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崖仙洞之门乃是藏传佛教前弘期密宗教派始祖莲花生大师以法力开启之。

白石崖仙洞洞口 白石崖远眺

藏历第四轮饶回(公元1207至1266年)间,萨迦八思巴大师东行至此弘扬佛法;第五轮饶回(公元1267至1326年)间,大元帝师雄努桑盖到此拓展仙洞之门。当时是白石崖寺鼎盛时期,曾有僧侣万人以上。至第十一轮饶回(公元1627至1686年)间,寺院因遭战乱等种种灾难,已名存实亡,是甘加班智达重新兴建并创立显宗学院。第十三轮饶回(公元1747至1806年)间,由二世贡唐阿旺丹贝坚参改建为密宗学院。自八思巴东行此地的第四轮饶回的第一年火兔年(丁卯,公元1207年)始算,距今已有791年的历史,从甘加班智达重新兴建的第十一轮饶回(藏历六十年轮,以丁卯年始,丙寅年终)的第一年(公元1627年)算起,也有371年。这座兴盛一时的古刹,在文革时期又遭全寺毁灭,八十年代初又重新开放,现有僧侣70余名;经堂、佛殿、护法殿、僧舍等得以复修;目前,正处于复兴时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东科云丹嘉措、班钦索扎之转世化身索南益西旺布、土观却吉尼玛、居肖第巴丹增嘉措、夏尔噶丹嘉措、古德丹巴饶杰、历代嘉木样大师、历世贡唐大师、历辈贡日卡召玛等大德活佛高僧到此修行宏法,他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此处乃是胜乐本尊之圣地,并亲临洞内一一认定自然形成的佛、菩萨、本尊、金刚等形象。
公元1980年11月26日(藏历火猴年十月二十二日),敬爱的十世班禅大师亲临洞内举行佛事活动,为仙洞增添无限光彩,赐地方连年丰收。

十世班禅大师坐过的法座 洞前溪流名曰“曲噶尔曲”

洞前溪流名曰“曲噶尔曲”,溪边有座小石崖,被认为所启洞门之门扇,其崖面有自然形成的金刚十字图案。
外门右边的石壁上有夏尔噶丹嘉措用指甲刻写的莲花生祖师名咒。洞口右边左边有一座小巧玲珑的菩提佛塔,右边石崖上有六世贡唐(即当今贡唐仓丹旺旭)大师年轻时留下的掌印,日久越显,连掌纹都清晰可辨,使观者油然起敬。由此前进,可见两边洞崖上有凸出的怒颜金刚形象,犹如仙洞之门卫。在岩石卧像前用石头敲响石钟,其用意是在警告洞内飞禽猛兽,使之不要“出动伤人”。1962年曾有两只豹子出洞,一只从洞口跳下,摔死在河滩冰上;另一只在附近山里游荡,几天之后,人们发现它回洞内的踪迹。可知洞内确有猛兽动物生存,但从未发生伤人的事情,这也许是观光朝拜的人们敲响石钟的缘故吧。

夏尔噶丹嘉措用指甲刻写的莲花生祖师名咒 岩石卧像前的石钟

六世贡唐大师年轻时留下的掌印, 六世贡唐手印碑
日久越显,连掌纹都清晰可辨

往前上了短梯,有莲花生祖师之莲花树,树尖出于石崖顶峰之外,据说上面有祖师之像及空行密咒、梵语“嗡”“啊”“哄”字样,根部有莲花圣水。过了那座钢筋混凝桥,有黄丹土的取处。往下走就到了胜乐殿,顶部石壁上有空行母乳头乳汁欲滴,其下方地面有顶盖钵,顺乳头往钵内滴流着甘露;还有白胜乐本尊、白度母等栩栩如生的石像。往右下去,便有本仙洞之主胜乐本尊主妃合像,其座前供台上有施食肉肠等物,均为岩石形成。下面有胜乐圣湖。原路爬上再往左走,有寻觅施骨的地方;往前有千臂千眼观世音菩萨;还有吉祥天母,顶部有雀翎伞,前面有天母领地赤山及祀食(藏历正月初一早晨供奉吉祥天母的施食)、天母圣湖等。此处有一石井,借绳索下井,可捞到如意曲拉(曲拉即酪素),在洞内吃它还略带乳酸味,而拿到洞外看却是白砂,自然也就吃不成了。往前行有空行舞池,细观地面会发现空行足迹。再往前有殊胜橛、千佛、十六尊者等形象。由此上行出阎罗关,即见到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还有一股益于长寿的圣水可饮。往下走有胜乐本尊之妃多吉帕姆像。过铁桥有莲花生祖师所镇罗刹之心、肺。继续往前就返回洞门。

洞口的菩提佛塔 座落在白石崖山下的白石崖寺

以上景物均属自然形成,并无一处是人工刻造,故成为藏区一大奇观而誉满整个雪域。
外门边原有一棵千年古柏,枝叶高大茂密,遮饰着洞门,使远处无法看清洞口,好像是仙洞的门帘。可惜“大跃进”时被砍坏。
此外,附近还有集密仙洞、布畏仙洞及许多静修洞府,其中也有许多石物景象、自形文字、大德印迹等等,但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19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