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纸,记录着西藏的历史。

  随着文旅产业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以藏纸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来认识西藏、了解西藏。下面,请跟随记者一起,探寻藏纸的历史与制作工艺。

  初识非遗

  一张藏纸的历史沉淀

  藏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文成公主进藏这段千古佳话,也为藏纸本身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见于文字的唐代造纸工匠入藏的记载。

  唐代造纸工匠入藏后,同藏族工匠一起,在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渔网等原材料的情况下,经多年摸索,配以独特的造纸工艺,制作出了流传千年的藏纸。人们常说,“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

  藏纸质地柔软,墨汁不易渗透,既有韧性又有光泽,非常适合用坚硬的木笔或竹笔蘸墨写字。藏纸中重要的原材料——狼毒草,使得纸张能避免蚊虫鼠蚁咬噬破坏。种种优势让写在藏纸上的文字历经千年时光仍保存完好。

  深入了解

  纸上凝结的民族智慧

  一张薄薄的藏纸,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近日,记者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造纸技艺保护单位、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技艺传习基地——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见证了一张藏纸的诞生。

  藏纸的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包括树皮纤维、狼毒草根部纤维等。“狼毒草藏语叫‘日加’,虽然它开的花很漂亮,但是它本身具有毒性,接触狼毒草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皮肤痒、眼睛痛等症状。”该公司工作人员卓玛告诉记者,“但也正是因为加入了狼毒草,藏纸才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不腐烂、不变色。”

  藏纸虽大,重量却轻,手感比普通纸张更柔软且富有韧性。“制作藏纸需要十多道工序,虽然复杂,但正是考究的工艺造就了藏纸的独一无二。”卓玛带领记者来到藏纸展厅。展厅中,一本颇具年代感的藏纸笔记本十分引人注目,翻开笔记本,是多年以来中外游客留下的寄语,其中最早的一条写于1994年,尽管已过去30年,但字迹清晰如昨,唯有粘贴在纸张上的一枚枚邮票证明时光穿梭。

  创新再造

  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曾经,受机制纸张的冲击,藏纸技艺几近失传。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藏纸等传统手工艺重新焕发生机。2006年,藏族造纸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前进鞋业合作社”,当时,合作社能够生产40余种民族手工艺品,最著名的便是藏纸。为了让藏纸技艺传承下去,创始人强巴遵珠编撰出版了《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用汉、藏、英三种语言介绍了藏纸的发展、用途等。

  如今,西藏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多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我们公司,通过文创产品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我很高兴,希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和关注。”卓玛欣慰地说。

  “我们将各类花卉植物的轮廓印刻在藏纸上,让每张藏纸都独一无二。”卓玛介绍道,除了最常见的藏纸记事本,还有用藏纸制作的首饰盒、灯笼、信封、藏族服饰等,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让人眼前一亮。

  当藏纸以更多新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便是将西藏文化融入了百姓生活,成为更贴近市井百态的工艺品。那些曾经或许只能在书中和历史文献中见到的古老技艺,借着政策、科技、网络的东风,以及一群老手艺人的坚持与热爱,再次走到台前,焕发出属于它们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