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切生命的根本,保护泉眼,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巴丁成林以放牧为生,家住青海省玉树市甘达村。过去缺乏环保意识的随意举动,让他和村人意识到脚下喷涌的泉水在消失。
“以前我们喝完的饮料瓶,吃完的垃圾就丢在草原上,时间一长垃圾被风吹得哪里都是,牛羊吃了没命的也很多。”巴丁成林说,“垃圾一多,草原也退化得很厉害,一些泉眼慢慢没水了。”
甘达村地处三江源保护核心区,玉树市母亲河扎曲发源于此,这片区域拥有190处泉眼,养育着超过10万的人口。2003年开始,牧民开始自发保护泉眼,请僧人祭祀,并成立母亲泉“志愿队”。
“那几年村民们一有时间就去泉眼周围捡垃圾,有路的地方靠摩托车,没路就骑马。”甘达村村委会主任群才仁回忆说,“当时村民们清理出来的垃圾拉了好几卡车,这也是我们甘达(村)的反思‘教材’。”
44岁的巴丁成林也是志愿队的一员。他每月定期3次前往自己所负责的泉眼查看泉水流量,并清理周边垃圾。
在甘达村噶东宗曲泉眼,泉眼上方修建起一尊高约2米左右、形似佛塔的石塔,顶部挂着五彩经幡,右侧一米见方的石碑上用藏文刻着泉眼名称、大小以及树立的时间。
2013年以后,为巩固泉眼的保护成果,总人口1182人的甘达村自行划分成23个环保小组,集全村之力为泉眼修建五彩经幡塔,并安放石刻护法牌。
“每一处泉眼的石塔都是我们自己驮来石头修建的,泉眼的石刻是家里人自己刻的,总共连修带刻了3年多。”群才仁对中新社记者说,“现在虽然每个泉眼都有了自己的‘档案’,但村民们还在继续刻着玛尼石,放在泉眼边上。不仅是祈福,更是让孩子们记住人的心要像泉水一样清澈。”
为了保护泉眼,甘达村人签订了责任书,保证不在泉眼附近扔垃圾、洗衣服。巴丁成林说,“几年下来,泉眼开始恢复了,周边也很少看到垃圾。”
甘达村毗邻省道308线,距玉树市仅有20余公里,夏季水草丰美时吸引着不少玉树市民来此野餐。甘达村人在虫草采挖季结束后,也在自家门口办起休闲度假村。
“刚开始时,虽然挣了些钱,但垃圾也多了,都有点想放弃的念头。”甘达村经营度假村的久姜生格说,“现在度假村里还准备了照片展板,给来这里的人讲一些我们的经验,看到经幡塔他们就知道(这里)是神圣的地方,垃圾也不会随便丢下了。”
为展示三江源水资源和水生态文化,目前甘达村还收集了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水标本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并以标本、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建立水生态档案。
“在三江源头保护源头的水,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群才仁相信,“我们这一代人这样做,下一代也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