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贡嘎日噢》由国家级“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林强与著名摄影家多吉彭措根据自己拍摄贡嘎山三十余年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合作编创,是一部有着英雄主义特质的电影,是导演多吉彭措以作者视角来展示故乡真实面貌,还原本民族人民当代现实生活图景的电影。影片定位于把深沉而饱满的人情与浓浓的酥油糌粑味融进每一场戏里,让故事经得起各种质疑和推敲,让各阶层藏族人都能在影片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并能引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或到过青藏高原的人的共鸣。

       这部电影题材特别,它以散文式的笔调、山峦般的沉静、泉水般的节奏,意味深长地讲述了老马帮土登爷孙俩帮助汉族小伙王翰林去贡嘎山完成一家人多年夙愿的故事。导演多吉彭措说:“影片主人公土登原形的名字叫格勒,他出身于马帮世家,其父于上世纪30年代初,曾为来贡嘎山地区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探险家、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洛克做过马帮与向导。他后来继承父业,于1957年当上了中华总工会登山队的马帮向导(中国登山队前身)。”

       格勒刚到登山队时有两件事让他感到很疑惑,一是他认为贡嘎山是一座神山,人们登山就等于在神的头上爬来爬去,是对神的不恭;二是大家明知登山是很危险的事,那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后来,队里来了一个文化较高且翻译能力强的人,比喻着对他说:“藏族人常说的“卡颇热”就是为了面子,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需要面子的,贡嘎山那边住的是汉族人和彝族人,这边住的是藏族人。贡嘎山是藏族与其它民族共同的雪山,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对待像登山这样的大事,要学会包容,队员们如果不是为了国家的面子,他们就不可能到这里来。”慢慢地,他知道了登山是人类最高境界的一项运动,还明白了体育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登山跟英雄是同义词这个道理。格勒在登山队期间因表现优异,加之善良忠厚、身体条件出众而赢得人们的赞扬与尊重。格勒不是当地人,登山结束后,他又被地方的地质队和军队的测绘部门先后聘去做了若干年马帮向导。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离开过贡嘎山。

       多吉彭措说:格勒从第一次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结缘,到他去世的几十年间,还为国内外许多从事登山、科学考察、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的单位和部队,探险家、摄影家、作家、画家、旅行家、驴友做过马帮向导。大家记不得格勒往返于贡嘎山多少次了,但都清楚地记得他每次去贡嘎山总会带上几个玛尼石和一些经幡,用藏族人最朴实的方式祭奠遇难的登山队员、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地质队员和过世的亲朋好友。每当人们问及这些事时,格勒总是动情地说:“那些死难者是自己的朋友,朋友帮朋友是天经地义的事。”格勒住在偏僻的大山里,他的事迹不被外界所了解,小人物被边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但他从未有过抱怨,也未向任何人提出过任何要求,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做了大多数人难于做到的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品格诠释了“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民族的精神脊梁,守卫崇高就是守卫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个警世名言。从格勒走过的人生历程看,他确实专注的践诺了一生。

       去过康巴藏区的人都知道,这一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藏汉结合部地带,是进出西藏的门户。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与“南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学术界称这一地区为中国古代南北民族“迁徙走廊”的核心地带。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但凡这样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融合史。经过千年的发展,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吸纳衍生的“交融文化”早已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可以这样认为,“交融文化” 在这里几乎与所有的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关乎每个人的事,生生不息,不可分离。

       多吉彭措说:“电影《贡嘎日噢》讲述了两个民族一起生活的故事,选择这样的题材就是基于“交融文化”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而创作的,我试图从电影故事角度深入到人性层面去探讨人与情感的问题,表现一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团结。即:只要是人,就会有人与人的交往,一旦交往就会产生情感和友谊,这是人类的本性,它不会因种族差异或地理因素而阻隔。我在这个被无数人探讨与印证过的话题基础上进行创作,也是为了实现某种突破,让观众看到一部‘入心、走深、传神’的藏族题材影视作品。”

       《贡嘎日噢》的明线讲述的是土登父子引领王翰林前往贡嘎山祭奠当年登山牺牲的爷爷,暗线则是土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对英雄和贡嘎神山的感情来引导年轻一辈的生活方向和精神追求。其孙子次仁就是一个在生活方向及追求上迷茫而不知所措的青年,“一辈子把一件事一心一意地做好”,就是他教给年轻一辈的人生道理。汉族小伙王翰林,是来到贡嘎村后才得知虫草季节请不到马帮的,当杜老师带着王翰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到土登家时,老人一眼便看出这位年轻人一定是冲着贡嘎山来的。他没考虑自己奔波数日已很劳累,也没确定是否能找到助手便主动提出带王翰林去贡嘎山。同一天,在内地做歌手的孙子次仁也回到了家中。他是参加“民歌大赛”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后,一种冲动使他想起做虫草生意能赚钱才回来的。老人得知情况后十分生气,以严厉的口吻教育和训斥次仁,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争辩着顶撞爷爷,次仁的到来,不但没让一家人高兴,还引发了他与家人的冲突。    

       土登来到次仁舅舅和助手们的家,试图请他们做伴去贡嘎山,但这些平日的搭档们都以采挖虫草是一年中的大事为由不肯做伴。他失望地回到家里,这一切让次仁的阿妈和姐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俩苦口婆心的劝说次仁帮一下爷爷,但次仁根本不予理会,还把满腹牢骚和怨气统统怪罪于客人王翰林,土登察觉后试图以长辈的威严阻止,但次仁却一意孤行,带着表弟偷偷收购虫草去了。

       多吉彭措说;“电影《贡嘎日噢》是‘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这个腐朽没落的思潮四处泛滥,像毒瘤一般侵袭人们肌体的背景下创作的。在影片里注入这样的内涵,一方面是为塑造人物个性特色及地方特点设计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抨击某些为追求私利,置亲情、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丑恶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土登是个性格倔强的老头,也是足智多谋、多才多艺的人。一路上,他引领王翰林与次仁经历了风雨,冲过滑坡地带,滑落山崖命悬一线……然而,这些困难与险境都被土登的智慧和经验逐一化解。还为王翰林治疗腰伤,为朝圣者治病,为村民修房占卦等。当到达贡嘎山前祭奠时,土登这才发现那个跟自己有过约定的老朋友正是眼前这位小伙子的爷爷。《贡嘎日噢》全片融合了原生态的生活场景,紧凑的故事情节,更有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原住民传统服饰、配饰装饰人物角色,流传千年的传统乐器与歌舞也点缀其中;关于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变迁的话题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让影片增色不少。

       一部影片的象征意义镜头,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如同绿叶上滚动的点点露珠,充满了探寻人生真谛的思想张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如镜头一:晨曦中,土登一行在山脊上行走,一轮明月高挂天空与土登在戏里说的当年登山队冲击顶峰那天晚上升起的大月亮形成呼应,贴切的表达了几个人即将到达目的地,圆满完成任务的生动意境。镜头二:一缕阳光挑开山峦间神秘的面纱,贡嘎山毫无保留地现了出来,夕阳的辉光映照在起伏的山巅上,土登握住两位年轻人的手,将三个人的头紧靠在一起,片尾曲响起,一群由南向北飞翔的大雁出现在云海中。这组画面展现了他们曾经有过隔阂与冲突,经过几天的接触,大家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当来到贡嘎山前接受这趟心灵之旅的洗礼后,所有的恩怨都已化解,生活由此翻开新的一页,大家携手向着美好的未来奔去的意境。

       另外,从影片细节表现上可看到导演是下了较大功夫的。如大到山川道路、树木河流、房屋村庄,小到配饰衣着、食物器具、马匹骑具等,从而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现了贡嘎山地区自然景色的美丽壮观。《贡嘎日噢》全片取景于贡嘎山西坡,对本地有名的景点茨梅梁子、泉华滩、伍须海、雅砻江大峡谷等地都有涉及。是故事发生地原汁原味的原貌取景,目的是给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贡嘎山与这一区域的人文风情。

       纵览全片,不难发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但它所包容的竟是差不多纠缠在每个人生命全过程的大问题。影片从容不迫、自然流畅的叙事风格,手法与影像质地与许多伊朗影片同属一个脉络,也是小投资,而且普遍采用群众演员,无论是表演还是故事都十分朴素、写实。不过,由于《贡嘎日噢》反映的是现代文明背景下康巴藏区大山深处人们的生存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显得影像更加朴实、单纯,意境更为复杂、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