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心善慧密意庄严根本颂
慧幢论师 (1) 著
释法音 译


稽首敬礼诸上师。

一切教言心要义,为诸佛子修心髓,
二菩提心修学理,集合三种教传流。
尤其寂天之宗规,乃由金洲所传来。
阿底峡之胜要诀,妙音上师作显明。
大乘修心此教授,犹如金刚及日树,
亦如甘露藏精华,复悉具足四殊胜。
特于五浊横流时,恶缘转道胜方便。
导师具足大悲者,往昔修道彼时际,
投生地狱推车者,并以福力及慈力,
心力胜妙大海尘,为陶工女本生等,
即此教授之缘起。此一教授为七义,
即明前行所依法,正修二种菩提心,
恶缘转为菩提道,明示摄一世修行,
修心量与三昧耶,及说修心诸学处。
最初当学诸前行,然彼亦应勤精进,
道胜根本依师理,于暇满难得易失,
业果道理生死苦,彼四前行所依法,
善予思惟生觉受。正行修习二心理,
即修世俗菩提心,与修胜义菩提心。
菩提胜心修学理,有彼因果七教诫,
自他相换修习理,此为大车轨修心,
极具殊胜二教授,合集为一而取修。
彼菩提心诸功德,如经而有作思惟,
应令坚固信根本,复能坚固不退心。
于无始时近相属,可悲无余此有情,
心等舍知母念恩,如于爱子生悦意。
一切不欲诸恼苦,悉由我爱执所生,
所有过咎皆归一。暂时究竟所求义,
思惟悉由如意宝,众生之恩所得理,
故修一切具大恩。复应精进大勤勇,
修学自他相换法。由彼猛利慈悲心,
间杂修习二取舍。为得依次生心力,
取受次第从自起,复于此世父母等,
一切有情依次修。为得无散专安住,
及能速疾修习故,施舍取受乘风息。
由彼增上人心力,解脱无余有情苦,
应荷此誓言重担。于离一切众生苫,
为此须证佛位理,思已发起胜觉心。
于此胜宝菩提心,能生转心觉受时,
以愿心轨而善取,并应修彼诸学处。
佛子行担若能护,行心律仪即当取。
精勤律仪诸学处,佛子行海之摄要,
即为六度到彼岸。身及诸受用善聚,
舍护净长四门中,应学伟大菩萨行。
后得于可不可爱,中庸三境所显相,
亦当一切诸行中,不令趣入三毒因,
悉转清净三善根。特于行住坐卧中,
一切威仪能引出,大乘修心助伴理,
当如经教作修学。为得数数增念力,
一切行中以词修。

第二修习胜义心,彼智慧到彼岸义,
即如彼龙树大士,如其如实所诠释,
修习甚深实相义,说谓坚诸方便分,
而后密修甚深义。如是所现一切法,
唯由自心所假立,自体不成立道理,
乃以彼离一多等,深妙正理善观察,
安住离边中观上。士夫六界所假立,
并由彼四念住门,二种无我修习理,
应如集学入行论,彼义所说作了知。
专住一处静虑已,须以无垢正理器,
予以截断三有根。少欲知足住静处,
并具持守净戒等,住于三摩地因聚,
先行成办奢摩他,复由各别观察慧,
观而止住成胜观。止观体性及次第,
此诸如何成办理,应知如入行论义。
于座间中一切行,将护如幻诸瑜伽,
由彼甚深契经声,亦得数数引正念。
如是方便慧双运,大乘修心心要义,
诸佛欢喜妙善道,应依止已趣地道。

以诸恶缘转道者,情器罪果所充满,
即此浊时之边际,不欲恶缘纵任得,
由此修心教授门,一切转为菩提伴。
彼有意乐加行二,意乐亦有以发心,
以见转道二种法。由发心门转成理,
即虽任得由业缘,所引一切下欲苦,
知为促励成菩提,故而于彼自愿取,
并由猛利慈悲心,取舍门中转为道。
以见转道之理趣,纵任显现六聚现,
亦唯自心所假立,思彼自体不成理,
从而安住实相上。空性大悲体性者,
由修而成四身理,思已所现转为道。
以彼加行转道者,净罪集资供护法,
食子满足诸魔障,具四加行胜方便。
复于此诸四加行,别别修习理趣者,
恶缘匮乏纵任得,知为促励成就善,
故而兴供于三宝,应祈遮止诸疑求。
不欲求苦于彼因,知谓促励须断恶,
而以四力对治修,一切罪障决定净。
于诸白善护法众,供品食子广供施,
依此祈赐诸恶缘,皆转菩提助伴业。
食子满足诸飓障,令作菩萨行匡伴,
复为调此我执故,说谓大恩作饶益。
总之自与一切众,纵任现起烦恼行,
能由取舍二门中,结合当下力勤修。

集摄一世修行者,要诀心要简摄之,
牵引串习白业种,破坏力及祈愿力,
应予结合修五力。牵引力者从此时,
乃至菩提尽形寿,及此年月特能于,
今日昼夜二分中,调此爱执之妖魔,
于修二种菩提心,欲想精进作牵引。
串习力者于二心,乃予数数净修习。
种子力者为增长,二心故积二资粮。
破坏力者乃调伏,二心逆缘彼我执。
祈愿力者于善聚,为增二种菩提心,
回向乃至未成佛,纵于梦中亦祈愿,
与彼二心永不离。特于临命终修行,
亦唯五力珍爱行,能令悉皆无贪爱,
二觉心上而牵转。

明示诸修心量者,即于我执爱执二,
若得调即修心量,实以一切闻思修,
说为我执对治故。此理一切显密法,
集摄而为一意趣。作观与法相顺否,
有他所现为善者,自心作证二者中,
当以后者为主要,故取二证之主要。
恶缘纵然接续得,由得转为助伴故,
相续依止心唯乐。即使忽得诸恶缘,
迅即对治予压伏,若散亦能即已修。
有谓具五大修相,乃得自先贤教言。

明示修心誓言者,即修心不入草率,
清净制戒三律仪,以及不入偏党修。
又应常学三总义,任所欲求转修心,
身语行持当坚稳。悉不应数说他人,
身及戒支残衰微。不应思他有情过,
反应善观自心续,而于今世贪着等,
炽盛烦恼先净修。从欲求名闻利敬,
乃至求自寂灭乐,悉断此一切果求。
虽任修集彼彼善,实执毒与爱执毒,
如食杂毒悉应断。从无始时住心中,
一切悉皆作损害,于此烦恼谄诳者,
不应直报后缩减。于他所作恶诤词,
不应报以恶寻诤。应断报怨于若时,
意想候险途恶心。于人非人所讥讥,
不应作诸令损业。不应以自负恶担,
及诸责任栘载他。断除于诸共受用,
唯为自转意加行。一如笨女造作食,
修习修心于此世,企求资利诸魔损,
希求得诸名利等,断此具失修学理。
以闻思修而我慢,此即如似天成魔,
故断如是心缺矢。当断为自乐支故,
能令引生他苦者,一切鄙恶意加行。

第七修心学处者,衣食住卧等瑜伽,
凡此一切唯应以,利他善心而行持。
于习修心趋消极,及纵任得不欲害,
一切制恶亦唯应,以此取舍心思行。
一日二分善加行,特亦能于一座中,
最初当作善牵引,中间猛利依念加,
后观有否如所作,牵引而行予策励,
及应勤忏并防护。兴盛则当勤积资,
纵衰亦不法取舍,任得盛衰应安忍。
彼一切功德根本,即三律仪总誓言,
特于修心誓言二,悉应舍命作守护。
才一初生烦恼时,无间即得作厂知,
中以念知对治反,后断彼能生续流,
应当修学三难事。依止展示正道师,
促励自心修关要,圆具能修诸顺缘,
当取彼三主要因。信解恭敬胜善士,
及好乐修习修心,纵细学处亦不失,
修习三种无退失。复身语意三善根,
应当具足三无离。又于修习修心时,
无偏党修任现境。一切显现以修心,
能令遍深极珍爱。于诸对自竞逐者,
与共俱行诸助伴,及诸极大伤损者,
当予别别习修心。恶缘能令转为道,
解脱取决自心力,是故应当唯为此,
悉不观待诸余缘。今此世寿极短促,
役少义业诚惋惜,故无散修主要义,
殊胜心要修心法。为法不能忍苦行,
于此世造诸罪业,却能忍受冶热苦。
于诸善士之传记,不由心动生欲求,
却于广增今世财,反得由衷作欲求。
不受正法甘露味,反却蒙受世乐味。
于诸罪恶造业者,不将彼作可悲境,
于诸为法苦行者,反却作为可悲境。
于诸自亲友眷仆,不令结合胜妙法,
却令行此世方便。自他清净白善法,
不真修习随喜心,反于怨敌招致苦,
却作修习欢喜心,彼六颠倒悉应断。
修行不应作问辍,当精勤如大水流。
修习修心悉下应,踌躇不决及二心,
唯应彻底决断修。复能数数于自心,
予作观择之决疑,于诸能生烦恼境,
依而烦恼生不生,应当数数作观察。
想以修心为供境,于他不应修矜夸。
纵他恶言而责骂,不应躁怒调爱执。
于此修心悉不应,新鲜短促应持续。
复于微小喜不喜,不应瞬即变外相。
当以菩提心发起,于他任作饶益时,
不应欲求利报恩。如是所说尽所有,
修心誓言与学处,咸由菩提心发起,
而从取舍二门中,一切悉转大乘道。
由此乃至菩提藏,骑乘菩提心之马,
于此由乐趣行乐,不应消极心退怯。
顷亦不离此胜心,想虽任得善恶缘,
亦能引为胜心伴,应当猛利作欲求。
如彼盲者由秽堆,如何寻获大宝般,
如是似我可悲者,于此摩尼宝教授,
如斯获得太奇妙。今当尽舍无义事,
悉唯于此妙善道,结合为一作欲求,
能令暇满具义利。

菩萨伽喀瓦教云,乃由觉醒宿习业,
以自极多信解因,能令克服苦恶名,
已得调伏我执教,今此即死亦无悔。
当如所说于此法,由精勤故得决定。

惟愿撰此诸善聚,我与尽老母有情,
以此圆具正妙道,速令成熟而解脱。

回向与跋

  有谓需要像如是《大乘修心善慧密意庄严心要集摄根本颂》,是演说显密百部善知识、塔林堪布博学者法自在海所劝励,乃以期能饶益自己与诸同缘之意乐,由比丘慧幢撰于吉祥禅林。
  惟愿由此能令大乘敦法广弘十方、长久住世!

  (1)即第八世达赖喇嘛的经师:雍增·益西坚赞(意译为:慧幢)大师。据台湾版《掌中解脱》第三、十七天之注释:此大德别名彩却林雍增(彩却林为其所建寺之名),曾造有两种重要的《修心七义》引导文:以实修为主的《大乘修心引导文·甘露藏》;以讲解为主的《大乘修心引导文·善慧密意庄严》。《大乘修心善慧密意庄严根本颂》即此处之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