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纪录下来?仿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这样。然而另外一些时候,又很感激那些纪录的人们,就像现在,我们说到西藏电影导演这个话题的时候:谁是第一位西藏电影导演?

在降央落布先生(Jamyang Norbu)的《电影与西藏》一文中可以了解点滴的信息。“据说早在1912年,西藏贵族擦绒(Tsarong)就用电影摄像机拍摄了自己家和拉萨的景象。《西藏七年》的作者哈恩回忆,他在拉萨的时候,曾看到了一些由擦绒的儿子南嘉(Dundul Namgyal)拍摄和制作的短片。这些短片的专业水平给哈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依据降央落布先生的信息,我想这位擦绒的儿子南嘉也许可以算做是西藏最早的“电影导演”吧。那么这位南嘉导演又是怎么开始拍摄那些短片?而且拍摄还很专业呢?

1936年随英国使团访问拉萨的斯潘塞•查普曼写了一本书叫做《圣城拉萨》,在这本书里有描写英国使团在拉萨举行电影招待会的场面。现在读来非常的有意思,这里摘录一段;“我们用布达拉宫和拉萨集市的一段黑白片作为开场,一些观众还从未看过电影,我们要用一些他们所熟知的东西让他们开开眼。布达拉宫雪白的光秃秃的墙壁在黑天绒般的天空衬托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就像有许许多多黄色的滤光器,但是画面的效果超过了实物,观众中发出一片惊喜地欢叫:‘哈——乐!哈——乐!’后来场景切换到了拉萨市内,他们看到了某位熟识的老板娘站在那里,对她货摊子后面的镜头好无知觉。突然间她醒悟过来,意识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怪摸怪样地不自然起来,最后还用手捂住脸逃回屋里去了。人们看得很开心,擦绒开了几句荤玩笑,引得男宾们前仰后合地大笑起来。”当时英国使团的电影招待会在拉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就是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人。斯潘塞•查普曼写到:“大约在此期间,我们看到了一封在达吉岭上学的擦绒的16岁儿子写来的信。他在信里说:‘拉萨是不是有会说话的电影?我听说拉萨有会说话的电影,每天晚上拉萨的先生们不做事情,都看电影去了。对此我真的无话可说。’”我想,这个在达吉岭读书的少年,是否就是拍摄短片的南嘉少爷呢?至少从时间上来说,是有可能的,西藏七年作者哈恩,来到西藏的40年代,也许正是这个对大众沉迷电影无话可说的少年已经学成返回了西藏的时期。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少年与电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那些当年拍摄的短片现在又在哪里呢?降央落布先生在他的《电影与西藏》一文中提到了贡唐竹青(Gungthang Tsultrim),严格地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西藏电影导演。“他在20世纪60年代在南亚制作和拍摄了影片《松赞干布》。拍摄所用的电影器材,都是他从孟买租来的。这部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在拉达克拍摄,讲述了一个古老的西藏故事。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包括很多生活在南亚的西藏人都不知道这部电影。1977年贡唐竹青被杀之后,这部电影也随之遗失。现在只能从当年印度报纸对这部电影的描述和黑白照片上来依稀感知这部电影。”

因为那些喜欢纪录的人的存在,我们在说起西藏电影导演的时候。至少可以简单了解一些比较早的时候的情况。然而这些情况,平时人们是不会太去关注或者在意的。因为这些确实有点早了。然而到了后来,电影和西藏仿佛越走越进,特别是在今年,也就是2006。因为西藏导演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获得很大成功,很多西藏人,特别是境内的西藏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西藏电影上,作为编辑,觉得有必要把相关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于是有了这期专题。这里主要介绍了四位电影导演:宗萨仁波切(Khyentse Norbu)、次仁热达 (Tsering Rhitar)、丹增索郎(Tenzing Sonam)、万玛才旦。还有其他一些雪域电影人的综合介绍。今天他们生活在世界各地,他们的电影风格也各异,但是他们的镜头都在展示同一个地方,因为他们,都来自雪域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