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青藏公路
估算结果系首次公布
甘肃兰州冻土科学家一项历经十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的总储量达9528立方公里。这个初步估算结果,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向外公布的。
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孕育地,被科学家称为“中华水塔”。这座超级大“水塔”的内部结构独特,非常适合储水。“水塔”内部有冰川、山脉、湿地、草原、森林、湖泊等,但人们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却知之甚少。
埋藏于地表下的任何一种冰,不论其成因和埋藏条件如何,统称地下冰。青藏高原地下冰可分为内成冰(地壳内形成的冰)和外成冰(埋藏冰)两大类。高原上内成冰分布广、储量大。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沿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完成了数千个钻孔的钻探工作,对钻孔剖面的地下冰分布状况和含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低山丘陵区为高含冰量冻土,主要包括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中高山区次之,而河谷平原和盆地最小。研究人员发现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平均厚度为38.79米,平均含水量为17.19%。
更多秘密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冻土层不断集聚大量水分并以固态形式长期储存于多年冻土层内。如此长期反复的冻结作用造成参与高原冰冻圈中水分循环的数量逐年减少,必然对高原内部及北部边缘地带局域水循环和小气候产生影响。青藏高原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干,与高原隆升及大气环流的改变有直接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多年冻土层消融,可以从已融化的冻土层中释放出少部分水分补充地下水,用于调节区域水资源。但这部分能够补充于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对区域水资源调节作用有多大,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气候变化的方式、幅度、冻土融化速率、深度以及局地岩性、排水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