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召开评审会,《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监测报告》)在会上通过专家评审,这将为制定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更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评审会上,由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在细致审阅文稿和充分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查和质询讨论,认为该《监测报告》内容全面、方法科学、数据翔实、结果可信,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报告成果可有效支撑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同意通过评审。

掌握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等信息,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自2007年始,历经16载,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四固定、三统一”(固定监测频率、监测人员、监测对象、监测样点样线样地,统一监测统计方法、监测数据汇交、监测报告汇编)的监测规范。通过多年来规范化生物多样性监测,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完善青海湖湿地监测体系,以年度综合调查工作为合作契机强化科研合力,掌握了青海湖野生动植物的分布与栖息地生境状况,摸清了“家底”,科学认知了青海湖刚毛藻异常增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