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
也是唯一的城市内陆湿地。 摄影:杨旭
6月5日,记者从2013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一次湿地调查结果同口径对比表明:西藏全区湿地面积增加了52.42万公顷,增加率为8.7%。其中自然湿地增加51.97万公顷,人工湿地增加0.45万公顷。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湿地类型丰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湿地分布区,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湿地保护与发展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摸清湿地资源“家底”,掌握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湿地保护政策,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至2013年统一部署,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流程分批次逐年进行,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2010年1月启动这项工作,成立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了技术支撑单位和质量检查单位,首次运用了3S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严格执行先室内判读遥感数据,然后进行现地验证和实地调查,最后室内修正调查结果的工作流程。
本次西藏全区湿地资源调查区划湿地斑块38752个,设置样方589个,并完成了湿地动植物资源、自然地理信息、保护管理状况调查。投入500多人,获取并收集了成果数据3.8万条。2011年9月,完成了调查成果报告论证上报,并通过了包括2位院士在内的多学科、多行业专家组成的国家成果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调查成果科学、准确、真实、可靠。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为652.9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31%,居全国第二位。
本次调查与第一次湿地调查结果同口径对比表明:西藏全区湿地面积增加了52.42万公顷,增加率为8.7%。其中自然湿地增加51.97万公顷,人工湿地增加0.45万公顷。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我国的湿地类型分为5类34型。本次调查表明,西藏自治区湿地有4个湿地类17个湿地型。4个湿地类分别是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
从分布情况看,西藏自治区湿地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全区7个地(市)中,那曲地区湿地面积最大,为299.3万公顷;阿里地区湿地面积第二,为200.64万公顷,其他依次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拉萨市、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
据本次调查,西藏湿地动物中有鸟类57种、鱼类71种、两栖动物45种、爬行动物55种、哺乳动物13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西藏湿地植物有591种,湿地植被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植被群系超过81个。
通过本次湿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区湿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和主要生态特征,建立了湿地资源信息库,编绘了湿地资源分布图,为西藏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其它重要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发言人说:“首先要制定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二是认真落实湿地保护各项制度。抓住国家建立湿地生态补偿、自然湿地保护、退化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各项制度的政策机遇,研究和落实西藏湿地保护的各项制度。三是加快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对退化的沼泽、河流和湖泊等湿地,通过湿地植被封育、湿地动物栖息地恢复、污染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和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四是切实增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围绕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模式,进一步加强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协作,提升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研监测、动态管理的水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年入冬以来,飞到西藏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黄鸭、赤麻鸭、斑头雁等候鸟越来越多。那成群的候鸟,悠闲地布满水面。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北部,是目前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也是唯一的城市内陆湿地;拉鲁湿地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6平方公里,占拉萨城区面积的11.5%。区域内以沼泽草甸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被形象地誉为“拉萨之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拉鲁湿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拉鲁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拉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