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在西藏度过的近半个世纪,罗念一对往事记忆异常清晰。他从小喜爱音乐,他在为进藏部队演出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接触西藏音乐,后来调进了西藏军区文工团。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他与修筑川藏公路的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演出一边修路。在雪域高原上,他的创作激情像山洪一样猛烈爆发。当时,藏族群众自发组织了牦牛运输队,为进藏部队运送物资。在每一处工地上,几乎都听得见牦牛运输队高亢嘹亮的歌声。罗念一跟随牦牛运输队一起翻山越岭,在艰苦的行程中创作出处女作——《运输线上》。时隔不久,他的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从心间流出,洒遍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西藏音乐的优美与丰富,更是高原人民生活和高原变迁的写照。
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他的足迹遍布西藏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白天,有时遇到放牧的藏族乡亲唱起歌,他会马上记下曲调,有时还一路“跟踪”上几十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经常会从床上爬起来,抓过纸和笔,匆匆记下从不知多远的地方传来的歌声。每逢重大节日,他就更忙碌了,拿着笔记本穿梭在人流中,如饥似渴地记录着,几天下来就会记满一大笔记本的内容。他有时还住进藏民家中,把油米面交给当地农户,倾听他们在放牧牛羊、打酥油茶时唱出的每一句歌谣。而他的作品也像雅鲁藏布江的江水一样奔涌出来,歌曲《拉萨之春》、《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等一首首歌曲家喻户晓。
很多音乐评论家把罗念一称为“藏汉和声第一人”,原因是在长时间搜集研究西藏各地民间音乐过程中,他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作,一方面他忠实继承了西藏民间音乐遗产,融入了自己的创作实践,同时又赋予了自己的作品强烈的时代气息。格外喜爱罗念一作品的歌唱家才旦卓玛称赞他创作的歌曲有着浓郁的“酥油”味。
1981年,罗念一指挥数百名十八军战士高唱《叫我怎能不歌唱》。1991年,他的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他把映着雪山风彩和散发着格桑花芳香的音乐献给了北京听众和全国人民。当天,他亲自指挥《洗衣歌》,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1992年,在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中,他创作的歌曲《圣城之夜》获创作一等奖。
北有王洛宾、南有罗念一。在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罗老共谱写出千余首歌曲。在西藏,很多人是听罗念一的歌长大的。
“辽阔的蓝天,雄鹰在飞翔,雪山下面有着无数的宝藏,在那鲜花开满的地方,有着我们可爱的田庄,可爱的牛羊。
啊,西藏!我们的家乡,生长我们的地方,叫我们怎么不歌唱!”
这首《叫我怎能不歌唱》抒发了作曲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感受——对西藏的强烈的爱。歌曲的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那连绵起伏的曲调,就像雪山一样晶莹、质朴。
1960年他为纪录片《山高水长》作曲,插曲《西藏好》和《丰收曲》得到流传。1964年,由念一作曲的《咱们村里的姑娘》、《请您喝杯酥油茶》、《美丽的西藏》是罗念一多年来在西藏音乐的沃土上辛勤耕耘的收获,也是他音乐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罗念一说:“西藏是我的音乐大学,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我的艺术方面,是藏族人民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
几十年来,罗老曾获奖38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部级17项。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0阅读 编辑:仁青卓玛
2015-09-29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