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荣·泽仁邓珠,男,藏族,1949年11月生于四川得荣县日龙乡龙绒村,父名真追降措(1918—1995)、母名格桑拉姆(1918—1987)。大专学历,中国档案学会会员,四川藏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社会媒体称他国内外知名学者、历史学家、藏学家、档案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1960-1965年得荣县日雨小学读书,1966-1973年家乡务农,1973-1975年四川甘孜州护士学校读书,1975-1980年甘孜州人民医院工作,1981—今甘孜州档案局供职。1986-1988年就读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主要业绩:步入档案部门后,提出改革中国档案工作体制重大建议《初谈档案工作改革》,国家档案局以1982年73期《内部通讯》印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各省市区档案部门和中央有关领导人手中,并得到采纳实施;《粗谈寺庙档案工作》首次为我国档案和宗教界开展藏区寺庙档案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选入《中国档案管理精览》为民族宗教档案工作辞条,2008年12月甘孜州档案局和宗教局以藏汉对照《寺院档案管理工作手册》印发,为寺院建档和作好寺院档案文物工作起到指导作用;1983年在四川省档案局局长张仲仁的支持下,他领队负责将德格印经院所有木刻版本印刷三套收藏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三级档案馆中,藏族古迹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停薪留职数年独立编著中国第一部汉文版《藏族通史•吉祥宝瓶》130余万字的历史专著,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学科领域的空白;编写《甘孜藏族自治州党政军统群系统组织史资料》(合编);先后在国际、全国学术会和报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内容涉及藏族社会历史、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医药历算、生态环保、人才工程、文化旅游、人物介绍和藏区现实社会热点、难点、敏感问题的研究等;先后获得24项省级以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四等奖和荣誉证书;创立藏族档案工作3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家级档案学术刊物上发表藏族档案学术论文,第一个连续4次获得省级档案科研优秀成果奖,第一个获得首届全国青年档案学术奖的唯一藏族档案工作者;1995年上书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我的心愿》(内参)对藏区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治理建设藏区提出建议,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加速了藏区建设发展进程。1993年5月20日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把机动车辆应征公路养路费计入石油价中收取的建议》,于2009年成为现实。个人事迹以《高原雄鹰》为题,刊登在1996年11月11日《中国档案报》、1996年第3期《中国西藏》和《民族的脊梁》(392页)、《中华改革英杰》(235页)等5部国家权威书刊上。2004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国际访问学者”访问美国8个州,受到美国国会、国务院高级官员、知名专家学者的高规格接待,成为第一个由美国政府邀请访美的国内藏族学者。2006年12月25日向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关于在四川电视台开设“康巴藏语卫视”频道的建议》得到中央、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视,“康巴藏语卫视”于2009年9月正式建成。 2005年8月中共甘孜州委主要领导派他到各县搞调研,形成对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事业现状与改革、卫生事业现状与改革、学习使用藏语言文字、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与文化结合的7篇顶层设计的调研报告呈报州委;《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推进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点措施》印发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2005年9期和2006年9期上供党和国家参考。他抱着对藏民族、对党和国家忠诚负责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先后向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呈递23篇调研报告,把别人不便反映、不敢汇报或不愿问津的、却又是藏区社会客观存在的、大家心知肚明的直接事关整个藏区稳定发展和民族平等团结信任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如实向中央汇报,把藏区人民的内心所思所求所望反映给中央领导,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藏区长治久安重大国事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具体对策措施,为中央调整改革治理藏区政策体系与提高治藏能力水平提供参考,有些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实施。
2009年3月12日呈给国务院的《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15条措施》:1、继承、弘扬藏民族保护生灵、善待自然的生态保护观;2、建立有成效的自然生态保护区;3、建立原始生态文化保留区;4、退人还山、生态移民、营造无人生态区;5、加大天保工程投入力度,延长补助期限;6、加强环保专业队伍、拓宽环保工作职能;7、有效开展植树造林和人工草地;8、组建青藏高原生态环保航空保护队;9、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建立生态环保恢复补偿机制;10、要求建立对各种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机制;11、藏区不搞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建设有利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12、藏区确立“生态文化立区立州”战略目标;13、实施“生态环保总产值”的发展战略;14、藏区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人行道、桥洞为辅,采取多打隧道、多架桥而不翻山绕山的生态筑路方式;15、控制当地人口增长和限制外来流量人口;该建议于5月6日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十五条措施作了重要批示,将此文批转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办理。他提出的措施内容体现在2010年1月28日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2013年9月上书国务院《对制定出台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的七点建议》和《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15条措施》内容体现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对震惊世界的中国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古人类遗址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后,提出这两处远古东方文明的创造者认为是藏族先民的观点,研究论证专著《揭谜古蜀人的渊源——三星堆、金沙遗址与藏族文明》于2010年7月出版。他担任责任主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辉煌六十年》一书,全方位总结了甘孜州1950-2010的60年成就,给后人留下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2014年入选收录有全国各领域各行业各民族精英人物514位和经典论文作品394篇的大型辞书《中华文化传承宝典》封面人物。利用业余时间父女合作编写的民族知识与文化价值观普及读物《藏族与藏文化》、《康巴杰出人物传》即将出版,190万字、插图一千多幅的《藏族文明史•如意明镜》待定稿,这是中国第一部民族文明史专著。他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向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四川省藏文学校升格为中国第一所藏族传统文化学院的建议。
个人业绩小传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杰出华人》、《共和国名人大典》、《中华功勋人物大典》、《党魂》、《永久的丰碑》《中华名人大典》等十多部大型人物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