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6年来,生态恶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分退化草场和高原植被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江河源头湿地和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恢复,给水量日渐充足。

        三江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2005年8月,作为国家战略,总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覆盖我省南部的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70余个乡镇。其中,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包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重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黑土滩综合治理、草地鼠害防治等;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建设养畜等;科技支撑项目包括人工增雨、生态监测等。

        项目启动以来,青海省会同有关方面力量,先后解决了制约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各种难题。2006年出台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管理办法和细则,使三江源工程建设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地区还先后出台23项行业和地区规章,以及4个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等。

        科研成果为工程大规模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三江源地区先后实施96项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制定了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标准,查清了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类型及分布,提出了治理黑土滩的方案,建成了退化草地治理信息系统。初步确定了不同退化草地形成原因和恢复机理,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模式等。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三江源地区已累计投资40.5亿元,完成退牧还草4936万亩,人工补播草种1401万亩,黑土滩治理75.1万亩,鼠害防治1.17亿亩,封山育林233.42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47.08万亩,湿地保护28万亩,退牧群众转移安置完成万余户共5.58万人。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5246人,农牧民1.86万人。2011年下达的10亿元投资及多项续建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