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肚菌成了餐桌上最著名的美味食用菌之一,需求与产量之间开始出现矛盾。这也促使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人工驯化,在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这一资源。
长势不错,预计亩产可达300斤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波密县农牧科技局科技员米玛,了解了羊肚菌人工种植的相关情况。他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为我们提供了种子进行试种,2016年开始自主繁种,2017年开始规模化供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45亩。”
45亩的种植规模,如果管理好的话,亩产可达300斤。按照目前市场上最低价来算,对当地老百姓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昌都市也高度重视羊肚菌产业发展,昌都市农牧局金健波局长表示:“食用菌作为短平快项目在精准扶贫方面效益明显,自2016年农科院蔬菜所羊肚菌菌种在昌都试种成功以来,今年开展10亩取自四川、云南菌种示范种植,出菇长势不错,个别温室产量超过300斤。我局农科所魏治镭申报科技厅专项挖掘昌都羊肚菌资源,与云南农科院合作开发类乌齐野生种,现已成功分离到菌种。”
喜忧参半,很多细节问题亟待解决
最近几天,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前往林芝、昌都等地了解羊肚菌人工种植的情况。他们告诉记者:“目前波密、昌都等基地的羊肚菌长势非常好。”从他们发来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已经采收的羊肚菌晾晒在基地里,每一朵都饱满圆润,叫人垂涎欲滴。
要知道,当初他们人工驯化羊肚菌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菌种分离、纯化、继代困难 、污染不抗杂菌、菌丝弱等等,只能一点一点克服。最终,他们完成了羊肚菌人工驯化工作,也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并且长势喜人。
但是,对于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站长谢荣来说,虽然长势不错,但还不能太乐观。“西藏自治区羊肚菌在林区均有分布,已知4-7月出菇多见林芝波密、米林、察隅,昌都类乌齐,日喀则亚东沟、吉隆沟,因生境有多样性差异,种类鉴定与驯化及菌株的DUS测试亟待攻克。现在四川主栽的梯棱和六妹两个种类,在西藏自治区目前栽培表现良好。” 谢荣表示,“林区适量推广享有气候优势,但自主繁育菌种、栽培土质选择、水、温及通风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细节是关键。同时,内地羊肚菌市场供需矛盾和品牌销售堪忧,西藏稳产保质避风险等问题更要提前预防,最好的应对措施在于充分摸清西藏羊肚菌资源家底,选择最适栽培出菇季与适宜推广区,集成创新设施农法‘冬菌夏菜’模式和生态抚育促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