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历十二月开始,家家户户便忙着过年了。宅院门墙粉刷一新,神龛桌柜擦拭得干干净净。房梁用糌粑画很多白点,表示人寿粮丰;厨房墙壁上画几只大蝎子,据说它们是灶神的化身。最讲究的还是制作神佛像前的供品"堆嘎"和"琪玛"。"堆嘎"是由形状不同的油炸面食垒起的供品;"琪玛"是木制彩斗,内盛糌粑、麦粒,上插染色青稞穗、鸡冠花、日月牌。两侧再摆上彩塑羊头、藏红花水、绿菌苗的青稞苗,于是满室充盈着吉祥、欢乐的春天气息。门前的空地经过平整,用白土撒成吉祥八宝图案;人们从这些地方走过,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赶回家去吃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面疙瘩宴"!
家家都吃面疙瘩 这天晚上吃的面疙瘩与平日的不同,它用面粉做成很多种不同的形状;另外一些面疙瘩中间分别包着9种象征物。全家或者一个院落的人按长幼次序围成一圈,由一主妇掌勺舀进各人面前的碗里,谁吃到什么要赶紧报告,以引起全场的欢呼或嘲笑。吃出小白石的意味着心地纯洁;吃出白羊毛意味着心性温和;吃出辣椒的意味心直口快;吃出豌豆意味办事机灵;吃出盐粒者被嘲笑为好吃懒做;吃到一个大肚子怪物的,当场要受罚,让他(她)装猫叫、装狗叫,出种种洋相。这是一种占卜,又是一种娱乐,宴会总是在欢笑和戏谑中结束。高原处处赶鬼声 吃完面疙瘩,便去赶鬼,整个西藏都有这种习俗。场院里,用石头垒成堆,那是鬼的"宝座"。人们把吃剩的面疙瘩还有事前擦过身体的糌粑团,倒在石堆前的破盆里。过了片刻,家里的男人点燃火把,高喊: "鬼啊!你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该离开了!"于是一脚踢翻石头,女主人端起陶盆往外跑,把它们送到荒郊旷野去。在拉萨,这种场面是非常热烈壮观的,大街小巷都有人端着鬼食盆在前奔跑,更多的人高举熊熊燃烧的火把紧随其后,奔跑声、呼喊声此起彼落,如同一场人鬼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最后大家汇聚到冲赛康广场,成堆的青稞秸在这里燃起冲天的烈焰,人们摔破陶盆,也就是砸了鬼的"饭碗",围着火堆兴奋地歌舞,因为赶鬼的任务顺利完成了。往日,在布达拉宫的德阳厦广场,还有城北木鹿寺,都要举行称为"古倒"的跳神驱鬼假面舞蹈。
第一桶水里有雪狮奶 除夕之夜人们很少睡觉,黎明之前家家主妇便踏着星光去背回一桶水。这是非常神圣的时刻,传说大地之王辛丹曲杰正脚踏雪山,将甘露般的雪狮奶汁倾倒在江河源头,只有起得最早或最勤劳的妇人,才能获得这种使人健康长寿的神秘汁液。把这些圣水除了添进银盅敬祀神佛外,还用来熬"滚颠"粥。滚颠粥是用青棵酒、红糖、奶渣及少量糌粑制成的羹状食品。每个人吃一碗"滚颠",一碗用大米、人参果、酥油、白糖蒸煮的"卓玛 折丝",穿上最新的衣服,戴上最好的首饰,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
神胜利了! 当启明星从东山升起,街头便有戴山羊皮假面的"折嘎"艺人 高呼"神胜利了!"家家户户听到这种喊声,赶快敞开自己的大门。他们认为这种声音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全年的欢乐和吉祥。于是男男妇妇,扶老搀幼,摇动转经筒,端着酥油盅,到大昭寺和小昭寺去敬神拜佛。
家家扶得醉人归 大年初一不出门拜年,家家户户派出两个人,一捧"琪玛"五谷壮举,一提青稞酒壶,挨家挨户祝贺新年。亲朋邻里在门口相聚,互相从对方的"琪玛"里抓一撮糌粑、几粒青稞,先在口中尝尝,再抛到空中表示祭奠三界神龙,然后赠送新年吉祥话:吉祥如意,富裕美满,健康长寿,幸福永在!接着是敬酒,先喝3口,再干1杯。随着太阳的升高,祝福次数的递增,喝的酒愈来愈多,最后满街的人携手共舞,举杯同歌,直至红日西沉,夜黑一片,才互相携扶,歌舞着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