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使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玉树州已经出现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草地退化趋势减缓、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喜人景象。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素有“中华水塔、江河之源”的美誉,也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草原、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过度放牧、捕猎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出现了草场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三江源及下游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工程总投资75亿元,涉及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项目共三大类27个子工程。
目前,三江源保护区共有18个核心区,其中有10个在玉树州境内,共计9.6万平方公里。项目实施4年来,通过禁采沙金、禁伐林木、减畜禁牧、生态移民和限制虫草采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玉树州的生态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