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召开。平日所关注的西藏水环境、大气环境、农药污染等问题在这次学术论坛上获得了深度解析。
作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的核心之一,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也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西藏的生态安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鲁朗高山生态观测站、中山大学色景拉山高山生态观测站等国内知名研究所和高校均在西藏建立野外生态观测站台。
来自西藏大学的布多作为西藏本地的研究人员从事该领域15年,他和他的团队走遍西藏在拉萨河、年楚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西藏主要河流做过调研。
“西藏是国家的中央安全屏障,西藏人为干扰虽然较少,但是也不能忽略正在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大气污染物质的传入。比如,印度洋的暖流会不会给雅鲁藏布江带来污染?”西藏大学副教授布多和他的团队利用专业的仪器对丰水期的尼洋河水环境样品中的19种金属元素和PH值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分析表明尼洋河水环境质量良好,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士江桂斌曾经做过南极、北极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2005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西藏生态环境研究。
江桂斌指出:“西藏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环境质量的变化这三大问题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我们所关注的是污染物如何从印度、中国内地传入西藏。目前正就西藏环境质量衍变、污染物的传输计划与西藏做一些密切的合作。希望,西藏相关部门今后能够与内地结合、国际结合做出更多的相关研究,这也是保护生态、保护全人类的健康。”
据悉,2013年召开的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业界专家学者500余人,曾获得良好反响。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科学研究的进展,扩大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持久性有毒污染研究领域的影响力,“第二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应运而生。
此次会议云集了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学者,共同探讨南极、北极和高山地区的污染问题。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院士江桂斌作《极地PTS研究的热点与进展》报告;来自西藏大学的布多教授作《尼洋河水环境中主要金属元素水平与风险评估》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平作《高海拔地区大气POPs被动采样器的矫正与改进》等。
延伸阅读:
什么是PTS?
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与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一样并称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是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
联合国UNEP制订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目前包括27种有毒化学污染物:1.艾氏剂(Aldrin);2.氯丹(Chlordane);3.滴滴涕(DDT);4.狄氏剂(Dieldrin);5.异狄氏剂(Endrin);6.七氯(Heptachlor);7.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8.灭蚁灵(Mirex);9.毒杀芬(Toxaphene);10.多氯联苯(PCBs);11.二恶英(Dioxins);12.多氯代苯并呋喃(Furans);13.十氯酮(Chlordecone);14.六溴代二苯(Hexabromobiphenyl);15.六六六(HCH);16.多环芳烃(PAHs);17.多溴代二苯醚(PBDE);18.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19.硫丹(Endosulphan);20.阿特拉津(Atrazine);21.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22.有机汞(Organic Mercury compounds);23.有机锡(Organic Tin compounds);24.有机铅(Organic Lead compounds);25.酞酸酯(Phthalates);26.辛基酚(Octylphenols);27.壬基酚(Nonylphen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