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贡布多杰出生于那曲市嘉黎县夏玛村,现在是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中国网络(电商)创业讲师、那曲市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藏医主治医生……身兼数职,除了培养多名优秀的创业人才,他还致力于索如日玛配伍技艺的传承,共培养50多名学徒。
人物专访 2019-11-15
用一组俯卧撑来热嗓,藏族歌手扎西顿珠没开口就燃爆全场。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第二季近日开播,扎西顿珠动情开唱,一曲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杰克与艾玛互诉衷肠的选段——《只有你最懂》,赢得了众多音乐剧粉丝的支持。
人物专访 2019-11-14
卓玛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智慧不够,但是经验丰富,就连家里的家具都是自己设计、彩绘完成的。尽管看上去很年轻,卓玛在采访中却不止一次地提出,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这让她越发觉得时不我待。她“很想很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传给更多的人” 。
人物专访 2019-11-13
结束了本年度最后一场比赛,切阳什姐于10月底回到了家乡。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陪伴家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对于切阳什姐来说,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很快,11月12日,切阳什姐又将启程踏上训练之路。
人物专访 2019-11-12
如今,一时闲了下来,梦境和现实里却总会出现那金光闪闪的坛城。他告诉记者,那是他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作品。他还说:“当完成这件作品时,我自己也非常满意。无论从一位工匠,还是面对自己最虔诚的信仰,我都拼尽了全力,不曾丝毫懈怠,所以我没有任何愧疚感。”
人物专访 2019-11-11
在日喀则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有一对可爱的“姐妹花”。姐姐扎西央宗,性格随和开朗,是西藏话剧团的演员;妹妹索朗曲珍,目前在自治区藏剧团担任导演,造型明艳活泼。
人物专访 2019-11-08
德珍说,自己绘画风格的形成其实是比较偶然的。在做毕业创作的时候,她觉得西藏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神秘,西藏的很多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甚至一些价值观,在她的脑海里如同形成了一个卡通世界,所以刚开始创作时,她就会刻意靠近卡通的形象。
人物专访 2019-11-04
今年10月10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十世班禅大师爱国情怀展”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展览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善缘众生、乘愿兴业;第二部分为热爱中华、维护统一;第三部分为慈悲勤勉、奋斗不息;第四部分为一代宗师、风范长存。
人物专访 2019-10-23
居·让色,出生于1987年,甘孜道孚县人,2011年开始从事摄影绘画工作,2014年摄影作品《窥》在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2017年在《梦圆中华·唱响天籁》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全国总决赛中,创作的作品《高原美人》获得“最佳形象奖”。现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青海省摄影协会会员。
人物专访 2019-10-21
每当回首过往,西热桑布都是满满的感动和坚定。感动,是因为过去的见闻和成长;坚定,是为了培养更多专业性强、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怀的新人,做好今后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人物专访 2019-10-14
2008年,达瓦仁青来到距离措勤县城50公里的江让乡,由于这里是牧区,牧民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当时乡里路不好,日常水、电供应也有困难。学校没有食堂,周围也没有小卖部,有时下班回到宿舍想煮包方便吃,都没地方去买。
人物专访 2019-10-12
色达县属于藏语的安多方言区,那里有一位著名藏戏艺术家、藏戏学者,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他,老一代藏戏艺术家对他非常敬佩。“他开创了色达藏戏团,开创了格萨尔藏戏,开创了色达藏戏艺术流派。他的心里,只有观众。”色达藏戏团团长四郎旺秀说。
人物专访 2019-09-30
那是他们经商的起点。兄弟俩离开寺庙后,为了不让阿妈担心,他们在外边租了一处住所,到东嘎学校去学习汉语、学习电脑,筹划未来。他们一边兜售历书,一边在观察,他们希望能找到一处合适场所办一个书店。后来,他们在拉萨市东区的嘎玛规桑找到一处民房,从朋友那里借钱,开办了第一家书店,将书店取名为“我和书”。
人物专访 2019-09-23
当我们接触高山、大海之类拥有巨大力量的东西,受到其冲击时,自然会产生惊讶感动之情,这种情不是恐怖也不是痛苦,而是使自己成为外界雄伟事物的俘虏,陷入五体投地的状态。”摄影师魏伟用德国哲学家基尔希曼的话来定义他和雪山的关系。正是这种向自然的崇高而臣服的激动,让魏伟踏上了追山之旅。
人物专访 2019-09-18
艳阳高照的秋日正午时分,和小拉约好了在北京朝阳门一间网红咖啡店见面。他提前十多分钟到达,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地角落,静静地坐在桌子前。棉麻T恤、白色短裤配上白色运动鞋,显得干练和精神;清澈纯净的眼眸,就像西藏圣湖里至真至纯的水,流露出青春洋溢和淳朴真挚的气息。“90后”水瓶座男生小拉身上与生俱来的书卷气息或许源于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姐姐是医生,耳濡目染地熏陶和培养,再加上他曾在上海、北京求学的经历,所以普通话说得不错,我们愉快地交流沟通时,善解人意、细心细致的他会放慢语速、甚至会专门停下来,
人物专访 2019-09-17
56岁的西北民族大学藏族教师才让,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如今,他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多年,担任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专访 2019-09-16
深入牧区乡村,为牧民治病;无惧特高海拔,采集生理病理数据……60多年来,吴天一用一次次实际行动、一项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搭建起中国高原医学研究的基础框架。吴天一的执着坚守,让中国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人物专访 2019-09-12
即将过去的这个暑假对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藏族大学生公却才仁来说意义非凡,他组建了一支藏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回到位于青藏高原的家乡青海玉树囊谦,考察和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囊谦民间卓舞“卓根玛”,助力藏区非遗传承。
人物专访 2019-09-10
达瓦多杰是“90后”,朝气蓬勃。如今,他是觉知教育负责人兼创始人之一。大学时,他是一名勤工俭学的好学生。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遵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公务员,一年后,他辞去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开始创办专门学习藏文的学校。
人物专访 2019-09-06
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乡上,父亲在乡上工作,母亲放牛,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为了既不耽误我们上学,又可以帮助母亲放牛,想了个“妙招”,就是让我和哥哥轮流上学,每天我俩一人上课,一人放牛。那时,没有什么其它玩具可玩,我们小伙伴们不是到河里抓鱼,就是掏鸟窝,当然,这种游戏要是被父母知道,那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除了这两个游戏,我们就喜欢扮演《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
人物专访 2019-08-28
记者的手机中正播放着多年前的一场藏戏《格萨尔王传》中的经典桥段,视频中的男子扮演的正是格萨尔王。剧院里的人说,从来没有人演格萨尔王演得那么好,看他表演会让人觉得台上站着的就是格萨尔王。
人物专访 2019-08-14
提起嘎玛德勒,估计十个人有九个人不知道他是谁。但在唐卡画届,他却是享誉区内外。嘎玛德勒,是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
人物专访 2019-08-07
身穿五彩斑斓的卓舞服,右手敲响腰间的鼓,雪白的发辫随鼓点飞速旋转……在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今年79岁的尼玛旺久作为“卓本”(领舞者)与数十位年轻舞者表演久河卓舞。尼玛旺久把久河卓舞从田间带到了更大的舞台。
人物专访 2019-07-30
近日,《穿越江河源》采访组在玉树囊谦采访途中,遇到了央视《星光大道》2016年度总冠军更却才仁。更却才仁是玉树草原走出去的藏族歌手,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能登上央视的舞台,背后有许多好心人的支持,希望他的一段人生经历,为玉树牧区的孩子树立榜样。
人物专访 2019-07-26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