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藏野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根据专家前期调查和实地观察,随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藏野驴等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藏野驴分布在青海,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西藏那曲地区西部、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的西北部等地。在青海,专家发现除海东州外,其他各州地均有藏野驴分布,尤其以玉树、果洛及海西部分地区较多。
上世纪80年代时,藏野驴一度濒临灭绝。而现在的三江源地区,却是一派祥和景象。专家认为,乐观估计,玛多等地密度最大处目前一平方公里平均有1头藏野驴。玛多也拥有目前已知数量最大的藏野驴群。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藏野驴在青海的分布、种群数量、密度均在不断上升。藏野驴在夏季喜欢栖息在平缓山丘和平地之中,到了冬天,垂直迁徙。因此,我们将用两年时间,选择玛多县为典型研究区,采用有人飞机或无人飞机或飞艇等飞行器航空影像拍摄,以及地面常规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玛多县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岩羊等主要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李来兴说,在国内,尚未对藏野驴做系统调查,它的食物、迁徙及分布规律、生活习性均成谜。此次调查,除了解开谜题,还可以依据其种群密度和分布状况,统计估算该区域主要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的总体数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这对藏野驴的未来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青海将首次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定位项圈,选择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岩羊等动物各7只,实施卫星定位跟踪调查1年至2年。同时,还将在我省河南县、贵南县、玛多县、玉树县安装7套红外自动照相设备,记录出现在视野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和活动情况。
专家还将结合地面常规调查法,监测、统计和分析区域内主要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在区域内的活动规律和迁徙习惯,调查了解不同季节和时段,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在放牧区的采食规律和采食强度。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使用国产装置定位野生动物,它可以在早上7时至晚上8时,每隔90分钟回传一次定位数据,每天最多可以传输10次,且项圈的电池有效时间长达18个月以上,足够完全监测野生动物一整年的活动轨迹,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野生食草动物的采食活动规律、迁徙路径等。”李来兴说。
三江源大型野生食草动物数量或已超过家畜
李来兴介绍,根据三江源当地牧民反映,近些年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恢复较为迅速,已超过食草家畜的数量,造成草地载畜压力不断加大。对此,青海省在国内率先提出三江源区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开展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活动和迁徙规律,以及适宜种群规模等监测调查,为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的有效管控提供数据支持。根据草地产草量估算草地理论载畜量,通过区域内目前的家畜数量和不同季节和时段的野生动物数量,估算草地现实载畜量,进而估算包括家畜和野生食草动物在内的草地载畜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内饲养的家畜合理数量,以及大型食草野生动物的合理种群规模。这无论对三江源内的牧民还是野生动物来说,均是好消息。
不过虽然藏野驴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但根据专家观察,目前,青海藏野驴群的出生率还没有超过10%,这就说明,藏野驴还未恢复到种群最强壮之时。
对青海的生态学家来说,这次调查,或许还将揭开藏野驴的一层面纱——藏野驴是否是国内家驴祖先。
按照动物分类学,藏野驴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这个种属在野外三类,藏野驴、野马、蒙古野驴。除了藏野驴外,野马及蒙古野驴均属于濒危物种,在野外罕见。
按照史料,中国的家驴驯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是自秦代开始逐渐由我国西北及印度进入内地,当时当作稀贵家畜。那么当时的家驴是否就是藏野驴驯化而成的呢?这个谜题,有待专家为我们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