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乃湖边瘸腿的狼,警觉地注视着人和车


库赛湖边偶遇大熊

  2004年,陆川拍摄电影《可可西里》;2006年,藏羚羊踏上北京奥运会“申吉”之路;2011年,央视拍摄纪录片《藏羚羊:万劫不复之路》。
  可可西里和高原精灵藏羚羊渐渐走入更多人的视线。然而了解越多,牵挂也越多。作为地球生物链中不可缺失的关键一环,藏羚羊种群如今在以怎样的速度代代繁衍,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它们的影响究竟多大?7月底,记者前往4.5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在这片无人居住区,与小藏羚羊“交谈”,与志愿者沟通,向管理局人员和专家请教,试图得到更多的答案。

        高原精灵的回归:10年间从2万只增到6万只
  青藏公路旁,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4475米,内设高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几百平米的栏杆围护,外面有藏獒、野牦牛间歇出没,里面是5只才出生20天的小藏羚羊。
  “唉~鸥~~”,远远地,听到被志愿者称为“羊爸爸”的工作人员的招呼,本在悠闲嬉戏的5只小羊迅捷地从几十米外向我们记者团跑来。5米开外时,“羊爸爸”示意大家不要动,把手里的奶瓶发给了记者们。这些母亲已被天敌吞食的“孤儿羊”,每天必须喝三瓶牛奶才能存活。5只小羊或跪或盘在你的膝下,奶瓶被牢牢地咬住,记者指尖能感受到小羊们对食物的渴望;而与你相触处,棕黄色毛下的体温温暖着肌肤,那双会说话、有些警觉的如水的眼睛让你顿生怜爱之意。所有的照相机都在“忙碌”。牛奶吃完,小羊们很快离去,前后不过5分钟。
  这样人羊亲密场景在19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藏羚羊的羊绒暖和而轻柔,被称为“软黄金”,它被织成“沙图什”(一种披肩)作为奢侈品流行于欧洲的上流社会,因此,那个年代,可可西里盗猎者极为猖獗。据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介绍,1989年青海地区的藏羚羊只剩2万只不到,但同期被猎获的羊皮也多达2万张。而藏羚羊是一年一胎生哺乳动物,孕期长达200天,眼看濒临灭绝。1992年,藏族人杰桑·索南达杰成立了“西部工委”,用武装斗争的形式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工作。1994年9月18日,这位40岁的汉子与盗猎分子搏斗中将最后一滴血留在了太阳湖。
  1997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巡山和保护站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由于国际市场的“沙图什”买卖平息和反盗猎力度加强,2006年后就没有恶性盗猎事件。在4.5万平方公里内,包括藏羚羊等5种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共31种动物得到了繁衍和种群恢复。“藏羚羊的数量目前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加,现在青海境内的已经有6万多头。”2012年7月24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海志愿者协会、安利青海分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安羚基金”捐赠仪式上,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告诉记者们。
  20年来,爱立信中国、恒源祥集团、亚信科技有限公司、安利公司等民间力量,以及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也不断加入藏羚羊的保护行列。5个保护站——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卓乃湖、索南达杰的设施在不断优化。记者所到达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活动板房、瞭望塔、风光互补发电装置都是由志愿者在10年前来0搭建的,而藏羚羊集中产崽地——卓乃湖站,也在2010年增添了卫星定位监测、视频监控、卫星传输数据等高科技设备。就在记者停留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的8小时内,不断有旅游者前来参观“展览中心”,也有“全副武装”的摩托车驴友前来借宿,常年只有3、4个人轮转的保护站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管理局招募的志愿者自然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安利志愿者陈媛守护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沿卓乃湖边奔跑的待产藏羚羊


小朋友给小藏羚羊喂牛奶

        志愿者的苦恼:一声鸣笛吓退5天守候
  “我是百里挑一后的候补者。”电话另一头,西宁人何建洲,37岁的安利营销人员,口气里透着幸运。今年6月29日,他在五道梁保护站工作了一周多。
  在因故中断了6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后,2011年,安利环保公益基金资助,委托安利青海分公司与可可西里管理局签订合约,启动了“让藏羚羊安全回家”环保志愿者活动,并得到全国环保志愿者的热烈响应。2012年夏季,已是第二批次的受训志愿者入保护区。何建洲告诉记者,仅安利公司内就有300到400人报名,最后只选中了3名,因为其中1名临时有变,何建洲从替补志愿者变成了真正的志愿者。
  高原缺氧反应引起的头痛和晚上无法入睡,是志愿者普遍面临的困境。然而比起高原反应,让志愿者们愤怒的是在青藏公路上的司机们无知的鸣笛。
  “我们每天去五北大桥,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就守候在青藏公路边上。等待羊群过来,然后守护公路,让过往车辆暂停行驶。”因为无法判断藏羚羊的行踪和“意愿”,很多时候志愿者只能一整天守候在那,饿了就吃随身带着的干粮。何建洲和同伴们,在一周内看到了1000头藏羚羊,但只护送了500多只过公路。
  据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吴晓民介绍,每年夏季,从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三地约有3万头母羊会集结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集中产崽。而从三江源来的一支藏羚羊队伍要长途跋涉往返长达370公里,除了要经过沼泽、雪山、楚玛尔河等自然险境外,最大的难关就是要从五道梁保护站附近的五北大桥穿越后,翻上青藏公路,最后才能回到栖息地曲麻来县地区。
  “藏羚羊特别胆小,对人很警觉。我们不敢离他们太近,也不敢穿鲜艳的衣服。”2011年的首批志愿者、安利青海分公司公共事务主任、29岁的陈媛,曾经护送几千头藏羚羊过青藏公路。她告诉记者,虽然离开羊群至少有10米左右,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
   何建洲向记者仔细描述了他见到的藏羚羊的警觉性。通常,有一头很健硕的母羊是羊群的头羊,往往一个家族只有100只规模,它们边吃草边游走,一旦头羊发出方向指令,群羊就会跟随。这样不同的羊群家族,有时会慢慢聚集起来成为一大片。“但是,是否过马路,头羊要逡巡很久。少则2、3个小时,多则7、8个小时。”何建洲说,有时羊群干脆等到半夜和凌晨过公路,即便如此小心,在月黑风高的半夜里也常常有藏羚羊被飞驰而过车辆压死。
  管理局的巡山队员说,青藏公路翻修后画上了黄线。对这个新鲜事物,头羊徘徊了良久,最后,一跳而过,所有的羊也跟着一跳而过。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行,2008年4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员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证明藏羚羊正在逐步建立与人类的信任。尽管如此,志愿者们并不乐观,何建洲向记者抱怨:“苦苦守了五天,当一群藏羚羊正准备过公路时,过路卡车一鸣笛,羊瞬间四散,一只也不见了。”何建洲诉说时非常气恼,恨不得拉下司机狠狠揍一顿。
  “司机们并没有这种意识,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要比人更重要。”陈媛推测这些司机的心理,其实,在青藏公路穿过可可西里保护区路段,志愿者和管理局人员已经多处竖立警示牌,但遗憾的是,很多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如何保障巡山安全?如果4.5万平米内有直升机
  “听说,有位企业家要捐一架飞机。可是,飞机要有飞行员,还要养护,没那么容易。”被问到巡山队员的安全时,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的语气里五味陈杂。管理局有正式编制35人,总部在格尔木,由于高原缺氧,保护站的派驻人员半月轮换一次,但是,显然很多工作还是完不成,因此,外聘了10位编外人员。管理局党委书记才达认为:“对巡山队伍来说,青黄不接是挑战,年轻人普遍不如老一辈能适应高原反应。另外,高原的天气变化实在是深不可测。”
  巡山,是管理局的重头工作,不仅要勘测地貌变化、保护区动物生存状况、监测水质,而且要密切阻防近年来密集出现的挖金团伙。
  “我去卓乃湖时,就遇到了巡山队员的车出问题了。”2011年6月6日,在索南达杰保护站8天后,安利志愿者陈媛和西宁晚报记者同去了海拔4900米的卓乃湖。在路途中,她得知巡山人员在太阳湖附近车子陷在泥沼里,救援队员一去就是两天。由于保护区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路,车子一般都走车轮压过的地方,但是,大雪一旦化了,便是遍地泥泞。见证了一天中下雨、下雪、天晴各种气候的陈媛说:“路况不好时,一小时30公里都走不了。”“巡山队员都是以兄弟般的友谊互救而归,因此每次出发时的拥抱都很凝重。”何建洲目睹了告别一幕,至今记忆犹新。近年来,保护站添置了卫星电话,巡山队员已能及时求救了。
  2011年6月7日,陈媛一行到达卓乃湖站。“卓乃湖附近竖立了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所以,在刚修好的板房内的电脑前,我看到一群群藏羚羊在环湖跑,非常壮观,我猜大概在做产前运动吧”。不久,警觉的陈媛从屏幕里发现了一只瘸腿的狼在雪地里,她马上和同伴驱车前往。狼很警觉地注视着车,片刻后,它跑远了。“如果有更多的监测探头,那么我们可以在藏羚羊产崽期,发现更多母亲被天敌吞食的‘羊孤儿’。这就需要更多资金。”陈媛告诉我们,索南达杰站的小羊就是因摄像头发现被救助下来的。可是,卓乃湖非常辽阔,一个摄像头显然不够。
  在这片无人居住区,陈媛还发现了藏人祈福的玛尼石堆,她希望这吉祥的图腾也能保佑藏羚羊和高原野生动物平安。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佩戴项圈的跟踪,以及其他各种实地研究,已经破解了藏羚羊的诸多秘密。比如2009年,青海大学格日力教授花7年时间绘出基因组序列图谱,发现藏羚羊体内有4个气囊,奔跑时喷出的气体能助推它的速度达每小时90到100公里;藏羚羊的肺大于其它高原动物,因此能适应高原缺氧气候;它们的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似,约有2.4万个。但是,为何藏羚羊每年冒着被天敌吞噬的风险执着地赶到卓乃湖集结产崽?为何公羊从来就是守在原地不同往?对于这些问题,尽管有很多推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有力证据。科学家们更多倾向,藏羚羊是通过这样一次艰险的“朝圣”般的产崽迁徙,来锻炼幼羊,纯洁种群,保护物种的优势。
  对科学家而言,破解更多的藏羚羊的秘密,将有助于人类保护稀有的动物,而百里挑一的志愿者则是这些高原精灵的第一批社会守护者。
  从可可西里回来后,陈媛常常会梦到望不到边的卓乃湖,白雪皑皑昆仑山下,一群群的藏羚羊环湖而跑,轻盈、矫健、优美,有时,她也会梦到被惊吓的藏羚羊瞬间逃散。
  她在博客上写道:可可西里留住了我的灵魂。我真想第四次走进这片世界的净土,对可爱的藏羚羊说——“让我送你们回家。”


安利志愿者陈媛守护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沿卓乃湖边奔跑的待产藏羚羊


小朋友给小藏羚羊喂牛奶

        志愿者的苦恼:一声鸣笛吓退5天守候
  “我是百里挑一后的候补者。”电话另一头,西宁人何建洲,37岁的安利营销人员,口气里透着幸运。今年6月29日,他在五道梁保护站工作了一周多。
  在因故中断了6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后,2011年,安利环保公益基金资助,委托安利青海分公司与可可西里管理局签订合约,启动了“让藏羚羊安全回家”环保志愿者活动,并得到全国环保志愿者的热烈响应。2012年夏季,已是第二批次的受训志愿者入保护区。何建洲告诉记者,仅安利公司内就有300到400人报名,最后只选中了3名,因为其中1名临时有变,何建洲从替补志愿者变成了真正的志愿者。
  高原缺氧反应引起的头痛和晚上无法入睡,是志愿者普遍面临的困境。然而比起高原反应,让志愿者们愤怒的是在青藏公路上的司机们无知的鸣笛。
  “我们每天去五北大桥,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就守候在青藏公路边上。等待羊群过来,然后守护公路,让过往车辆暂停行驶。”因为无法判断藏羚羊的行踪和“意愿”,很多时候志愿者只能一整天守候在那,饿了就吃随身带着的干粮。何建洲和同伴们,在一周内看到了1000头藏羚羊,但只护送了500多只过公路。
  据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吴晓民介绍,每年夏季,从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三地约有3万头母羊会集结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集中产崽。而从三江源来的一支藏羚羊队伍要长途跋涉往返长达370公里,除了要经过沼泽、雪山、楚玛尔河等自然险境外,最大的难关就是要从五道梁保护站附近的五北大桥穿越后,翻上青藏公路,最后才能回到栖息地曲麻来县地区。
  “藏羚羊特别胆小,对人很警觉。我们不敢离他们太近,也不敢穿鲜艳的衣服。”2011年的首批志愿者、安利青海分公司公共事务主任、29岁的陈媛,曾经护送几千头藏羚羊过青藏公路。她告诉记者,虽然离开羊群至少有10米左右,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
   何建洲向记者仔细描述了他见到的藏羚羊的警觉性。通常,有一头很健硕的母羊是羊群的头羊,往往一个家族只有100只规模,它们边吃草边游走,一旦头羊发出方向指令,群羊就会跟随。这样不同的羊群家族,有时会慢慢聚集起来成为一大片。“但是,是否过马路,头羊要逡巡很久。少则2、3个小时,多则7、8个小时。”何建洲说,有时羊群干脆等到半夜和凌晨过公路,即便如此小心,在月黑风高的半夜里也常常有藏羚羊被飞驰而过车辆压死。
  管理局的巡山队员说,青藏公路翻修后画上了黄线。对这个新鲜事物,头羊徘徊了良久,最后,一跳而过,所有的羊也跟着一跳而过。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行,2008年4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员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证明藏羚羊正在逐步建立与人类的信任。尽管如此,志愿者们并不乐观,何建洲向记者抱怨:“苦苦守了五天,当一群藏羚羊正准备过公路时,过路卡车一鸣笛,羊瞬间四散,一只也不见了。”何建洲诉说时非常气恼,恨不得拉下司机狠狠揍一顿。
  “司机们并没有这种意识,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要比人更重要。”陈媛推测这些司机的心理,其实,在青藏公路穿过可可西里保护区路段,志愿者和管理局人员已经多处竖立警示牌,但遗憾的是,很多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如何保障巡山安全?如果4.5万平米内有直升机
  “听说,有位企业家要捐一架飞机。可是,飞机要有飞行员,还要养护,没那么容易。”被问到巡山队员的安全时,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的语气里五味陈杂。管理局有正式编制35人,总部在格尔木,由于高原缺氧,保护站的派驻人员半月轮换一次,但是,显然很多工作还是完不成,因此,外聘了10位编外人员。管理局党委书记才达认为:“对巡山队伍来说,青黄不接是挑战,年轻人普遍不如老一辈能适应高原反应。另外,高原的天气变化实在是深不可测。”
  巡山,是管理局的重头工作,不仅要勘测地貌变化、保护区动物生存状况、监测水质,而且要密切阻防近年来密集出现的挖金团伙。
  “我去卓乃湖时,就遇到了巡山队员的车出问题了。”2011年6月6日,在索南达杰保护站8天后,安利志愿者陈媛和西宁晚报记者同去了海拔4900米的卓乃湖。在路途中,她得知巡山人员在太阳湖附近车子陷在泥沼里,救援队员一去就是两天。由于保护区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路,车子一般都走车轮压过的地方,但是,大雪一旦化了,便是遍地泥泞。见证了一天中下雨、下雪、天晴各种气候的陈媛说:“路况不好时,一小时30公里都走不了。”“巡山队员都是以兄弟般的友谊互救而归,因此每次出发时的拥抱都很凝重。”何建洲目睹了告别一幕,至今记忆犹新。近年来,保护站添置了卫星电话,巡山队员已能及时求救了。
  2011年6月7日,陈媛一行到达卓乃湖站。“卓乃湖附近竖立了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所以,在刚修好的板房内的电脑前,我看到一群群藏羚羊在环湖跑,非常壮观,我猜大概在做产前运动吧”。不久,警觉的陈媛从屏幕里发现了一只瘸腿的狼在雪地里,她马上和同伴驱车前往。狼很警觉地注视着车,片刻后,它跑远了。“如果有更多的监测探头,那么我们可以在藏羚羊产崽期,发现更多母亲被天敌吞食的‘羊孤儿’。这就需要更多资金。”陈媛告诉我们,索南达杰站的小羊就是因摄像头发现被救助下来的。可是,卓乃湖非常辽阔,一个摄像头显然不够。
  在这片无人居住区,陈媛还发现了藏人祈福的玛尼石堆,她希望这吉祥的图腾也能保佑藏羚羊和高原野生动物平安。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佩戴项圈的跟踪,以及其他各种实地研究,已经破解了藏羚羊的诸多秘密。比如2009年,青海大学格日力教授花7年时间绘出基因组序列图谱,发现藏羚羊体内有4个气囊,奔跑时喷出的气体能助推它的速度达每小时90到100公里;藏羚羊的肺大于其它高原动物,因此能适应高原缺氧气候;它们的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似,约有2.4万个。但是,为何藏羚羊每年冒着被天敌吞噬的风险执着地赶到卓乃湖集结产崽?为何公羊从来就是守在原地不同往?对于这些问题,尽管有很多推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有力证据。科学家们更多倾向,藏羚羊是通过这样一次艰险的“朝圣”般的产崽迁徙,来锻炼幼羊,纯洁种群,保护物种的优势。
  对科学家而言,破解更多的藏羚羊的秘密,将有助于人类保护稀有的动物,而百里挑一的志愿者则是这些高原精灵的第一批社会守护者。
  从可可西里回来后,陈媛常常会梦到望不到边的卓乃湖,白雪皑皑昆仑山下,一群群的藏羚羊环湖而跑,轻盈、矫健、优美,有时,她也会梦到被惊吓的藏羚羊瞬间逃散。
  她在博客上写道:可可西里留住了我的灵魂。我真想第四次走进这片世界的净土,对可爱的藏羚羊说——“让我送你们回家。”


安利志愿者陈媛守护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沿卓乃湖边奔跑的待产藏羚羊


小朋友给小藏羚羊喂牛奶

        志愿者的苦恼:一声鸣笛吓退5天守候
  “我是百里挑一后的候补者。”电话另一头,西宁人何建洲,37岁的安利营销人员,口气里透着幸运。今年6月29日,他在五道梁保护站工作了一周多。
  在因故中断了6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后,2011年,安利环保公益基金资助,委托安利青海分公司与可可西里管理局签订合约,启动了“让藏羚羊安全回家”环保志愿者活动,并得到全国环保志愿者的热烈响应。2012年夏季,已是第二批次的受训志愿者入保护区。何建洲告诉记者,仅安利公司内就有300到400人报名,最后只选中了3名,因为其中1名临时有变,何建洲从替补志愿者变成了真正的志愿者。
  高原缺氧反应引起的头痛和晚上无法入睡,是志愿者普遍面临的困境。然而比起高原反应,让志愿者们愤怒的是在青藏公路上的司机们无知的鸣笛。
  “我们每天去五北大桥,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就守候在青藏公路边上。等待羊群过来,然后守护公路,让过往车辆暂停行驶。”因为无法判断藏羚羊的行踪和“意愿”,很多时候志愿者只能一整天守候在那,饿了就吃随身带着的干粮。何建洲和同伴们,在一周内看到了1000头藏羚羊,但只护送了500多只过公路。
  据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吴晓民介绍,每年夏季,从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三地约有3万头母羊会集结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集中产崽。而从三江源来的一支藏羚羊队伍要长途跋涉往返长达370公里,除了要经过沼泽、雪山、楚玛尔河等自然险境外,最大的难关就是要从五道梁保护站附近的五北大桥穿越后,翻上青藏公路,最后才能回到栖息地曲麻来县地区。
  “藏羚羊特别胆小,对人很警觉。我们不敢离他们太近,也不敢穿鲜艳的衣服。”2011年的首批志愿者、安利青海分公司公共事务主任、29岁的陈媛,曾经护送几千头藏羚羊过青藏公路。她告诉记者,虽然离开羊群至少有10米左右,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
   何建洲向记者仔细描述了他见到的藏羚羊的警觉性。通常,有一头很健硕的母羊是羊群的头羊,往往一个家族只有100只规模,它们边吃草边游走,一旦头羊发出方向指令,群羊就会跟随。这样不同的羊群家族,有时会慢慢聚集起来成为一大片。“但是,是否过马路,头羊要逡巡很久。少则2、3个小时,多则7、8个小时。”何建洲说,有时羊群干脆等到半夜和凌晨过公路,即便如此小心,在月黑风高的半夜里也常常有藏羚羊被飞驰而过车辆压死。
  管理局的巡山队员说,青藏公路翻修后画上了黄线。对这个新鲜事物,头羊徘徊了良久,最后,一跳而过,所有的羊也跟着一跳而过。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行,2008年4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员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证明藏羚羊正在逐步建立与人类的信任。尽管如此,志愿者们并不乐观,何建洲向记者抱怨:“苦苦守了五天,当一群藏羚羊正准备过公路时,过路卡车一鸣笛,羊瞬间四散,一只也不见了。”何建洲诉说时非常气恼,恨不得拉下司机狠狠揍一顿。
  “司机们并没有这种意识,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要比人更重要。”陈媛推测这些司机的心理,其实,在青藏公路穿过可可西里保护区路段,志愿者和管理局人员已经多处竖立警示牌,但遗憾的是,很多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如何保障巡山安全?如果4.5万平米内有直升机
  “听说,有位企业家要捐一架飞机。可是,飞机要有飞行员,还要养护,没那么容易。”被问到巡山队员的安全时,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的语气里五味陈杂。管理局有正式编制35人,总部在格尔木,由于高原缺氧,保护站的派驻人员半月轮换一次,但是,显然很多工作还是完不成,因此,外聘了10位编外人员。管理局党委书记才达认为:“对巡山队伍来说,青黄不接是挑战,年轻人普遍不如老一辈能适应高原反应。另外,高原的天气变化实在是深不可测。”
  巡山,是管理局的重头工作,不仅要勘测地貌变化、保护区动物生存状况、监测水质,而且要密切阻防近年来密集出现的挖金团伙。
  “我去卓乃湖时,就遇到了巡山队员的车出问题了。”2011年6月6日,在索南达杰保护站8天后,安利志愿者陈媛和西宁晚报记者同去了海拔4900米的卓乃湖。在路途中,她得知巡山人员在太阳湖附近车子陷在泥沼里,救援队员一去就是两天。由于保护区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路,车子一般都走车轮压过的地方,但是,大雪一旦化了,便是遍地泥泞。见证了一天中下雨、下雪、天晴各种气候的陈媛说:“路况不好时,一小时30公里都走不了。”“巡山队员都是以兄弟般的友谊互救而归,因此每次出发时的拥抱都很凝重。”何建洲目睹了告别一幕,至今记忆犹新。近年来,保护站添置了卫星电话,巡山队员已能及时求救了。
  2011年6月7日,陈媛一行到达卓乃湖站。“卓乃湖附近竖立了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所以,在刚修好的板房内的电脑前,我看到一群群藏羚羊在环湖跑,非常壮观,我猜大概在做产前运动吧”。不久,警觉的陈媛从屏幕里发现了一只瘸腿的狼在雪地里,她马上和同伴驱车前往。狼很警觉地注视着车,片刻后,它跑远了。“如果有更多的监测探头,那么我们可以在藏羚羊产崽期,发现更多母亲被天敌吞食的‘羊孤儿’。这就需要更多资金。”陈媛告诉我们,索南达杰站的小羊就是因摄像头发现被救助下来的。可是,卓乃湖非常辽阔,一个摄像头显然不够。
  在这片无人居住区,陈媛还发现了藏人祈福的玛尼石堆,她希望这吉祥的图腾也能保佑藏羚羊和高原野生动物平安。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佩戴项圈的跟踪,以及其他各种实地研究,已经破解了藏羚羊的诸多秘密。比如2009年,青海大学格日力教授花7年时间绘出基因组序列图谱,发现藏羚羊体内有4个气囊,奔跑时喷出的气体能助推它的速度达每小时90到100公里;藏羚羊的肺大于其它高原动物,因此能适应高原缺氧气候;它们的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似,约有2.4万个。但是,为何藏羚羊每年冒着被天敌吞噬的风险执着地赶到卓乃湖集结产崽?为何公羊从来就是守在原地不同往?对于这些问题,尽管有很多推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有力证据。科学家们更多倾向,藏羚羊是通过这样一次艰险的“朝圣”般的产崽迁徙,来锻炼幼羊,纯洁种群,保护物种的优势。
  对科学家而言,破解更多的藏羚羊的秘密,将有助于人类保护稀有的动物,而百里挑一的志愿者则是这些高原精灵的第一批社会守护者。
  从可可西里回来后,陈媛常常会梦到望不到边的卓乃湖,白雪皑皑昆仑山下,一群群的藏羚羊环湖而跑,轻盈、矫健、优美,有时,她也会梦到被惊吓的藏羚羊瞬间逃散。
  她在博客上写道:可可西里留住了我的灵魂。我真想第四次走进这片世界的净土,对可爱的藏羚羊说——“让我送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