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谣


雪山啊,

只有在仰望你时,那被沉重奶桶压向大地的佝偻的身影

才能重新挺直。



黎明


草木的灵魂,封冻在冰凌中

——如果它们有灵魂。


几乎是透明的。

神意的鞭痕纤毫毕现。


那轻触过脸颊的羊的嘴唇呢?

那嘴唇沾满汁液的绿马的鼻息呢?


星星

一颗颗熄灭。


朦胧天际

暗藏尺度——


在黎明的钝感中收割它们的记忆。



象群北上


象群无声……

象群在南方峡谷的阔叶和河谷间时隐时现。

雪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象背

湿漉漉的。

象群移动,带动一大片红土地

以及上面的甘蔗林、苞谷地……一起移动。

脱离象群的那只幼象让整个大陆都揪着心。

我在大陆北方彻夜做着准备。

雪意弥漫:北方大陆笼罩在一片庄穆之中。



虫鸣


虫鸣盈耳。

不知是什么虫子。也不知为何而鸣?

隐隐觉得,在秋虫的轰鸣声中

一座星空,在向山谷倾泻。

谷底,双河客栈的旧木梯,发出阵阵轻响。



暴雪


高原的中心:一座石头宫殿。

那里一群饶舌的黑乌鸦在讨论外面的坏天气。

空气大面积塌陷。海水在大洋周边

喷吐泡沫。


林中的光线越来越昏暗。手稿散落。

木板嘎吱吱作响。

圈着大牲畜的畜棚,在不远处轰然倒塌。


风卷起树叶、乌鸦、碎石、尖叫……

向天空的大漏斗倒灌:

一株巨型雪松

拔地而起。钢琴被一双手反复击打。



隧道


经过后才意识到它真实存在。

车子驶出很远,隧道留在黑暗山腹中

独自蠕动、膨胀、生长……


——像是被遗弃,不断放大

我们的错误。


它吞咽暴雪,吐出我们:向着

北方无遮的原野。



乌鸦和雪山


一只乌鸦背向我,面对雪山。

——黑乌鸦,纯然的黑,铸铁一样不含杂质。


一册雪山的巨著向它打开——

小沙弥深陷日课之中;负责解释宇宙法则和秩序的老祭师,铁棒一样

杵在那儿!


雪山的气息,神秘、庞大。

从我的角度,雪山更像一道巨大的秘密——

乌鸦的钤印,将其

紧紧

封住。



十月


写不写,又有什么关系?十月又回来了。

十月在我身体的岩石上堆积许多;十月

离开我的身体还会敲着鹰的腿骨回来。


唤出草地上的斑鸠、轻霜、那匹

腹股被溅湿的骒马……流水躜行,

十月还有什么未被记取?还有什么

不能放弃?


目送马车驶入燃烧的峡谷。

唱不唱,又有什么关系?手在风中

松开。我握不住了:

携带饱满籽实和冰凉雪粒的藏地秋风。



1990年


低洼处的小镇,浸泡在雨水中。

四周草原被白雪覆盖。

夜行货车经过,车灯像一条大尾巴

扫过草原黝黑的腹部。车子的挡泥板

裹着厚厚一层冰雪。

我闭着眼,却没有睡意。

我裹着散发异味的被子,蜷缩在

镇西客栈又潮又硬的床板上。

“我常常这样,听着高原的雨水, 

默坐至天明。”

——我被自己感动, 

身子微微发抖

在没有星光也没有安慰的草原上。



果园


苹果树的果实不是长在枝头而是悬浮空中。

一颗一颗悬浮,在

月光的银波里。


山雨落下。稀疏的雨点

沾在睫毛上;随后,急骤如马蹄。


……静静的果实四周,雪花

在空中散开,璀璨如焰火。


一个孩子长时间站在树下,目光清澈。

一个老人,浑浊的晶状体里面

藏着一座岁月深处的果园。



致友人书


            1

山僧?据石抚琴的狂士?

一枚熟透的野柿子。

好大脑壳,偌大身形

要装入多少山河黄金在里面?

要出入何等尘世和净空的门槛?

才能成就这一派

温热天真。


            2

于烟火深处辨来路。在最后的美里

道声晚安。


且去林下喝茶,听松针一一落地。

且去雪地洗马,低头整理轭具。


酒樽不空啊,温其如玉。

岁月不居啊,深情如斯。


            3

会有白发找见你。会有

暮年之光,穿越时间

来到我们中间。


那一刻,黄河岸边的茶座里,我们

陷入沉默。


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们之间,有什么东西楔入进来?

未被察觉。


白瓷在手。

手,慢慢变成白骨。



白马

——给古马、沈苇


于群马之中

越众而出


先是双耳,半个脑袋,一张

完整的脸。然后是流线型的脊背、臀尾

在一片涌动的黑色脊背

和臀尾之上。最后是

颈项和腿部之间

突前的肌肉

岩石一般滚动


美好的事物,从不

令人失望

群马之中,至少有一匹

符合我们的想象

纯正的颜色

优雅的线条

飘逸的长鬃

高贵的眼神


仿佛来自黑暗隧道

白马出现,将自己

与群马区分

它始终牵引我们的视线

带动马群

和周围的风景


上次在甘南玛曲,这次

在天山脚下

湖水闪烁,草地起伏,天空辽远

它呼应我们体内的白马

于群马之中

越众而出



【创作谈】阿信:身边的自然


        “多年来我保留着观察落日的习惯”。这是我在《落日研究》一诗中的首句,写时无心,未经细思,但现在翻出来,却让自己暗暗心惊——诗就像日常和身边的一件什物,早就搁在那里,落满浮尘,等待一只穿过岁月的手,把它轻轻捡起,或者唤醒。当你在郊外或江边欣赏、观察落日, 你欣赏的何止眼前孤单的一枚?一生经历、积累的无数“落日”标本以及与之关联的种种都会在这一刻突然浮现。

        不止“落日”,想想这些年,我凝神过多少事物?我怀疑花在周围自然中的时间多于做其他的事情,至少对自然的兴致远大于人事。那封在冰凌中的草木,那几乎透明的茎叶脉络,那轻触之下让人心旌动摇的一片“玉碎”之声,那裸原上卑微又无处不在、脆弱又顽强的生命……一种“无言”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很难获取其真意,必须沉浸、专注、凝神,必须俯下身子,让生命和自然处于对等的位置,甚至低于草木,草木才会贴近你的耳际,悄悄告诉你它们生命的秘密。

        甘南的生活让我接受了如下教育:在自然面前,人不能肆意妄为;人必须敬畏周围的自然和存在;人对供养他们的大地和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可能相遇的生命(包括草木和动物)要怀有深深的尊崇、感恩之心;生活可以极简而心灵必须充盈。

        我有过一次被神秘的场域激发,身体于瞬间打开的体验。那一年,我在夏河的桑科草原游历,晚上住在夏季牧场一座山梁鞍部的旧式牛毛帐篷里。有一夜,我失眠了,闭着眼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 炉膛里火苗毕毕剥剥的声音,朋友才让嘉布粗重的鼾声,他的爱人勒毛吉翻身的声音,他年幼的孩子又轻又细的呼吸声,帐篷外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的声音……在帐篷周边的山梁上,蜷卧着羊群和牦牛。我忽然听到一种声音,虽然细碎,但连绵不绝, 弥布天地之间。我睁开眼,透过牛毛帐篷的空隙,看见天空正在飘雪,一道流星, 斜划过天际,打亮了眼前的一切。那一刻的感觉真是奇妙极了,我身体的器官全部打开,接受着来自宇宙深处神秘的信息: 我不只听见了落雪的声音,我相信我还听见了流星坠地的声音,流星溅起的碎瓣, 正把一种奇异的安静植入薄薄雪被下一只只母羊的眼睛。

        不止是人,万物在自然中,都是自然的。自然中卑微的万物,各自发着光,拥有尊严。

        诗人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事佬”,诗人有义务把从自然那里探知的秘密, 告诉给他身边的人。


原刊于《诗刊》2022年第2期

阿信.jpg

        阿信,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甘南藏区工作、生活。著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那些年,在桑多河边》等多部诗集。参加第14届青春诗会。曾获徐志摩诗歌奖(2015)、西部文学奖(2016)、中国“十大好诗”(2017)、昌耀诗歌奖(2018)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