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由中外学者共同完成的对于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总体趋好。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徐柏青说,他们的报告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通过六大方面、26项指标评估变化,得出西藏高原总体变暖变湿,生态趋好,灾害风险增加。”
徐柏清说,根据多年遥感监测,西藏高原植被覆盖本世纪以来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随着羌塘、可可西里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特别是政府加大高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一批西藏特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比如,青藏高原野牦牛数量约4万头,而2003年这一数字只有1.5万头。与本世纪初相比,藏羚羊数量由8万头增加到约15万头。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约占全球数量的80%左右,那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
徐柏青还特别提到,交通、旅游、矿产开发和城镇发展在具体点和条线上,的确对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影响。但应该看到,处于青藏高原核心地区的西藏自治区的能源消费以清洁能源为主、污染明显低于人类活动密集区,与北极相当,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而在气候变化方面,报告显示,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报告说,过去50年,西藏高原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2摄氏度,增幅为全球同期平均升温幅度的约两倍。随着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强,冰川整体退后,尤其以喜马拉雅山和藏东南地区冰川后退最为显著,“变暖变湿,对青藏高原整体上来说,是个好的现象,特别对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反过来想,在变暖变湿的背景下也会引起负面效应,比如加速了冰川的消融。冰川的笑容在近期会,但长期来说,冰川融化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上游水资源的枯竭。同样,降水量的增加会引起局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
但徐柏青也指出,高原气候变暖较其他地区迅猛是普遍现象,海拔越高气候变暖越快,周边冰川覆盖也就越快。冰川退缩也很普遍,阿尔卑斯、安第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地区冰川融化的程度远远超过西藏高原。
另外,徐柏青说,对于西藏高原的生态环保保护,报告也提出建议:“第一,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释放大容量对象环境信号。使中国和周边地区受惠于不断改善的西藏高原环境,因此要建立国家环境补偿机制,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第二,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绿色经济指数,作为这一地区征集考核主要指标。第三,加强中央政府在建设低碳示范区、旅游示范区、自然保护区体系、青藏高原脆弱环境保护区等工程中的统筹和协调作用。”
西藏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