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吕植
我一开始做熊猫研究的,没有想别的,就是看熊猫怎样生活,看着看着觉得熊猫生存很危险。在我去的地方,刚开始砍树是有节制的,后来市场开放以后,利益和砍伐量挂钩了,所以就非常凶猛的砍,我们就建议把这里变成保护区,那里是不多的熊猫密集的地方,后来我就发现,刚才主持人也说作为一个科学家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当时作为一个NGO就跟当地政府沟通,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困难,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我就想是不是自己做一些工作,所以我就加入了山水自然保护,同时我在北大也教书做研究,大家看到我们新成立的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试图把自然和社会这些因素寻找他中间一个词,就是和谐交叉的地方。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生态环境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危机,了解这个危机以后才有动力改变。我想给大家分析一下,科学分析上面,生物学分析上面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实际上地球景观已经大大的改变了,我们今天看到地球跟几十万年前完全不一样,大部分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剩下一些好的地方,就是红色表现出来的这些地方,主要是在中国西部了,而这些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反过来如果我们要做保护的话,我们往往考虑哪些地方投入最有效,我们找这些地方。我们对中国现在濒危物种也做了一张图,一方面是物种濒危的地方,西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我说这是最后栖息地是有道理的,所有物种都经历了像熊猫的过程,这个小图是熊猫在过去300万年的变化,到现在非常非常小了,零星的几片山区了,而且熊猫还是幸存者,还有一些就消失了。那么这些地方,我们大概做了一个划分,物种比较集中,另外还有一些人员比较稀少,比如青藏高原,还有内蒙到新疆的荒漠地区,这些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关键地区。另外还有一张图是语言分布,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代表,你看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这个重叠是非常高的,很大的红颜色的区域就是藏区,我们做保护很多利用文化的元素,你做所有事情,最后都归到一个地方就是改变人,做环境保护尤其是这样,刚才说改变人是改变他心里怎么想的,这跟文化是非常紧密结合的,最后我们都殊途同归,都有类似的想法。我想很快地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图片,很多人可能都去过,长江,这一块生物多样性很丰富,而且是大江大河的源头,青藏高原源头的水有七条,这些水养育了东南亚一大部分人,这些景观和动物给大家看一下。高原上面看着很荒芜,但是走进一看是很丰富的,而且非常美。这个我刚才展示了美好的一面,我想很多数据在媒体报道,政府报告上面都有看到,我总结了一下,我们从小念书说是地大物博,我们是被误导的,跟人口一平均一点都不博,我们可耕地面积都不如印度,水是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危机,我不具体念,大家看这个数字令人惊心怵目。土地,阿拉善做了非常好的事情就是改变这个土地沙化,这个数字已经低了,就是3500千米每年。包括水,空气,全球气候变化是直接的后果,但是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更为严峻的,实际上每年由于空气污染,这是世界银行出的数字,实际上国家出台数字也没有差不多,60万,75万,这些数字都是非常粗的估计,这些损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这个污染的空气是因为有很多理由我们要污染空气和污染水,我们要拿这个跟当地政府讨论的时候,他们说因为我们要养活很多人,按照究竟养活谁,谁从中受益了,我们看到这么多人死亡,我们应该问这些钱带来什么益处。物种的消失:白鳍豚,这个物种在长江生活了几百万年,就这么消失了,没有任何的波澜,如果有一天人也这样那怎么办。草原,大家用管理农业的方法管理草原,这个是有非常大的误区在里面的,结果就是90%的草原都退化。我特别想在企业家当中呼吁一件事情,就是吃野生动物的事情,我举大家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的一个物种的例子,就是鱼翅,鲨鱼,大家知道把鱼翅割掉以后把鲨鱼扔回去,那个场面非常血腥残忍的,但是就是因为我们吃它,最近十五年里面鲨鱼的几个物种下降了50%。
所有这些危机,一方面面临这些危机,一方面好象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在继续心安理得走过去的路,挣钱,养家糊口,增加就业,增加GDP,经济学家特别相信一点,环境保护是人们富裕以后的事情,这是一个经验的说法,这个横轴是人均GDP,纵轴是资源的消耗,你每产生一个GDP,初期消耗会非常大,是高消费的过程,到了一定的结果,往长说是5000到7000美元的时候,这个消耗应该降下来,但是美国没有降,这是美国给全世界带来非常深重的危机,我们今天看到只是其中一部分后果,这个后果远远不只这些。布什总统在讨论气侯变化的时候,说我们不希望美国的生活方式改变,这是非常错误的。那么北欧国家做的稍微好一点,往下降了,日本一直有一个不安全感,所以始终没有升的太高,可能欧洲降的比日本快一点。我们中国现在走的路是按照美国的方式在走。地球是算过帐的,现在全球人花的资源已经是超出了地球能够支付的,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次贷危机,是全地球人的超负荷的危机,我们要还这个帐的,所以不可能不产生危机。但是我们又争论说,我们不公平,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把资源瓜分干净现在我们来了什么都没有了,确实不公平,但是没有办法,你作为后来者就要聪明一点,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够聪明,我们希望这个点很快折下来,这个拐点。刚才说了半天宗教对人心灵的影响,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生活,人们关心数字,关心收入,生活的利益,驱利可能也是人性本能,怎么样使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面,我们中国人口多,负担重,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经济,政治背景,不一定都是最优的这么一个状态下,我们怎么达成这个拐点?这是我们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我没有胆量说,我们找到了答案,但是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希望这些东西是有用的。首先说到资源的限制,确实是一个给大家一个压力,要做改变,但是同时技术发明确实能提高效率,能帮助这个拐点提前到达的做法,但是最根本是人们的需求,刚才说人想要什么,发展是不是真的高兴,钱多了是不是高兴?是要这个钱还是要脏的空气?到底要什么?所以我们做的事情主要是从需求的角度,我想技术有很多人做,而需求这方面,从两个方面我们考虑,一个是经济需求,一个是价值观的需求,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背景,为什么说自然跟人是密切相关的,实际上有很多科学分析,自然系统给人提供很多服务,我们叫做生态系统,这个词是以人为中心说的话,对自然的理解,有很多观点,但是这种说法是最喜欢的,我们需要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大家看不到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如果没有,我们人没有办法生活的,另外就是精神和文化的价值。如果把这些都算出钱的话,其实有人算过,96年一帮科学家算的,听了以后大家觉得是天文数字,但是今天看可能少算了,直接的产品提供是每年2000亿美元,实际上只算了这两个部分,是四万亿,到目前为止中国GDP还没有达到四万亿。所以实际上,这个自然价值是很高的。怎么把这个自然价值转化成为真正的钱,有一些尝试,丽江大家知道是旅游的地方,丽江的水实际上是一个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东西,但是这个水一个是缺,一个是脏,所以丽江就想说从拉什海引水,但是拉什海的水比雪山下来的水脏,因为他做农业的生产,农业生产化肥农药很多,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改善农业花不了多少钱,所以我们向政府建议,从游客里面每个人征一块钱改善这个农业,这是一个交换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手段,但是如果类似这么做的话,实际上所有保护自然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利益关系,如果把这个利益关系变成现金,自然保护就变成内化的东西,环境是一个外部性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尝试变成内部化的东西,当然还有炭的交易,比如这是熊猫的基地,但是林已经砍掉了,如果恢复森林熊猫可以回来,然后这个底下可以种蘑菇,可以出口日本,那么一个新产品,长在这的树成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汇,就是树长在那能起这个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样现在在《京都议定书》下面,二氧化碳变成可以贸易的了,树仍然在那,但我们挣二氧化碳的钱,目前我们已经做了50万的交易。但是还是有法律政策。
最后很快的说一下,实际上生活在西南,刚才说到文化,老百姓是非常愿意做保护的,特别是藏族老百姓,但是我们觉得没有理由让老百姓因为愿意保护所以生活受贫困困扰,所以如果建立水和碳这样机制的话,是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西部老百姓的生产方式变一下,变成是一个生态产品的提供者,实际上我们大家,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在享受这个产品,大家来支付,就是把这个经济做一些调整,比如刚才丽江的例子,不需要很大的调整就可以解决很大的环境问题。说到宗教问题,以前对宗教没有感情,所以一开始没有想这个事情,到了藏区以后,藏区老百姓对我感触很大,这里都是神山,不是因为法律压制,不是因为经济刺激,老百姓自己愿意保护那里的环境。说一个事,我做熊猫保护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问我,你为什么从北京到我们这里,又穷又冷,我说好玩啊,老百姓觉得说不通,后来电视上做报道,老百姓说你是为了出名才来吃苦的。但是这些藏区老百姓全部都是自愿的,所以有一个很大的景观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历史原因。总而言之,看起来是矛盾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把这个体系弄错了,稍微做一点点调整,实现这种和谐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