,加大水利建设,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加强对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他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施肥、耕种、浇水、除草等情况,他不摆官架子,不当官老爷,深入农户查看口粮、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农户共同探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拉贡千户的亲民、爱民行为得到了昂拉八大部族民众由衷的拥护与爱戴,拉贡千户的英明与恩德至今仍在昂拉八大部族中传诵。青海昂拉千户渊源考略1.jpg

昂拉项谦千户(སྟོང་དཔོན་དབང་ཆེན།)生于1904年,卒于1959,享年55岁。1933年任职,任职19年。


末代千户项谦考

项谦(དཔོན་པོ་དབང་ཆེན།)第34代昂拉首领。1904年春,生于尖扎昂拉尖巴囊村昂拉千户府中,全名项谦东智(1904年—1959年),其父为第33代昂拉首领——拉贡(全名拉贡太),其母叫拉果吉。项谦生性豪放、耿直,自小就表现出机智勇敢;他皮肤白皙,能骑善射,他身材魁梧、高大、强壮,力大无比,双手可轻松举起碾子(碌柱),青年时同伴们戏称他为 “黄牛”。 

昂拉川水地区地处黄河谷地,气候温暖,光照强烈,据此特点,项谦千户认为:一年如能种两茬庄稼,民众就可丰衣足食,考虑再三先试种,经试种获得了成功,在他的号召、推动下,改变川水地区一年一熟的耕作习惯,正式推行一年播种两茬粮食作物。使昂拉川水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人多地少的矛盾得以缓解,粮食收入大幅增长,民众生活得到改善,为昂拉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谦自幼受家庭熏陶,笃信佛教。1943年,项谦千户承担所有费用,邀请当时藏传佛教界如日中天的格鲁派上师——塔秀仁波切在其辖区洛多杰扎举行规模空前的时轮金刚大灌顶,开创了安多历史上时轮大灌顶的先河,其功德至今在佛教界颂扬。项谦千户召集邀请100多名日朝巴(苦行僧),在洛多杰扎举办集中修行月会,并慷慨解囊给予极大供养。化隆夏群寺在重建大经堂时项谦千户承担了全部木料等。新建、重建、修缮洛多杰扎和昂拉赛康很多建筑。由于项谦千户办事果断,言词有力,在藏传佛教界和民众中有极高威望和组织号召力能力。解放时,项谦千户及其昂拉八大部族是青海最具势力、最具影响力的首领与部族联盟。项谦家族成为安多地区颇有名望的贵族。

项谦千户时代,正是封建军阀马麒、马步芳在甘青藏区肆虐之时,面对马家军阀的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项谦千户曾组织民众反抗,马家军曾三次攻打昂拉始终不克,攻之不克则笼络,许以物质利益,赠送枪支弹药,多次邀请项谦至省会西宁,以礼相待,热情款待,结为兄弟,委以保安第六区(尖扎与化隆部分地区)保安团司令等职,项谦面对马步芳的笼络表面给予允诺,其实项谦早就看清、看透马家军阀的真是面目,项谦始终在与马步芳周旋。

1935年秋,昂拉川水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浅脑山出现大面积冰雹灾害,面对罕见的灾情,项谦千户请求马步芳政府灾年特殊减免农业税,但马步芳不但不予减免,反而增加税收,还破天荒地要求昂拉八大部族缴纳枪支税,马步芳的无理要求激起了昂拉千户项谦与部族民众的极大愤慨。马步芳的蛮横无理,屡屡伤害昂拉项谦和部族民众。积怨再次加深,双方关系紧张起来。马步芳开始排兵布阵,于现在的化隆群科,摆开阵势,要全歼昂拉八大部族,气焰十分嚣张。部族民众危难之际昂拉项谦没有示弱。项谦千户召集各部族头人和三老,建立起昂拉八大部族的武装力量,武装队伍在黄河边、山坳里进行集中练兵。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马家军拉开攻势企图过河,昂拉武装队伍依河进行阻击,几经交战,马家军始终未能攻破防线,只好退居群科调整方案。项谦千户也派人打探情况,密切关注着马家军的动向。数日后马家军再次发起攻击,双方激战数日后,马家军仍未攻破防线,无奈之下,马家军只好撤离。  这次交战马家军在愤懑和不甘心中收场。此后,马步芳欲从根本上打击昂拉势力,解决昂拉问题,马步芳谋划从贵德经东沟至常牧,进入尖扎滩直至香干高地,这是个战略要地,与千户府邸相距不远。马步芳开始修建一条简易公路,为便于大军进攻昂拉做准备,想彻底摧毁昂拉武装力量。但在即将修通此路之际,河州突发事件,马步芳的图谋未能实施。在马步芳修路之际,昂拉项谦早就预料到,马步芳决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卷土重来,为防备更大规模的进攻镇压,昂拉项谦一方面训练和壮大武装队伍,提高队伍战斗力,另一方面联络安多地区其它部族与之结成战时联盟,与甘南的黄司令(ཨ་པ་ཨ་བློ།)、杨土司(གྲོ་ནེ་དཔོན་པོ།)、化隆支扎囊索(ངྷི་ཚ་ནང་སོ།)、厄扎千户(འགག་རྩ་སྟོང་དཔོན།)、贵德当车千户(སྟོང་ཆོས་སྟོང་དཔོན།)、尕让千户(དཀར་བརྗིད་སྟོང་དཔོན།)、果洛康赛土司(ཁང་སེར་དཔོན་པོ།)、康干土司(ཁང་རྒན་དཔོན་པོ།)、囊谦土司(ནང་ཆེན་རྒྱལ་པོ།)等结成了广泛而强大的联盟。在马家军的几次军事镇压中,昂拉的武装力量在千户项谦的有力领导下经受住了考验,队伍日益壮大,对于保家护园,昂拉八大部族充满信心。纵观青海藏族部落史,笔者认为,安多地区藏族部族首领往往都十分重视并极力扩大领地,但却不懂或忽略了武装力量,唯独青海的昂拉项谦与甘肃夏河的阿爸阿洛(黄正清)在与马家军的交战和对抗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当时社会传言“南有阿爸阿洛,北有昂拉首领(བླ་བྲང་ཨ་པ་ཨ་བློ། བྱང་ཁའི་སྣང་ར་དཔོན་པོ། )”。  昂拉项谦深刻意识到,只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有效保护部族民众,才能抵御军阀割据势力的侵犯,也才能保护家园。昂拉项谦的武装力量相比于马家军虽然处在劣势,但昂拉项谦建立武装力量的举动和建起的广泛强有力的联盟,对马步芳为所欲为的嚣张气焰产生了极大地的震慑力。在社会动荡不安,地方割据势力无端、任意宰割少数民族的年代里,昂拉项谦依靠自己的武装,勇敢地举起了保家护院与聚力抗争的大旗,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了重大影响,起到了引领社会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维护了部族民众的利益,团结并凝聚形成了部族民众为权利而战的力量,扩大了昂拉在甘青地区的影响力。昂拉千户项谦的保家护院与抗争行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同情与支持,受到甘青地区众多部族首领与民众的欣赏、赞誉和拥戴。

解放前,蒋介石任命项谦为青海省参议员,是唯一担任的省级职务,也曾担任青海省保安第六区司令。解放初期,在带领昂拉八大部族民众何去何从的抉择面前;在风云变幻的复杂时局当中,项谦千户处于对家族与昂拉民众前途命运考虑,他犹豫、徘徊,也曾走了一段弯路,但最终投诚于中共领导的新政府,并与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结拜兄弟,一生挚友。对于那段历史,2012年至2016年之间,央视、香港凤凰卫视等全国众多媒体在关注报道习仲勋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以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文献片、电影等形式,回顾昂拉与昂拉项谦再度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视点和影视剧创作的重要题材。有感于此,笔者曾撰短文,附于此,以期了解那段历史。(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诺布,青海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