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这首歌不仅唱出了亿万游客想来西藏旅游的美好愿望,还道出了西藏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事实。“十一五”期间,西藏旅游喜讯频传:青藏铁路通车,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相继通航,拉日铁路开工建设;以拉萨为中心的四条旅游环线正在加速实现黑色化;旅游接待人数不断攀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旺堆原是日喀则市的一位农民,上世纪80年代来到拉萨打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头脑精明的他意识到西藏旅游的巨大发展前景,就在拉萨市八廓街开办了一家名为“东孜苏”的古玩店,闲暇时间就去农牧区收集古董。这几年,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旺堆赚得金钵满盘,如今在八廓街就有两间门面房,并打算在上海、北京等地投资开古玩店。

  “十一五”期间,像旺堆这样吃上“旅游饭”、吃好“旅游饭”的农牧民群众越来越多。截至今年底,西藏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牧民预计达到10460户、41844人,实现旅游接待服务收入2.56亿元,户均增收24470元、人均增收6116元。  

  仅以当雄县纳木错景区一个体户为例。当雄县纳木错村村民洛次在2007年以前还是一名特困户,每年都要靠政府救济才能勉强过日子。3年前,不甘落后的他在村里搭起帐篷开了间清茶店,做起了旅游生意。洛次告诉记者,以前搞旅游交通不方便,一年只有1000元到2000元的收入。现在水泥路通到了湖边,经济发展了,这里环境变得更美了。来纳木错休闲旅游的游客成群结队,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一年能挣3万元以上。

  游客的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的发展,还为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信、广告媒体以及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带来了丰厚收益。

  旅游形象越来越好

  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介绍,西藏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古老性、丰厚性、奇特性等特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都非常注重挖掘这些潜力,积极打造旅游精品。“十一五”期间,西藏旅游主题形象得到初步确立,旅游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地处世界屋脊所孕育的特殊地理构造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全新的理念谋发展,精心培育了“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等旅游品牌。

  与此同时,旅游主管部门下大力气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拓展国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宣传策略下,自治区旅游局转战国内外两个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促销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让西藏走向世界。

  保罗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当他乘坐上海到拉萨的列车来到雪域高原时,被青藏铁路这一伟大工程所震撼,禁不住表达了自己的赞叹:“能在海拔这么高的地带修铁路,中国人了不起!”

  不仅是国外游客,国内游客对西藏旅游也是好评如潮,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内参》对我国50个样板城市进行的旅游满意度测评,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拉萨市游客满意度平均指数为76.34,排名西部地区第2位、全国第12位,列游客满意度增幅最快城市第2位,并获得排名进步最大城市第1位。

  冬游西藏“淡季不淡”

  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西藏旅游业受季节影响较大。从全年各月份接待游客数量可知,90%的进藏游客集中在5月至10月。从头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4月,旅游人数相对较少。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冬游西藏宣传促销措施,冬游西藏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林芝支线旅游机场的通航,为游客冬季进藏提供了一条绿色、阶梯式的通道。为配合林芝冬日生态深度游产品推广,自治区旅游局制订了周密的宣传方案。在青藏铁路通车、多家航空公司加入拉萨目的地运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都、西安、重庆等地来往拉萨的航班价格首次出现浮动,更为西藏淡季旅游促销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冬游西藏”主打产品,“2010圣地婚礼之约”于今年11月在上海201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登场亮相。“2010圣地婚礼之约”活动将紧扣“冬游西藏、享受阳光”的主题,充分利用林芝作为进藏旅游适应平台,逐步向高海拔地区迈进,进而打造四季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区旅游淡季不淡。目前,该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筹备中。

  从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前往海拔较高的拉萨、日喀则等地的“步步高”式旅游线路,已经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游客选择这一旅游线路,不仅可以缓解高原反应,还能欣赏到海拔梯次的不同美景。去冬今春的冬游西藏活动吸引来的国内外游客突破了100万人次。

  来自广东的游客周浩于2009年11月来到西藏旅游。他在游记里这样写道:“冬天的西藏同样风景迷人。这个季节景点景区有优惠,宾馆也有折扣。选择冬天去西藏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一定要向朋友推荐。”许多旅行公司都表示,冬季进藏旅游,无论区内交通、食宿、导服,还是景区点的价格,都要远远低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