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身体某些部份释放血液。这种疗法现今仍有不少藏医普遍采用,而且疗效十分卓著。它是一种在其它医学体系中罕有的独特藏医疗法。
  一般来说,只有在应付较严重的病况时,医师才会选择采用放血医治。在使用及过程都正确的情况下,放血治疗对热症、痲疯、瘟病及多血症等有极佳疗效。但如果放血过多、手术出错而伤及动脉及筋脉、过程不对或病血未清,则会有严重的后果。所以医师必须十分谨慎地抉择采用放血与否及小心进行手术。
  对年少或年老的病人、孕妇及刚产下小孩的妇女、患呕吐下泻的病人及体弱气衰的病者,医师都不会采用放血疗法。此外,若热症并未完全成熟或遇上虚热病情时,也不适宜进行放血。
  由于血液运行及盛衰的变化规则与星体运作规律有很大的关系,放血疗法必须配合历算,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碰到不能拖延至适当月份或季节的病例,医师至少会配合病者生肖计算理想的日子及时辰进行手术。
  由于放血治疗的目的是释放病血而保留好血,把好血与病血分开是这种疗法的成功关键。在放血前三天左右,病者须每天饮用能把好血及病血分开的药汤。这种药汤有好几种对治不同病症的配方,也有适用于所有病况的通用药方,即“三果汤”。“三果汤”采用诃子、毛诃子及余甘子三种果实煮成。但近年来市面上也能买得造成为药散的成品。这种配方本身具有清热的作用,同时也能分解好血与病血。在分血成功后,好血会继续在体内顺畅运行,而病血则会凝聚于某些穴位。
  在放血手术前,病者必须保持身体和暖。医师必须依据病症性质而选择放血穴位,例如在治眼黄病时采用胆脉放血,在医治咳嗽或气喘症时,则在胸脉放血。适合放血的穴位大约有七十多个。
  手术的首步,是要先令血管突鼓。做法是在穴位附近的恰当部份缚上细绳子扎紧,待血管鼓胀至一定程度时,医师先在穴位推拿片刻,再以手指按下令血管固定位置,然后以手术刀在穴位切出一个小口。下刀的角度、深度及阔度都是有其学问的,在这里就不深入讲解了。
  对身体强壮结实的病者,医师可以多放一些血。对适合放血但又并不太强壮的病人,则不可放太多血。总略而言,在病血放清而伤口开始流出好血时,医师就会进行止血及处理伤口。好血与病血很容易分:好血是鲜红而浓度适中的。病血则有不同状态,例如呈黄色、淡红或黑色,有些情况下为过浓或稀薄,有些病况下或会在放血时见到泡沬夹杂其中,这些都是病血。如果医师见到血液凝结后呈现双色之花纹状态,则代表好血与病血根本未分清,必须嘱病人再服“三果汤”而另日再进行放血。在一个成功的手术中,伤口会先流出病血,后来就会出现鲜红的好血,最后医师会进行包扎止血及在伤口上进行灸灼。
  如果血液并不外流,有可能是下刀不顺或血管尚未鼓张足够,这些情况是医师的错误。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况而病血仍然外流不畅,则必须叫病人服用某些药方,改天再放血。此外,医师还要懂得处理病人昏厥或流血不止等情况。
  粗略地说,放血可用于医治各种热病,而灸治则适用于各种寒症。
  衲经常游说弟子捐血救人。捐血虽然与藏医的放血治疗并无直接关系,但对一个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定期捐血对健康并无损害,反而利于令身体制造新鲜而更有活力的血液,同时又可救助他人,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布施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