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的气息——对高原野生动物的爱与思”讲座现场 摄影:万志康
近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羌塘的气息——对高原野生动物的爱与思”主题讲座,引领在校师生及对西藏、对野生动物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共同认识羌塘,了解生活在羌塘的动物。
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的空地”,平均海拔5000米,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至今仍留存广袤的无人区,历来被称为人类的“生命禁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这里拥有数量惊人的野生动物,其中更是不乏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令全世界为之赞叹。
在讲座中,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西部分项目执行主管赵怀东,以生动的语言和大量野外拍摄的照片介绍了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旱獭、鼠兔、棕熊、黑颈鹤、高山兀鹫、胡兀鹫、斑头雁等羌塘的野生动物,并讲述了该学会在藏北进行的动物保护的故事。
讲座引发了到场听众对羌塘的爱与思。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们详细地询问了该学会的研究方式,尤其关注围栏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野牦牛、棕熊对当地牧民造成威胁的行为途径。另有大学生、小学教师及多种领域的从业人员表达了对参与环保工作的渴望,想通过成为该学会志愿者或通过其它途径对野生生物保护有所贡献。对此,赵怀东表示,我们的宗旨就是保护野生生物及其自然栖息地,对于普通人来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切实可行的环保方式。
据悉,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从2007年开始,正式成立西部分项拉萨办公室,致力于羌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生态变化和关键物种的考察、科研工作。包括藏羚羊重要产仔地及交配地调查、藏野驴分布及栖息地调查、羌塘南部鸟类多样性状况评估、棕熊肇事冲突调查等。经过几年的调研,掌握了羌塘野生动物的大致状况,也熟悉了当地的牧业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WCS尝试通过全面监测、研究,帮助保护区掌握草原的承载量和发展趋势,为当地牧业发展提供指导,为野生动物保留出良好而完整的栖息空间,并引导牧区重塑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