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逾190个国家的领导人与会讨论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有诚意、有决心为巴黎大会成功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左右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森林蓄积量要增加45亿立方米。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已占全球的52%。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中国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努力建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09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查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投资155亿元,实施三大类10项工程。截至2015年7月,《规划》已落实投资71.2亿元,启动了三大类10项工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和要求,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并实施,逐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据统计,2011-2014年,全区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含封山育林)392.45万亩,占规划目标数的100.63%,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93.54万亩,封山育林198.91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西藏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规章,逐步建立起具有西藏特色的环境法制体系,使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逐步迈入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
西藏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12.37%增至目前的14.01%,10余年间森林面积增加了195万公顷,相当于1.95万平方公里;建成各类保护区4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9%,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达11.91%,活林木总蓄积量居全国首位;各类湿地面积600多万公顷,居全国首位;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得到很好保护。拉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推广电能、沼气、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使用,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率达到58.7%……
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正如中国科学院全文发布的由中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上所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仍为全球最洁净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