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鳄鱼、东北虎到藏羚羊,不少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关注和保护。7月7日,以普通人保护濒临物种为主题的“世界保护故事巡展”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通过文字、影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讲述普通人原本默默无闻的保护故事。其中,有热衷于观察和记录鸟类习性的喇嘛,也有陷入保护棕熊和自我保护“两难”境地的普通藏族民众。他们出于对野生生物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凡的举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着贡献。

39岁的扎西桑俄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白玉寺的一名喇嘛。专心修习藏传佛教之外,他从13岁就开始观察鸟类,无论刮风下雨,坚持记录了近400种鸟类的习性,更是中国特有鸟种藏鹀的忠诚保护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悦华说:“目前中国特有鸟类多达70多种,但约有一半缺乏基本资料的存档,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基础研究来填补这样的空白,有更多人参与到生物的保护中来。”

展览还向公众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包括中国保护队伍的成长、全球自然保护区取得的成绩、保护理念的更新以及普通社区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首展为期25天,共展出90个保护故事。随后,将有共计150个保护故事在北京动物园以及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进行巡展。

巡展是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的一部分,由大会组委会、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