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在扶贫车间里雕刻洮砚。魏金龙 摄

        在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扶贫车间里,郭尕宝等几个村民在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杜瑞天的指导下精心雕刻着洮砚。

        甘肃洮砚是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的四大名砚之一,全称为洮河绿石砚,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图为雕刻洮砚。魏金龙 摄

        从小在洮河边长大的杜瑞天受洮砚文化熏陶,16岁时开始操刀刻砚。2008年,他随乡亲一道搬迁到广至藏族乡洮砚村,刚到瓜州的时候,没有销售门路,为让懂得雕刻技艺的村民扎住根,也为了让这门技艺有传承,杜瑞天就联系洮砚经销商,帮助销售村民在瓜州制作的洮砚。

        据了解,广至藏族乡是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全乡接收安置临潭、卓尼、岷县三县7乡23个村9193人。

图为洮砚陈列室。邓晓旭 摄

        “我们都是喝着洮河水长大的,全村240户,其中100多户,200多名村民都会雕刻洮砚。家中有一个刻砚人,相当于种30至40亩地的棉花,输送技能高的人到嘉峪关、兰州刻砚,年薪可达16万元。”杜瑞天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洮砚、学习洮砚技艺,2018年10月,杜瑞天筹资16万元,成立了广至藏族乡洮砚扶贫车间,把村里懂得洮砚雕刻技艺的村民,组织在一起雕刻洮砚。

        广至藏族乡乡长董玉说,当地政府投入了7万元完成洮砚扶贫车间展厅布置配套,在扶贫车间验收后,乡政府又将对洮砚扶贫车间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补助,帮助扶贫车间做大做强。

图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杜瑞天讲解洮砚雕刻技艺。邓晓旭 摄

        2008年,郭尕宝从洮砚乡迁到了千里之外的广至藏族乡。2019年春节过后,听说村里建起洮砚扶贫车间,郭尕宝来到扶贫车间与杜瑞天一起制作洮砚。“在扶贫车间干了50多天,既提升了手艺,还能在家门口赚钱养家。”郭尕宝说。

        陈孝天长期在嘉峪关雕刻洮砚,听说家门前办起了洮砚扶贫车间,陈孝天回来了,“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又能照看家里的农事,如果车间发展的好,可以长期留下来工作。”

        “有了洮砚扶贫车间,大家在一起可以集思广益探讨研究雕刻思路,产量高了,造型多了,就可以满足不同客商的需求,销售更多的砚台。”洮砚村村民杜茂天说。

         杜瑞天说,洮砚以前是宫廷贡品,图案主要以龙凤为主,瓜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玄奘、张芝、石窟、边关等文化底蕴深厚,下一步,将依托扶贫车间,在传承好洮砚雕刻技艺的同时,将洮砚雕刻技术与当地文化和石材相融合,把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进来,让他们在家门口靠手艺吃饭。

        广至藏族乡党委书记鲁辉说,村民迁来之初,由于土地板结,不透水,地里基本没收入,村民只能靠低保和打工维持生计,为摘掉“穷”帽子,村民在瓶颈的制约中渐渐创造出自己的“幸福里”,如今,广至藏族乡正在阔步走出一个“洮砚名乡、光伏电乡、果蔬大乡、美丽藏乡”。