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着对江源山水、人文的极大敬意和感恩之情,历尽艰辛深入江源腹地,只为让那些蕴含于游牧生活中‘敬畏山水、珍爱生命、众生平等’的生命观, 对我们今天开展‘环保’事业有所启示,能给予我们江水一样的生存智慧。”
姜古迪如冰川横陈荒原大野
电影摄影机需要牦牛驮到海拔5600米的岗加曲巴冰川
温柔的晨光消褪之后,我们总和冰川下的牧人如此转换角色
摄影家高屯子与壹基金合作拍摄的纪录片“大江之源”目前完成前期拍摄工作。由摄影家高屯子、洪扬,藏族摄影师旺嘉、严木初、华尔丹以及党中、雪雷等7人组成的摄制组目前已回成都,开始后期剪辑工作。
摄制组2010年夏季即前往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保护区进行了2个多月的考查拍摄,此次秋冬季拍摄考察从2011年10月至12月历时两个多月。
高屯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从江源海拨5600多米的姜古迪如冰川回到海拨500米的成都,感觉晕乎乎的。在一种“醉氧”状态下,对周遭变幻飘忽的物象和纷至沓来的信息,总是“反应不过来”。 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习惯了站在横陈荒野的冰川尸骸上,看温柔的夕阳从日渐消瘦的冰峰缓缓滑落;习惯了看野牦牛从山顶飞冲而下;看藏羚羊在荒原急速奔跑;我们怀着对江源山水、人文的极大敬意和感恩之情,历尽艰辛深入江源腹地,只为让那些蕴含于游牧生活中的生命观,对我们今天开展“环保”事业有所启示,给予我们江水一样的生活智慧。
灾难过去一年,神情依然如此沉静
悲悯目光注视下的这片废墟
摄制组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
拍摄缘起
玉树大地震后,高屯子再次与壹基金合作,前往玉树救灾,面对灾后重建,双方决定三江源生态人文保护作一些事情。孕育中华文明,养育亚洲几十亿人生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玉树境内,多年来,国家为三江源保护投入了数十亿资金,许多环保人土为三江源保护奔走呼号、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仍然急聚恶化,政府和民间力量、国际环保力量间始终未能形成合力优势,一直难以寻找到一种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保护施。在玉树赈灾期间,双方对此进行了原因作了仔细分析。
一.多年来,公众和决策者们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认知始终局限于“亚洲水塔”之类的抽象概念和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上,没有一个全方位展示、探索、分析三江源地理结构、生态系统、人文背景的考察报告和系列影像作品,将一个真实可亲的、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三江源呈现给这个世界。所以一直难以唤醒政府和全社会对三江源更深切的关注和参与。决策机构和专家们就缺乏深入全面的资料作参照系,其制定的保护措施就缺失可靠的依据,就无从做出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判断。我们的江源保护工作自然举步维艰。
二.专家与决策者们少有对江源游牧文化心怀敬意并从中寻求启示。而“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众生平等”的生命观指引下的游牧生活方式,往往被当成“愚昧落后”加以同情并急于改造的对象。牧民搬迁之后的无人区往往成为盗猎采矿猖獗的无法区。多年来实行的草场围栏、药物灭鼠、牧民定居等主要保护手段,己遭到时间与现状的尖锐置疑,但却无法找到更合理,并能系统贯彻的措施。
于是,双方于2010年6月共同组建了三江源生态人文摄制组。
看温柔的夕阳从格拉丹冬雪峰缓缓滑落
英雄格萨尔,哪一天才能重上马背
一次关于游牧精神的的探寻
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摄制组启程前往长江、黄河、澜沦江三江源保护区及其相邻的江源地区进行为期2个月的夏季考察拍摄。2011年10月至12月又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秋冬季考察拍摄。
这次摄制组深入江源腹地,是中国首次以电影摄影机拍摄长江源格拉丹冬雪峰、姜古迪如冰川、岗加曲巴冰川和黄河源约古宗列、澜沧江源扎西切尔瓦等大气空灵的自然山水和真实可亲而又令人堪忧的人文环境。
摄影组此次把着重点放在探索江源传统游牧文化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于今天开展环保工作的借鉴和启示。近6个月的拍摄期间,摄制组同江源牧民、教师以及噶玛扎西等热心环保的僧人,文扎、尼玛江才等江源学者,扎多杰、杨勇、吕植等著名环保人士进行真诚的交流。期望那些蕴含于游牧生活中的生命观,以及祖先千万年来“天人合一”“依正一体”的思想智慧,,对我们今天开展“环保”事业有所启示。能给予我们生活在心智活动以复制粘贴他人的思想、语言为主,日用常行以竞争、索取、消费为主的“工业文明”社会里的人们江水一样的生活智慧。
高屯子生长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藏汉回民族杂居的城北五屯地区。20年来,他几乎走遍整个藏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高屯子文化机构与壹基金共同发起旨在帮扶灾区妇女就业,保护古羌文化的“羌绣帮扶计划”,该计划目前己使近万个灾区家庭从中受益。“羌绣计划”目前已成长为把蜀绣、羌绣、藏绣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人时尚消费,形成了独立品牌“一针一线”。
灾难过去一年,神情依然如此沉静
悲悯目光注视下的这片废墟
摄制组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
拍摄缘起
玉树大地震后,高屯子再次与壹基金合作,前往玉树救灾,面对灾后重建,双方决定三江源生态人文保护作一些事情。孕育中华文明,养育亚洲几十亿人生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玉树境内,多年来,国家为三江源保护投入了数十亿资金,许多环保人土为三江源保护奔走呼号、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仍然急聚恶化,政府和民间力量、国际环保力量间始终未能形成合力优势,一直难以寻找到一种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保护施。在玉树赈灾期间,双方对此进行了原因作了仔细分析。
一.多年来,公众和决策者们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认知始终局限于“亚洲水塔”之类的抽象概念和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上,没有一个全方位展示、探索、分析三江源地理结构、生态系统、人文背景的考察报告和系列影像作品,将一个真实可亲的、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三江源呈现给这个世界。所以一直难以唤醒政府和全社会对三江源更深切的关注和参与。决策机构和专家们就缺乏深入全面的资料作参照系,其制定的保护措施就缺失可靠的依据,就无从做出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判断。我们的江源保护工作自然举步维艰。
二.专家与决策者们少有对江源游牧文化心怀敬意并从中寻求启示。而“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众生平等”的生命观指引下的游牧生活方式,往往被当成“愚昧落后”加以同情并急于改造的对象。牧民搬迁之后的无人区往往成为盗猎采矿猖獗的无法区。多年来实行的草场围栏、药物灭鼠、牧民定居等主要保护手段,己遭到时间与现状的尖锐置疑,但却无法找到更合理,并能系统贯彻的措施。
于是,双方于2010年6月共同组建了三江源生态人文摄制组。
看温柔的夕阳从格拉丹冬雪峰缓缓滑落
英雄格萨尔,哪一天才能重上马背
一次关于游牧精神的的探寻
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摄制组启程前往长江、黄河、澜沦江三江源保护区及其相邻的江源地区进行为期2个月的夏季考察拍摄。2011年10月至12月又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秋冬季考察拍摄。
这次摄制组深入江源腹地,是中国首次以电影摄影机拍摄长江源格拉丹冬雪峰、姜古迪如冰川、岗加曲巴冰川和黄河源约古宗列、澜沧江源扎西切尔瓦等大气空灵的自然山水和真实可亲而又令人堪忧的人文环境。
摄影组此次把着重点放在探索江源传统游牧文化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于今天开展环保工作的借鉴和启示。近6个月的拍摄期间,摄制组同江源牧民、教师以及噶玛扎西等热心环保的僧人,文扎、尼玛江才等江源学者,扎多杰、杨勇、吕植等著名环保人士进行真诚的交流。期望那些蕴含于游牧生活中的生命观,以及祖先千万年来“天人合一”“依正一体”的思想智慧,,对我们今天开展“环保”事业有所启示。能给予我们生活在心智活动以复制粘贴他人的思想、语言为主,日用常行以竞争、索取、消费为主的“工业文明”社会里的人们江水一样的生活智慧。
高屯子生长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藏汉回民族杂居的城北五屯地区。20年来,他几乎走遍整个藏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高屯子文化机构与壹基金共同发起旨在帮扶灾区妇女就业,保护古羌文化的“羌绣帮扶计划”,该计划目前己使近万个灾区家庭从中受益。“羌绣计划”目前已成长为把蜀绣、羌绣、藏绣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人时尚消费,形成了独立品牌“一针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