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猕猴繁衍人类

 关于人类的来源,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则猕猴演化成人的神话。神话说:
在很久远的年代里,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穷结地方,气候温和,山深林密。山上住着一只猕猴。后来,这只猕猴和岩罗刹女结为夫妻,生了六只小猕猴。老猴把它们送到果实丰茂的树林中去生活。过了三年,老猴再去看时,已经繁衍成五百多只猴子。由于吃食不够,有的在互相争夺斗殴,抓破了脸皮,揪掉了耳朵。猴子都饥肠辘辘,吱吱悲啼。看见老猴来了,便围上来呼号:“拿什么给我们吃啊!?”举手相问,其状至惨。老猴看见这种情景,心里十分不忍。于是领它们到一处长满野生谷类的山坡,指给群猴道:“你们就吃这个吧!”从此,众猴便吃不种而收的野谷,身上的毛慢慢变短,尾巴也渐渐消失,以后又会说话,遂演变成人类。

这则神话除口头流传外,在不少藏文历史著述如《玛尼全集》、《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书中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它与古猿之一种演化进步成人类的科学论断,自然只是偶然的巧合。它只不过是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氏族的图腾崇拜而己。二者根本的区别就是“劳动”。但是,神话在叙述猕猴采食林中野果及收食野生谷类等情节时,却闪耀着一定程度的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火花。至于众多史书记载中所说的猕猴是观音菩萨化身,结婚生子也是观音点化,五种谷类也是观音赐给的等情节,无疑是后来的一些佛教徒对这则神话进行加工的结果。

二、洪水泛滥,姐弟成亲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一些藏族地区,流传着一则神话说:古时洪水泛滥,淹没了田地、山川和人类。只有姐弟两人钻进牛皮简中,漂了七天七夜,水才退了,他们活了下来。姐弟二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结为夫妻,繁衍了现在的人类。

我国西南的某几个兄弟民族都有大体相同的洪水神话。这类神话记述了远古时期的洪水灾害;同时反映了“血缘内婚制”的情况。

神话中还提到天不下雨,庄稼受旱的情景以及磨盘、簸箕、筛子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器物,说明这则神话产生在农业发展的时期。有的异文中说,洪水泛滥是因为发生了大地震,大山坍塌,堵塞了大河所致。这是当地自然灾害的反映。

三、蛋生英雄

有一则神话说:太极之初,有一个由五种宝贝形成的蛋。后来蛋破裂了,从中生出一个英雄来。这位英雄具有狮子的头,象的鼻子,老虎的爪子。他的脚象刀一样锋利,毛发象剑一样坚硬。头上长着两只犄角,犄角中间栖息着鸟王大鹏。

这则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很可能是图腾崇拜的混合体,是氏族联盟或氏族融合的标志。与汉族《山海经》中所描绘的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物属于同一个类型。它同时还表达了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希望变得勇武有力如狮虎等猛兽,手脚坚硬锋利似刀剑,以便更有利于生存斗争的思想愿望。

这类神话表明,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力量,从而渴望了解人类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它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的可贵的萌芽。神话中也有丰富的幻想和联想,如幻想人类本身是具有各种锐利武器的形象;看见鸟类从蛋中生出而联想到人类的祖先也从蛋中生出等。当然,这种联想已经比简单的类比联想更进一步了,内涵也更丰富了。它说明这类神话比起大自然神话来,产生得要晚些。远古时期,青藏高原上本来居住着众多的氏族部落,直到公元六世纪前后,经过部落之间频繁的征战和密切的交往才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藏族,共同休养生息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居地包括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与许多兄弟民族混杂相处,密切交流。

所以,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方面,也表现为多种多样,各具特点,有的还和兄弟民族相类似。这和藏族的族源繁多,居地广阔以及与许多兄弟民族杂居交往的情况是密切相联系的。这些神话虽然不符合古猿通过劳动而发展为人类的科学论断,但是,不难看出它们都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如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一带,气候温和,山林茂密,猴类成群,当地的原始人类与猴群混杂相处,发生密切的联系和利害关系。所以猴子便成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对象,并被渲染神化而为人类的祖先。从中我们可以找出原始人类对客观现实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