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获悉,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攻关,首次突破了雅鲁藏布江下游3种特有鱼类西藏墨头鱼、藏鰋和浅棕条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据悉,西藏墨头鱼、藏鰋和浅棕条鳅3种鱼类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干支流,均为流水底层鱼类,其中浅棕条鳅对静缓流水生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而西藏墨头鱼和藏鰋对激流生境要求较高。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副研究员张驰介绍,这3种鱼类的个体均较小、繁殖力低,资源量有限。同时,受鱼苗繁育场水源、水质、孵化设施等条件限制,仅获得3种鱼类苗种共计2000余尾。其中,浅棕条鳅受精率和孵化率较高,均在85%以上;西藏墨头鱼和藏鰋的受精率均达到了70%以上,但受繁育基础条件所限,孵化率不足30%。针对西藏墨头鱼和藏鰋孵化率较低的问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明推测,“缺少适宜的外界环境刺激,可能是造成西藏墨头鱼和藏鰋受精卵发育停滞或终止的主要原因,而模拟和构建仿野生条件可能是提高喜激流生境鱼类受精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此次3种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进一步丰富了雅鲁藏布江下游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经验,对构建西藏鱼类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雅鲁藏布江下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