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是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久前于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再一次警示人们,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周前,玉树重建的大幕正式拉开。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日晚在玉树主持召开的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玉树将采取原地重建、局部避让、重新规划的方式开展重建,并按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力争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重建。

    在这之后,玉树要向着“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的建设目标奋进。

    防灾减灾,重建玉树,“旅游业”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5月7日在青海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上直接说:“要向外界大力宣传,组团到青海旅游就是对玉树灾区的最大支持。”

    最后一片“神秘藏域”

    圣洁的江河之源,神秘的唐蕃古道,神奇的歌舞之乡,神往的佛教圣地。

    这是一份玉树旅游宣传册上写的一句话。如果你要问青海的导游,玉树值不值得一去?导游一定会告诉你:自青藏铁路开通之后,玉树成了最后一片神秘藏域,那是一个能使人心灵停下脚步的地方。

    玉树位于青海省东南、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在藏语中意为“遗址”。

    自去年6月玉树机场通航后,玉树机场获得了玉树至西宁、玉树至拉萨、玉树至成都、玉树至格尔木4条航线的批复。从青海省会城市西宁飞达玉树仅需1小时10分钟,玉树至北京若从西宁中转,全程也只需3个多小时。这一我国最后一个未开发的藏族聚居区开始热闹起来。

    2009年,玉树接待国内外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98.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16%和39.13%。

    据青海省旅游局介绍,青海省已编制完成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对包括玉树地区在内的三江源地区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总体规划。

    根据这一规划,包括玉树在内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总体定位为江河源型国际级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和风情旅游为一体,目标是世界知名的特色生态旅游区、青海的王牌旅游区。

    而新玉树的城镇规划将强调五个方面。据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介绍,新玉树的城镇规划将强调“史是城之根”,即结古镇在重建中更加突出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文是城之魂”,即围绕康巴文化大做文章,康巴文化融建筑风格于一体;“房是城之体”,即在新玉树建设规划中,注重特色,注重民俗韵味;“水是城之融”,即充分利用三条河流穿过的结古镇的资源优势,打造亲水旅游项目;“绿是城之妆”,即用绿色点缀城市容颜,打造原生态玉树。

    就在地震前两周,玉树州政府曾召开了全州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提出的全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人数13.6万人次,增长10%以上;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00万元,增长10%以上。入境游客1212人次以上,增长15%。

    “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尽快使来玉树的游客白天有玩的,晚上有看的,走时有带的;要在全州范围内营造‘抓旅游、重旅游、兴旅游’的良好氛围。”玉树州副州长王勇在会上说。

    重塑“中国之最”

    但这一要求在地震后已无实现的可能。

    据青海省旅游局的最新调研结果,地震中,玉树州的主要旅游景区都不同程度受损。文成公主庙和勒巴沟景区都是国家3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震虽未给文成公主庙造成损坏,但勒巴沟景区受损严重,部分路段道路受损,约200米区域近20处嘛呢石山体崩塌,滚落石块最大直径约2.5米,景区部分道路阻塞,路面和植被遭破坏。

    国家3A级景区、世界最大的嘛呢石经城——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多处坍塌,8个佛塔损坏、开裂,成危塔;经堂塌陷,转经道部分毁损,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受损。

    而在玉树州府结古镇等地,所有星级宾馆和社会宾馆全部受损,西北牛宾馆完全倒塌;香巴拉宾馆一层塌陷,整栋楼倾斜;玉树宾馆、玉树州政府宾馆墙体出现严重裂缝、房屋倾斜。目前,所有宾馆已完全停止使用。

    玉树州距青海省会城市西宁有820多公里,住宿环境一直是游客最关注的问题。而震前,玉树的星级宾馆建设是走在青海省前列的。

    但地震改变不了玉树“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的旅游资源。玉树州副州长周洪源曾经将玉树的旅游资源特点概括为“四性”:

    垄断性。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滩、结古新寨嘛呢石经城等均是垄断性旅游资源,是“唯我独有”的。

    多样性。既有大山、大江、大河、大草原、大森林、大雪山、大峡谷、大动物乐园等自然景观,还汇集了藏传佛教、唐蕃古道等丰富的文物古迹;有玉树歌舞、赛马节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还有“一日能遇四季”的高原气候。

    神秘性。玉树是唐蕃古道的主要途经地区,又是藏区康巴人的主要聚居地,其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印度文化的双重影响,藏传佛教门类齐全,僧侣众多。玉树州还有着“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的神奇、神秘、神圣。目前,这些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自然美[1.38 -2.13%]和亲切感,符合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互补性。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玉树州的旅游资源与兄弟州地市、毗邻地区及内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的互补性也将越来越强。

    根据玉树重建规划总体方案的要求,未来,玉树将建设成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吴大伟表示,在旅游规划项目建设中,新玉树的旅游建设将更多地参考云南丽江经验,将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合理布局,城市旅游功能将更加完善,也将结合其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点,建设具有康巴文化特点的民居宾馆及特色民居接待点。

    据吴大伟介绍,在新玉树旅游品牌打造上,就是要充分利用“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紧扣“三江源”和“唐蕃古道”的主题,向游客推出“思源之旅”、“感恩之旅”、“探险之旅”、“朝圣之旅”、“民俗之旅”、“宗教之旅”等旅游产品,让玉树成为青藏高原上最具吸引力和经济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不过,由于交通、电力、住宿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加上大量旅游景点需要修复甚至重建,以及自然条件艰苦等问题,玉树要恢复到震前的旅游规模尚需一定时间。
“生态旅游”是唯一出路

    事实上,玉树人非常明白,处在特殊地理位置和承担着特殊使命的玉树离不开旅游业。

    只有旅游业,才会给玉树带来持续的发展与繁荣。“我们要更好地吃透州情,立足玉树实际。”王勇说。玉树的州情和实际是什么?震前玉树的经济就相对落后,是青海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发展滞后、基础薄弱、贫穷落后。”震前,玉树州委副书记、州长王玉虎说,玉树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农牧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突出,缺乏带动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2008年,玉树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4.5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15元,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177元,增长6.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67万元。

     2009年是玉树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但数字依然“可怜”: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15亿元,同比增长8.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6.28元,同比增长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18.07元,同比增长7%。

    “玉树本应是个富庶之地。”《中国环境报》近日一篇评论称,因为玉树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水力资源蕴藏量巨大,草场2亿多亩,耕地20余万亩,另有矿藏260多处。

    但这些资源都不能动。因为玉树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说长江、黄河的水受到了污染,还可以治理、可以改善的话,那么作为‘源头活水’,如果三江源的生态被破坏了,整个中国都将失去生命之源。”这篇评论称,玉树独特的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它伟大而艰巨的使命:必须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水源,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

    而为了保护三江源头,为了国家利益,玉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牺牲了自身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玉树还没有建立大电网,都是小水电。这里也不能发展工业。而其他地区恰恰是以工业来发展和带动的。”玉树州委书记贾应忠说。

    贾应忠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分析说,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经济发展依靠消费、投资和外贸三大块。但从玉树经济构成来看,属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玉树更多的是靠国家的投资拉动,社会资本的进入量有限。另外,玉树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任务是在生态保护上,换句话说,玉树对青海省和全国的责任,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态保护上。

    据统计,自2005年国家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和建设工程以来,玉树州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20多个,完成退牧还草3424.94万亩、治理黑土滩4万亩、安置生态移民3825户、完成草原禁牧减畜166.259万羊单位。

    玉树建成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湖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4个州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建设10个以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为主要任务的核心区,形成了以三江源生态和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限制性开发和禁止性开发区域。

    玉树人牺牲局部的经济利益以保护我国总体的生态环境,为中华大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玉树自身所能做的,就是挖掘旅游潜力,用旅游业支撑经济和社会的成长。

    “要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引导培育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逐步将旅游业培育成玉树的重要支撑产业。”王玉虎说,玉树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响的品牌也是生态。

    生态补偿是长效

    不过,大规模的重建和旅游开发,还是会引发人们的担心——会不会给玉树所在的三江源地区带来破坏?

    “玉树重建将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并且贯穿于整个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6日举行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副省长张光荣表示,青海是三江之源,玉树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这一块净土宝地不仅属于青海,也属于全国,因此保护好这块净土和宝地是青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张光荣透露,青海省已经着手对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包括垃圾污水处理、土地复垦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相信一定能够把这些措施很好落实到位”。

张光荣表示,青海将坚持以人为本,把恢复群众基本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摆在优先位置,把灾后重建与促进城镇化和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神家园有机结合起来,早日把玉树建成一个生态保护良好的旅游城市。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三江源区面积的42%,是整个地区生态类型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生态体系最完整的区域。其中玉树州占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2%。”贾应忠告诉记者,三江源地区是玉树州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品牌。

    这次地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玉树,认识到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性,也让环保专家们意识到生态补偿对于像玉树这样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有多么必要。

    不过,贾应忠认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项关系全国的生态工程,其治理成本应该由流域内的所有地区共同承担。”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应当给源头地区以适当的补偿,这样既符合国际通行的生态效益补偿法则,也可以为保护三江源筹集资金。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此前的一份报告称,目前,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

    报告称,这种状况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不仅使中国的生态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

    贾应忠称:“我们在这里做生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建设,这个损失由谁承担,必须要由受益者来承担,我们保护得越好,下游发展的条件就越好,那么他们拿一些钱来补偿是应该的。”

    贾应忠认为,国家应尽快制定三江源地区草原、水资源、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利用生态补偿资金进行三江源生态移民和保护治理。除国家投入和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之外,还要动员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乃至全国人民关心支持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治理。

    “目前,对于三江源地区的投资是国家投资,且有一定的时限性。”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桑杰说,这一投资(补偿)由国家发改委、财政、林业、农业、国土、环保等多部门进行补偿,有些是交叉补偿,影响了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生态补偿随项目的完成而结束,三江源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桑杰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实施,研究生态移民长效补偿机制,同时通过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共同制定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生态旅游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即生态旅游要保证生态秩序不受损害,为实现这一保证,也就必然要求在生态旅游的所有层次的决策中,将生态和经济联系起来。

    生态旅游注重自然区域,强调生态旅游产品或服务必须是以体验大自然为核心。同时强调让游客享受文化体验,或者其他乐趣(如餐饮)。

    某旅游产品要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就必须实现其增进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这一点将生态旅游产品同单纯的自然旅游或文化旅游或探险旅游区分开来。生态旅游比这些类型旅游的层次更高,因为它要求游客在度假的同时,获得对生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