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环境和资源保护不仅对于中国十分重要,而且对全球环境保护也意义重大。日前,记者采访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西藏项目主任达瓦次仁。

    据达瓦次仁介绍,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处于过渡阶段。西藏的环保事业是在1959年以后才进入正规轨道,随后建立了长期的规划,形成规划体系。在逐步探索和建设绿色经济的同时,打造高原和谐生态。

    达瓦次仁认为,把西藏建设成为全保护区或者是生态特区,将西藏作为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来规划建设和发展,这样对环境保护、对高原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目前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

    达瓦次仁告诉记者,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方面西藏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这在藏东、珠峰等地,效果十分明显。在去往拉萨贡嘎机场的路旁、拉萨河边以及拉鲁湿地里都能看到飞鸟。建立自然保护区前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当地群众思想上的变化。保护区的建设不仅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又有法律做保障。在群众心中形成相应的影响,使他们知道哪些方面是受保护的,否则就会违法。

    谈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瓦次仁认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为代价。西藏必须发展特色经济,也就是绿色产业或者绿色经济。这样既对人类健康有益,又对环境友好。西藏发展绿色产业的潜力很大。如西藏的旅游具备两大特色:一是区域的文化特色,二是区域的景观特色。这样的优势使西藏旅游可以打造成为很优秀的绿色产业。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必须有宏观管理和微观参与。宏观管理是政府行为,而微观参与是民间行为,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参与度越高,旅游的特色和价值体现的越充分。

    西藏的旅游必须是精品的、高端的。达瓦次仁说,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不丹的高端旅游经验,改变我们对旅游片面的评价体系。此外,必须摆脱大众旅游的观念和思路,注重旅游的设计。只有这样,西藏旅游的发展前景才会十分美好。

    达瓦次仁十分提倡生态旅游。西藏有丰富的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人文、自然景观、民族手工艺等等。但是,目前野生动物与当地群众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要注重把野生动物的资源转化成当地发展的资源,这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

    针对资源匮乏,达瓦次仁说,关键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要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目前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十分传统,没有太大的污染。但是西藏缺乏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循环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