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正在为西藏问题炒得沸沸扬扬时,有谁真正去思考藏族文化的内涵?西藏人怎么看自己在世界文化的位置?这个问题,在宗喀的纪录片里,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西藏民族学者兼导演宗喀·漾正冈布首次执导的《生活在卓尼》,被邀请到《新亚洲影像展》作为闭幕的重点片,这也是该片第一次在大陆以外的地区放映。原本要前来温哥华,后因故无法前来,在越洋电话的专访中,他提到拍片的过程。他表示,该片是以纪实的方式,追溯上个世纪初期美国探险家兼植物学家洛克(Joseph F. Rock)的脚步,对照80年前洛克的手绘地图,带着摄制队伍,用镜头探索西藏今昔对照。
宗喀·漾正冈布田野调查
宗喀研究藏族文化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目前是兰州大学藏缅遗产研究所所长、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员。会拍纪录片,完全是无心插柳,他说,当时他和一群硕博士研究生作的是卓尼文化的田野调查,写的是书,后来发现美国探险家洛克的史料非常有用,他的学生当中有人在电视台工作,提议把这份庞大的田野调查转成影像,于是便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再次重回洛克当年的探险之旅,先是拍成11集的电视纪录片,获得不少好评,再修成2个小时的电影版本。
宗喀说,拍这部片的结论是感伤的。当年洛克以基督徒和西方官员的身分,深入这个神秘的东方,尚未被世人知晓的“伊甸园”,他在卓尼生活了三年,发现了藏区稀有的动植物,采集了2万多件标本带到西方,他也深入观察酥油节、喇嘛法舞、僧官祭典,土司王制度,打开了西方人的眼界。
卓尼大寺的喇嘛
宗喀说,当年的卓尼曾经那么丰富,蕴含了西藏文明的精髓。如今,卓尼文化有了很大的变迁,一些传统西藏文化随之消逝。他说,一部要花16年刻出来的大藏经甘珠尔与丹珠尔经典,洛克带到西方,作为珍藏如今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但卓尼的甘珠尔与丹珠尔经版与收藏它的卓尼大寺于1929年被一甘肃军阀焚毁,在卓尼现在已很难寻找卓尼版大藏经的踪影。
曾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兰州等不少地方自发性地维护西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宗喀对藏族文明的消逝有些担心,但也不那么悲观。他说,藏族在世界的洪流里,虽然是少数,但是藏文化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数大文化,很独特。“泛藏族不只在青藏高原,还包括了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的藏族人。”现代文明像青藏铁路的开拓也许是个两面刃,但如今世人也体认到更高精神文明,像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像藏人世代以来对神山(大自然)的崇敬,他还是对藏文化的前景表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